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三江是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区,以产量高、面积大、米质好闻名全国。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水稻生产优势日渐明显,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确保水稻高产、稳产、优质发展要求.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下,开展水稻良种良法配套和新技术综合组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创业农场寒地水稻栽培技术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如何使寒地水稻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更大贡献,是水稻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重大课题。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确保优质的前提下,进行高产攻关,为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黑龙江垦区在水稻研究上近年来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培育了一批早熟、优质、高产新品种;旱育稀植“三化”栽培、优质米生产、叶龄诊断等栽培新技术;病害生物防治、健身防病等植保新技术;稻草还田等可持续发展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的第一关键环节,旱育秧是培育水稻壮秧的育秧新技术,是近几年在全国重点推广水稻育秧技术,为使该项技术在河南沿黄稻区普及应用,发挥应有的技术效果,我们结合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在示范应用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总结出了适于河南沿黄稻区的水稻标准化肥床旱育壮秧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培育的秧苗达到了一下指标:秧龄35~40天,苗高20~25cm、秧苗带蘖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1临沧市水稻生产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分析水稻在临沧市粮食作物中排第二位,种植面积5.178万hm2,最高亩产1024kg,最低亩产110kg,平均亩产342.2kg,总产量26.59万t,但临沧每年需求量在50万t以上,因此提高水稻亩产是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临沧市农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步伐和力度不够的问题还客观存在。因此,不断引进和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提高粮食亩产是临沧市水稻生产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结合淮北地区水稻生产实际,进行水稻生产技术改进,初步形成了水稻增产节本新技术配套。实践证明,配套技术的应用,使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13%以上,生产成本减少300元以上,达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结合淮北地区水稻生产实际,进行水稻生产技术改进,初步形成了水稻增产节本新技术配套,实践证明,配套技术的应用,使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13%以上,生产成本减少300元以上,达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杜永林 《农家致富》2004,(12):28-28
为加快水稻先进实用新技术推广步伐,江苏省从20多个水稻生产技术中,选择具有全局性、带动力强的七大成熟技术.作为2004年全省水稻新技术推广。本刊特约请江苏省农林厅农技推广中心杜永林等专家撰稿,从本期起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新途径,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推进水稻绿色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水稻绿色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不断创新集成栽培配套新技术,实现水稻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示范带动全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不断优化,促进粮食生产向绿色高产高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总结张掖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张掖地区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一是要适度发展,大力推行节水技术;二是要加强科技服务,促进水稻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三是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稻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施肥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水稻全层施肥作为一项农业新技术也在逐渐地被农民认可和掌握。但还存在着盲目施肥,偏重面肥和氮肥的施用,从而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养分流失严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对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已不可逆转,同时随人口的不断增加,稻米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也是不可逆转,我国总的水稻生产发展形势极其严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稻生产发展目标正发生重大转变,相应的水稻科技进步目标也在不断调整。本文在对水稻生产目标的变化、水稻科技进步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水稻科技进步传导链与相关技术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喜温喜水作物,尤其是在北方寒地种植优质水稻,其温度条件尤为重要,然而对当地温度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更为重要。水稻是黑龙江垦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粮食作物生产结构的调整。寒地水稻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水稻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垦区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96年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如何使农民裂众尽快接受水稻生产新技术。加快水稻生产的步伐,是新时期所有水稻生产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结合近几年来水稻生产工作的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2.3万hm^2,占分局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成为宝泉岭分局单产和总产除了玉米以外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宝泉岭分局的各科研、生产单位已研究、引进、开发了大量的水稻田化学除草新技术,这对宝泉岭分局水稻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水稻田杂草种类较多(如稻稗、稗草、慈姑、泽泻、雨久花、狼把草)、密度大、竞争力强,对水稻的分蘖和产量影响很大,防治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减产。现针对宝泉岭分局的水稻生产实际,对稻田化除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试验示范目的我县做为水稻生产大县,不断的推广和示范各种水稻育苗新技术,水稻产量逐年提高。这几年随着科研力度的加大,多种适应我县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不断涌现,而毯式育苗技术做为一种新型的育秧模式,今年在我县示范面积达到了5000亩,使群众对这项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这项新技术的栽培水平,提高水稻产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我们在久胜镇做了水稻毯式育苗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田机械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近几年国内外水稻机械实践看,大力发展水田机械化,特别是采用新技术进行合理组装、配套,提高各环节机械化程度和作业质量是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生产能力是影响水稻生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对淮北稻区灌云县水稻生产能力演变现状、存在的限制因素和潜力进行分析,指出水稻生产在光能利用、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及稻米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提出通过稳定种植面积、改善耕地质量、选育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加快稻米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加强提升水稻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推荐的新技术。在浙江省农业厅的指导下我们于2O03年在淤上乡实施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新技术,试验示范中显示出较大的增产潜力,主要表现为分蘖发生早.有效分蘖期延长,稻苗个体健壮,以足穗、大穗、高颖花量获得高产。为促使该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较好的推广应用.试验示范选在海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江苏省水稻生产应紧紧围绕粮食生产“两个确保”的目标,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新稻作科技推广服务方式,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推进水稻高产普及化,全面提升省稻作生产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扬中市在2003年前为中等或中等偏轻发生,从2003年起该虫对水稻的危害不断加重,2003、2005年为特大发生年。为有效控制该虫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危害,现对这三年来该虫特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