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谭安  陈舒琪 《安徽农业科学》2022,(2):273-274+277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是打通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基层宣传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平台。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与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资源整合、志愿活动等多种文明实践方式,以及提升其动员能力、统筹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的动力机制,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实践引领等多种效能,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多方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嵌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固有根脉,彰显着乡村振兴的厚重底色;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具有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功能。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存在双向度互动嵌合性,即主要体现在嵌合实践的必要性、可行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四个维度。把握此嵌合性,有助于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实施。  相似文献   

4.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从物质层面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要从精神层面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旨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有益尝试和自我革新手段.结合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海口市琼山区的实践经验,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通过转变群众思想,改变政府服务方式,使社会各界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从而推动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新乡贤文化不仅关乎当今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精神保障。新乡贤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涵育的瑰宝,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进行培育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乡村社会出现重要转型,新乡贤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也是其培育的现实逻辑;新乡贤文化发展出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其培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同时新乡贤文化的培育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实践中不断凝练而来,有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培育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6.
蔡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5):185-187+26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自十九大以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道路不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在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发展上的创新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是置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境遇之上自洽的实践逻辑,表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新时代的意蕴下的全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为“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向何处去”提供了新答案、为国家安全构建了新向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新阐释、为中华民族复兴迈出了新步伐、为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动能。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意蕴有助于正确处理好文化与发展,实现全面现代化,为民族复兴灌注生命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指向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现代性与乡土性的融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文化人与以人兴文相统一。全面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意义,探究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举措,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范例。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设和美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乡村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乡村产业不够健全,缺乏特色产业;村民思想观念陈旧,乡村精神文化不够丰富;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境欠佳等方面。对此,应着力发挥党建引领,做好乡村规划;立足乡村实际,促进产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丰富精神文化;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和美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机会,中共中央更是将乡村振兴看作当前社会发展的优先任务,不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以及相互促进,及时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近年来,政府愈加重视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提升农民对乡风文化的认知,不断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素养,才能够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本文将从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相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维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17):147-149+244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能够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乡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完善,人才资源流失,资金投入不足等。政府应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地区的文化服务质量;注重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乡村文化建设投资机制,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贾伟 《河南农业》2023,(30):47-49
乡村居民的道德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夯实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加强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德功能;提高乡村法治建设,发挥法治育德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多举措实现乡村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将党的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到群众中去的重大举措。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急盼难”问题。需要在主体、内容、阵地、形式、机制等方面着力,以特色化、品牌化方式打造,高质量推进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竭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环境管理责任落实不充分以及农民环保行动力缺乏等现实问题,成为影响乡村振兴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掣肘。基于当下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生态困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积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同时注重维护乡土社会的多样化,厚植农村发展优势;坚持整体性治理与网格化管理并行,合理分配生态环境管理责任。并通过乡村生态行为建设,转变农民行为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在实处,从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建设是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针对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须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为青年回乡发展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处于新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更加拥护党的领导,不仅知识水平高,而且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统一,更具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促进城乡融合,促进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如今,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助力乡村振兴还面临缺乏乡村社会实践、深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等一系列难题,努力寻求这些难题的破解之道,能够更好地鼓励、引导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乡村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5.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乡村文明建设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分析了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当前乡村文明的建设现状,指出了存在建设主体"空心化"、农村传统美德受到冲击、农村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继承和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追溯了德治在我国的历史渊源,明确了德治在当前我国乡村文明建设中的现实意蕴和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中德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两山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在新时代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的重要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而且是新时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积极探求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措施,必将有利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有利于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思想灵魂。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推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继承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创新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播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发挥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示范作用等途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助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案和乡村建设的总方针,农村文化礼堂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载体。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分别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大目标发生不同程度的耦合。然而受到不同制约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礼堂的多维价值输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考验。为此,要通过确立实效性与创收性结合的建设运行理念、完善引导性与多元化结合的参与主体结构、构建广泛性与全面性兼备的主体教育机制、打造借鉴性与创新性互补的活动开展模式、建立规范化与多样化兼备的成效考评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村文化礼堂价值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发乡村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乡村建设行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部分农民道德水准下降、部分村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有些乡村公共文化事业滞后等。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具体的对策:进一步发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加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度、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事业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