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缘纹广翅蜡蝉最近几年在江苏茶区严重危害茶树,并且为害其它植物如香樟、柑橘等。缘纹广翅蜡蝉一年发生1~2代,多以卵在嫩梢内越冬,少数以成虫在茶丛中越冬。春季越冬卵孵出若虫刺吸为害芽梢,并分泌蜡丝。6、7月间成虫盛发,在茶丛间飞动活跃,刺吸为害夏秋季嫩梢,并刺裂枝梢皮层产卵导致芽梢枯竭。本文对缘纹广翅蜡蝉越冬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绿叶蝉 [Empoasca( Empoasca) L itis( Gothe) ],俗名浮尘子 ,是我国各茶区普遍发生的优势种。该虫趋嫩性极强 ,成若虫均剌吸茶汁 ,雌成虫在嫩梢内产卵 ,致使受害芽凋萎、红变 ,夏秋茶受害严重时芽叶枯焦无收 ,所制干茶品质低劣。小绿叶蝉在重庆每年发生 10~ 11代 ,呈“双峰型”危害 ,该虫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加之避药性、扩散性强 ,故防治难度较大。由于多年一直采用乐果乳剂防治 ,其抗药性逐年增强 ,虽浓度提高了 3~ 5倍 ,但防治效果反而降至 40 %~ 6 0 %。扑虱灵虽防效不错 ,但因其剂型茶农不太喜欢而影响推广。如何尽快找到高效、…  相似文献   

3.
银合欢异木虱形态及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合欢异木虱(Heteropsylla Cubana Crauford)是危害银合欢的重要害虫。成虫和若虫刺吸嫩梢幼叶汁液,并排泄蜜露,导致发生煤烟病。被害嫩梢幼叶萎缩干枯,严重影响生长和产量。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严重为害期。雌虫产卵量为32—330粒。在海南省儋州地区每年发生15—16代,完成一世代需16—21天。在室外用自然变温法测定其发育起点温度,全世代平均为7.58℃,其中卵为9.05℃,若虫为9.56℃,成虫为4.04℃。完成一世代的有效积温为373.93日度。用空间分布型指数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测定,田间卵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型。  相似文献   

4.
龟甲蚧属同翅目蜡蛛科,该虫在山东省每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卵期35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上旬若虫孵化,初孵若虫爬行44—48小时左右,后固定下来分泌蜡质,雌虫多固定核干上,推虫多在叶片的叶辆和叶脉处。该虫危害隐蔽,特别是初孵若虫虫体小,危害状不明显,不引人们注意,而当危害状明显时,虫体已成长,蜡亮也已增厚,防治较困难。龟甲钦是若虫和雌成虫以针状口器刺吸茶树的汁液,致使茶树迅速衰老,严重时整个枝条会枯死;外虫的危害常会招致煤病的发生,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使茶树…  相似文献   

5.
茶籽象(虫甲)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茶果的主要害虫,只为害茶果。但经近年来调查观察,其成虫不仅为害茶果,尚为害嫩梢,每年以4—5月间较为严重。在很多茶园中茶树嫩梢常出现凋萎枯死现象,过去往往被误认为是茶梢蛾等  相似文献   

6.
日照茶区茶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照市从1966年开始引种茶树,现有茶园面积8000hm2,是山东省茶叶主产区。近年来,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茶小绿叶蝉发生危害加重。该虫成、若虫均刺吸芽叶汁液,雌成虫在嫩梢内产卵,破坏输导组织,受害芽叶叶缘变黄,叶脉变红,受害叶片卷曲、粗老,严重时叶尖、叶缘红褐焦枯,芽叶生长停滞,甚至全叶焦枯脱落,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该虫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花生、大豆、桃、梨等植物。现根据近年来的观察和调查,将该虫的发生情况、发生规律、大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茶树小绿叶蝉(简称茶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我县各地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此虫能以若虫、成虫危害茶树嫩梢,用刺吸口器吸取幼芽和嫩叶的汁液。开始刺伤的地方出现湿润状小斑,尔后,叶面转黄,失去光泽,有的反转硬化,有的背面叶脉暗红色,严重时,叶尖、叶缘红褐焦枯,通称“焦头”、“焦边”,很象旱害,雌成虫并在嫩梢内产卵,破  相似文献   

8.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为了明确其各个虫态识别特征及其在大豆上的生活史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2∶12],观察描述了雌雄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个体生活史、各虫态主要习性和危害特征等。结果表明:木槿曼粉蚧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若虫期各龄期体长、体宽、触角节数等形态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龄期的依据。在25℃条件下,以大豆为寄主的雌性个体若虫期为33.34 d,成虫期19.03 d,平均产卵269.6粒;雄性个体若虫期24.60 d,预蛹期2.27 d、蛹期3.33 d,成虫寿命仅3.83 d。  相似文献   

9.
鱼藤酮和吡蚜酮防治茶绿盲蝽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绿盲蝽是日照春季茶树主要害虫,该虫在日照茶区一年发生1代,山区个别地方发生2代,一般以卵在茶树、苜蓿等作物上越冬,常年4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若虫盛发,5月中下旬成虫出现,5月底6月初成虫羽化。日照茶区长期施用辛硫磷、菊酯类农药防治该虫,但近年来防效下降。为更好地推荐防治茶绿盲蝽新型农药,开展了7.5%鱼藤酮EC和25%吡蚜酮sc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0.
茶盾蝽(Poecilocoris latus Dall.)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克明 《茶叶科学》1988,8(2):43-46
茶盾蝽是一种危害茶树和油茶果实的吸汁型害虫。在云南哀牢山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地茶园;1年1代;以5龄老熟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面或树根附近干枯杂草、叶片下以及土块下越冬;3月初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7月初为羽化期;雌雄性比约2∶1;成虫于6月中旬—8月中上旬交配;产卵于叶背面;7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1—5龄历期90—101天;在5—12月茶树结实期内,若、成虫主要吸取茶果汁液,在无果期的3、4月份主要刺吸茶树新梢汁液。鉴于茶盾蝽体型较大、体色艳丽和以若虫越冬,可采用人工捕捉和诱杀,化防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有机茶与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莘野 《茶叶》2000,26(4):188-189
有机茶系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茶叶.开发有机茶是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有机茶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茶叶产供销与管理系统而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茶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二者在区域化开发、产业链的结构、产供销、经科教等方面,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白云峰 《茶叶》2002,28(2):61-61
最近一、二年一些茶区开发"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炒得很热乎,各地提法不尽相同,有的叫有机茶,有的叫无公害茶,有的叫生态茶,也有叫无公害(有机)茶,无公害(放心)茶,无公害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词儿"很多,弄也弄不灵清,可以肯定提倡开发这些产品的部门是清楚的,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和定义,但是,茶区基层干部和茶农不一定都很清楚,有茶农反映:到底听谁好?到底要我们开发什么茶,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基地?有没有销路和效益,这是茶农最关心的问题.现在,这些新名称的成品茶已经陆续上市,反映在茶叶包装上、媒体广告上,可以这样说,这些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目前还没有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办法去区别与常规茶的"不同"之处,只能凭"标志"的感觉去选购,有的消费者又不放心,怕上当受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2,24(6):36-37
马来西亚系地处亚洲南部的半岛和岛屿国家,面积近33万km2,人口2270多万。  相似文献   

14.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1700~2200m范围之内,且多数处在天然森林的包围之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不但丰富了茶树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也出现了罕见的多种变异。2010年笔者先后在海拔1960~2200米的公郎镇罗伯克茶场、县茶树良种场的地方群体品种、云抗10号和长叶白毫中发现了多种芽叶变异现象。现择几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继金  周继法 《茶叶》2000,26(Z1):314-315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茶叶生产成本居高难下,这将是继农残问题后茶叶出口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要从搞好大宗茶机采和提高茶机热效率等方面,尽快降低以采、制成本为主体的茶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刘新玲 《中国茶叶》2007,29(1):26-27
“水西翠柏”、“南山寿眉”是江苏溧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制的风格各异的地方名茶,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产量占全市名特茶产量的2/3左右,成为溧阳市名特茶的支柱产品。  相似文献   

17.
曹绪勇  陈砚平 《茶叶》2014,40(3):169-171
宜都市农业(机)技术推广部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助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虎  李中林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茶叶》2005,31(4):245-246
超微绿茶粉是一种能快速冲饮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纯天然粉末茶。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药理成分和原料的天然本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等有机特性,可直接应用于茶饮料加工或直接作为速溶型饮料,也可用于各种茶叶食品或添加于各类食品中,以强化其营养功效,并赋予食品天然鲜绿色泽和特有的茶叶风味。超微绿茶粉的原料茶加工和常规的茶叶加工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韩星海 《茶叶通讯》2006,33(3):45-46
茶叶是一个商品率很高的农产品,因而搞活茶叶流通对于拉动茶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卖茶难”的现象。如何解决好这个突出的矛盾,成为广大茶农、茶商和茶叶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以陕西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茶叶生产虽也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总产量和销售量与全国茶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锦宇 《茶叶》2000,26(4):193-195
无公害茶是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低农残茶的统称。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创新一个机制。健全行政支撑、技术服务和生产监督质量认证三大体系,采取环保、规划建立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推广茶树良种,研究和推广茶树丰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制订和推广无公害茶生产规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