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香明 《农村电工》2014,(10):37-38
<正>1台区低电压的原因及分析1.1台区产生低电压的原因(1)供电半径大。中压线路供电半径过大,线路压降增大,中压线路的末端电压偏低,进而造成配电变压器的出口电压低。低压配电台区供电半径大,低压线路压降增大,导致低压线路的末端电压低。(2)导线截面积小。中压线路由于选型标准较低,导线较细,线路压降大,引起线路的末端电压偏低,进而造成配电变压器的出口电压低。由于低压线路、接户  相似文献   

2.
赵令骥 《农村电工》2000,(11):38-38
农村水电站都是采用单机500kW及以下的低压水轮发电机,电能一般都采用经主变升压至10kV电压送出,与县电网并列运行的输电形式.而我国目前10k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中,尚无正规的升压变压器标准系列,只有变比为O.4/10±5%kV的配变系列.所以,农村水电站的主变几乎都是采用普通配变,将其原、副边调换过来代替升压变压器使用.将配变做主变使用时,电站发电机在额定电压(0.4kV)下运行,主变的输出电压最高可达10.5kV.但农村水电站绝大多数是处在边远山区,离并网点较远,故其输电(并网)线路的电压降一般都比较大.为了达到与县电网顺利并列的目的,电站只有采取提高发电机端电压的运行方式,使主变的输出电压升得更高一些来弥补线路上的电压降.发电机长期处在高电压运行是十分不利的,必须予以解决,以保证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配网10kV线路距离较长,压降及线损过大,导致末端用户受端电压偏低,而以现有的35kV变电站进行直接调压又难以实现的实际情况,以10kV王村123线为试点,利用35kV旧变压器改造成宽幅有载双向自动自耦调压器,安装于10kV馈线中后端,提升自耦调压器后段线路电压,总结旧变压器改造再利用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配网10kV线路距离较长,压降及线损过大,导致末端用户受端电压偏低,而以现有的35kV变电站进行直接调压又难以实现的实际情况,以10kV王村123线为试点,利用35kV旧变压器改造成宽幅有载双向自动自耦调压器,安装于10kV馈线中后端,提升自耦调压器后段线路电压,总结旧变压器改造再利用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韩林 《农村电工》2014,(12):39-39
<正>1基本情况山区普遍交通不便,居民居住相对分散,供电线路的主要特点是走径长、点多面广、供电可靠性低、维护难度大。以陕西省太白县供电分公司供电区域内一个偏远乡镇为例,全乡辖10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578户2 400多人,用电台区14个,10 kV线路38 km,0.4 kV及以下线路98.9 km,月平均用电能量23 000k Wh。由于各种原因,14个台区中高损台区达到10  相似文献   

6.
35kV直配台区是指35kV线路深入负荷中心,由35/0.4kV配电变压器直接向低压客户供电的配电台区,较适用于用电负荷点呈带状分布的山区、半山区、丘陵或平原的"走廊"地带,且35kV线路近侧分布区域。文章分析了偏远农村负荷分布与供电情况,提出了柱上变+配电箱、箱变/配电室、柱上变+配电室三种典型建设模式,界定了35 kV直配供电方式的适用范围,结合应用实例分析了直配台区的技术经济性,为35 kV直配台区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1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对配电台区的影响1.1对电网潮流的影响贫困农村的用电负荷主要为夜间生活照明,光伏扶贫电站发电出力主要在白天光照较好时段,发电与用电并不同步,因而光伏扶贫电站大部分电量都是通过配电变压器"逆流"输送到10 kV线路。由于配电变压器额定变比为10/0.4 kV,考虑降压过程中的压降和损耗,以确保输出电压不低于380 V。当并网光伏以380 V从变压器低压侧输入时,潮流反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电网10 kV线路供电半径长、压降大的问题,该文以提高10 kV调压能力为目标,研究提升10 kV线路后段电压水平的技术措施,选择东川线中后段线路安装5000 kVA安自动调压器一台,对该线路末端电压提升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总结提出应用10 kV线路调压器的适用条件和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留 《农村电工》1999,(5):15-15
1 10kV线路改造 从目前我市10kV线路现状看,可将10kV线路分为主干线、分干线、大分支线和单台配变小分支线四种类型。由于近几年的不断改造,10kV主干线线径多在70mm~2以上。从目前各条线路带的负荷看,多数在1000kW以下。农村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在3000h以下,按经济电流1.65A/mm~2计算,LGJ-70导线可输送2025kW负荷,目前还处在经济运行状态。若考虑5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涛 《农村电工》1995,(10):24-25
一 配网线损过高的原因 (一)网络及设备 配网存在布局不尽合理、部分线路线截面偏小、线路老化严重以及高能耗配变所占比例较大等现象。 1.10kV网络布局不尽合理 近年来,代管资产增加较多,由于这些线路初建时都是由地方就近电源架设,缺乏合理的规划;在增加35kV变电站布点后,部份10kV线路未能及时、合理的改接,未能实现合理的供电方式。 2.主线线截面偏小,运行时间长,老化严重 由于近年乡镇企业发展较快,负荷增长迅速,整改资金不足,部分线路运行时间长达十几年,老化严重,接头较多。 3.高能耗配变所占比例较大 据1994年统计,我局农网现运行配变2440台/171170kVA,其中高能耗配变943台/61990kVA,占  相似文献   

11.
1许昌县电网结构现状河南省许昌县电网现有110kV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以下简称主变)2台,总容量71500kV·A。35kV变电站10座,主变20台,总容量98000kV·A。输电线路15条,其中:110kV输电线路2条,全长7.713km。35kV输电线路13条,全长106.725km。10kV配  相似文献   

12.
110kV配网的常见事故及其原因 (1)雷击事故。架空10kV线路路径较长,因其沿途地形较空旷,附近少有高大建筑物,故在每年的雷季常遭雷击,由此产生的事故是10kV架空线路最常见的。其现象有绝缘子击穿或爆裂、断线、避雷器爆裂、配变烧毁等。  相似文献   

13.
相关技术规程规定,35 kV输电线路输送功率1000~10000 kW,输送距离30~100 km,经济供电半径为50 km。马场电力局新安装35 kV线路供电半径远远超过规程规定,线路电压压降大、线损高、电能质量差,末端客户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介绍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5.12案例五十三:提高末端用户电压降高损5.12.1问题描述辖区某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其容量200kVA,2013年10月17日投运,台区用户数100户,该配变供电半径最长约为1 km,低压主线线径为35 mm^(2)裸导线,其中A03至A04杆段线路为25 mm^(2)裸导线,供电电压偏低,多次出现用户低电压问题。该变压器日线损率一直很高,整改前台区线损率为8%左右,日平均损耗电量在50 kWh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5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第一台新型智能配变终端在成都10 kV驷盐路蓝光碧蔓汀前环网柜公变一路箱变完成安装使用,标志四川首个配电物联网台区正式投运,国网四川电力配电侧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该智能配变终端的应用是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配电侧泛在电  相似文献   

16.
<正>1配变台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配变台区是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压需求侧实行按台区规范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随着大规模的配变台区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电力输配能力也得到加强。随着农村用电量大幅度增长,传统台区管理方法已存在诸多弊端[1]。低压台区基础资料不齐全、更新不及时。台区的用户信息、线路及设备台账等资料不齐全,线路及设备维护更新不及时,信息入账无记录,导致了营销环节中出现问题,往往因为基础资料不齐全和人员调动等原因难以划清责任,无从处理。  相似文献   

17.
1产生"低电压"现象的原因造成10 kV配电线路末端"低电压"主要原因是电源点分散、线路长、供电半径大、线路主干线径细、所带负荷大等。造成配电变压器"低电压"主要是配电变压器处于超出10 kV线路供电半径的末端,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线径普遍过细,超负荷运行;配变无功补偿能力不足,造成功率因数低,致使部分用户端电压偏低。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电气化》2006,(6):14-16
荥阳市电业局是河南省电力公司代管的县级趸售供电企业,现有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9座,总容量445.6MVA;110kV线路7条,线路总长度为51.3km,35kV线路22条,线路总长度为157.9km;配变台数3348台,总容量为459.4MVA;6~10kV配电线路94条,长度1456km;400V线路2897km;固定资产2.9亿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引起线路电压的损失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线路电阻引起的电压损失;二是线路电抗引起的电压损失。目前,由于农网很多线路送电距离长、导线截面大等原因,导线的电抗远大于线路电阻。因此,研究降低线路电抗上的压降损耗是当前关注的热门课题。为此,针对某农网66kV系统存在因线路长、电抗大而造成沿线各负荷点电压水平低、沿线线路损耗大等问题,对其采用串联补偿技术进行了探讨。经理论分析与软件仿真,证明了该技术用于农网长距离线路改善电压质量的可行性,为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和保证农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亮 《农村电工》2007,15(5):39-39
无论你管辖多少条10 kV线路,还是有多少个台区,都需要绘图.以前的图纸都是手工绘制,尤其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变迁,10 kV线路和400 V台区变动比较快,线路一加长,原来图纸就需要更改,台区的变动,原来的图纸也需要变动.一张图纸经过几次变动,简直就看不清了.重画,又太费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