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有关森林结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率营是将森林作为一复杂的生态系统来经营,在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过程中,应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与完整,并长期保持系统的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养分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组分的易变性、对干扰的反作用、养分的储备及其流动规律等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并对刺槐(R obin ia p seud oacacia)、兴安落叶松(L arix gm elin ii)、油松(P inus tabu laef orm is)和杉木(Cunn ingham ia lanceola ta)4种人工林进行了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林的养分均以钝性储备为主,土壤中的N,P,K,C a和M g养分贮量占整个系统对应养分总贮量的比例均大于92%,而且土壤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亏损(年亏损率0.046%~0.121%),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盈余(年盈余率0.005%~0.016%);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刺槐人工林为高吸收、高归还、快速循环、养分浪费型(较低养分生产力),其养分流速明显高于其他林地,预示刺槐林在面对微小干扰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但面对严重的干扰时其恢复力较差。同时作者提出,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分类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仅是森林历史长河的瞬间,既不能发生森林植被地带性的更替,更不会发生寒热带不同树种的大量南迁或北迁等演变过程。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等,使人们对于森林的培育和利用,正在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也有一些不利因素。诸如政策的失误、森林区的过量采伐、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缓慢等,也在伴随着正常的演变过程,起着阻碍性作用。上述这些有利与不利因素,综合作用于森林的结果,导致森林发生着与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迥然不同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森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泉,现代严峻的环境问题迫使人类重新认识它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森林文化的概念、理论体系、森林文化史、民族森林文化、城市森林文化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森林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7.
森林采伐的环境约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及近代出现的与森林减少有关的大环境问题,并根据许多发达国家在森要采伐与森林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就采伐作业对森林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指出,森林的锐减和人口的猛增是造成当代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采伐作业对森林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采伐规划合理和作业技术应用适宜,这种影响不会对森林的良性发展产生实质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森林经营目标的改变,林业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摆脱只侧重于自然技术科学的传统束缚,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森林与文化、与美学的关系,系统总结人类在长期森林经营管理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重新认识和直辖市人与森林的关系,探讨森林的文化与价值以及如何在森林经营管理中注入有效的文化与美学因素的方法与技术,开展文化与美学层次的森林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以人们对森林疾病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依据,进一步阐述森林医学与森林保护,森林医学与医学森林,森林医学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森林立地分类的几个概念,回顾了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历史。对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环境因子途径、植被因子途径和综合多因子途径的有关方法作了介绍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技术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3S技术集成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的作用,主要指出3S技术集成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精确、详实的技术手段.然后,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GPS基础控制网系统;②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GIS系统;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④基于GIS和数据库的森林健康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好森林防火问题。结合国内外目前在森林小气候领域的系统研究,针对我国目前森林防火工作的不足,提出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森林小气候相关因子的时空分布与协同变化规律,通过设计开发出森林火险等级预警系统,实现森林火险等级的全天候快速预报。  相似文献   

14.
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在中国还缺乏一套统一的判定标准及区划体系。将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体系和中国县级森林经营区划体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区划方法。这样既使得原森林经营区划体系得到了加强和补充,又避免了2个系统独立存在而造成区划成果对森林经营指导意义不强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造、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它经历了传统林学各阶段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使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为现代林学的确定为森林气象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和提出了更高要求 .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 ,针对大气 土壤 森林这个连续系统 ,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地到全球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6.
森林认证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最新的有关森林认证的研究资料,综述了森林认证产生的背景和起源、现状、认证体系及进展.森林认证是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由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发起、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目前共有两大全球认证体系(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两大区域认证体系(泛欧森林认证体系(PEFC)与泛非森林认证体系(PAFC))和10多个国家的认证体系正在运作、森林认证将是全球林业经营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 IPCC 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610.53×104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t/hm2,乔木林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28%;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碳储量为792.60×104 t,乔木林碳储量占85.63%;单位面积森林碳储量为26.98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30.47 t/hm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依赖于森林蓄积量,因此,选择蓄积量大的树种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森林认证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因素.在阐述高保护价值森林概念、目标的基础上,以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应用为切入点分别论述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林产品交易及投资、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和设计、森林防火区、社区林业建设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高保护价值森林研究的进一步拓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成熟林大量减少,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管理原则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在森林经营中仍面临严重问题,例如由于过度采伐使我国成熟林面积大幅缩小,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的生长,人工造林时缺少成熟的理论知识等,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文章经分析提出几点建议:(1)按照自然规律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2)国家和政府应给予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支持,(3)着重强化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4)引进先进仪器监测森林生长,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