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意大利小麦育种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意大利的气候特点、小麦生产现状和小麦育种的成就、品种的演变、种质资源利用及主要育种方法,并简要回顾了我国引进利用意大利小麦品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省春小麦品质育种问题和主攻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搞活我省经济、发展高效农业,培育优质小麦是当前育种工作的迫切任务,我省省小麦品种的主要问题是决定面粉加工品质的大分子谷蛋白含量不足,改进分析手段,加速育种过程,研究生育期和品质的关系,是培育优质小麦品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阐述了云南省小麦育种进展,并通过分析云南省小麦品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云南省小麦育种策略与思考,以期为云南省小麦品种改良和选育高产稳产、多抗、耐逆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品种来源: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经过10年研究,成功创制了以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并建立了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矮败小麦不是一个具体的品种,而是一个育种工具,它就像一个良种加工厂、孵化器,育种材料通过它加工后,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种质,并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品种,由此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先进成熟的技术平台),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轮选”小麦优良品种,2003年2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国审麦2003017)。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小麦超高育种的目标,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研究──鲁麦1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麦15号是利用由核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育种工具和基础亲本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包括欧、亚、美三大洲的18个品种(系),育种方法新颖独特,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多方面的突出优良性状,为我国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春小麦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依据不同生态条件的要求,在半个世纪的小麦生产育种实践中,选育出5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高产、优质、多抗春小麦新品种,使黑龙江省小麦进行了6次大面积品种更换,并形成了独特的“克字号”小麦品种群。“克字号”小麦品种群的形成,不仅为东北春麦区的生产做了卓越贡献,而且也为春小麦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是陕西省的第二大粮仓,以盛产优质小麦著称。旱地小麦的丰欠,直接影响着全省小麦生产全局。为了选育抗旱、高产、优质、广适等方面有突破的小麦品种,研究了陕西省旱地小麦育种的现状,分析了渭北旱塬东西气候差异及其对小麦品种适应性的要求以及当前生产条件下陕西省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增强广适性品种选育力度,同时注重分别适应东西部生态条件的小麦品种选育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山西省小麦品种的演变特点和优良品种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我省小麦育种及品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重点叙述了我省小麦育种方向,应加强突破型超高产品种、耐旱、节水型品种以及各类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明确提出现阶段我省育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节水小麦育种及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理论,方法,进展与展望及春在今后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中的作用,指出了小麦超高产化是21世纪我国发展小麦生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黑龙江省春小麦育种方向,对2008-2022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演变情况、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审定数量逐年上升,科研育种机构已成为小麦育种的主导力量。品种选育仍以杂交为主,从产量性状来看,产量和千粒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产量幅度变化较大,千粒重幅度变化较小。产量与生育期、株高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从品质指标看,稳定时间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容重均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达到极显著关系。国审小麦品种兼顾产量、品质和病害的综合性状,而省审小麦对抗病性要求较严格,赤霉病和根腐病需达到中感以上水平。现有黑龙江省审小麦品种抗病性表现较差,今后应加强对小麦赤霉病和根腐病等综合抗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Ta1在鄂麦11号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发现的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Ta1与普通小麦进行多样本阶梯式聚合杂交,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鄂麦11号,其育种方法新颖,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综合优良性状,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新的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病的抗性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已确定并命名的抗病基因有30个.综述了小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指出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优异的小麦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在普通小麦和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特别是在长期未被有效利用的农家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条锈菌抗源和抗病基因资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有效基因,挖掘利用新的抗源,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多样化,以达到持久抗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能够缩短小麦育种年限,提高新品种选育实效。我们综述了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麦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Ⅶ.小麦品种抗白粉性的遗传宋玉立何文兰何家泌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明确小麦白粉病抗源品种所含抗性基因的遗传特征,是加速和发展小麦抗白粉育种的科学依据。1国外确定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研究表明,在小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四川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的系谱来源、育种方式和性状演变特点,为给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分析了2013—2022年四川省育成的112个小麦新品种的系谱来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四川近年年均审定小麦新品种数量相对稳定,10个左右。科研院所仍然是四川小麦育种的主要力量。品种选育方式以有性杂交育种为主,占比98.2%。直接育成品种数≥3的亲本共有20个。其中,川麦42/99-1572、川重组104/川麦104作为直接亲本分别育成了16个、11个新品种,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25、5.50,为四川近年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表型性状演变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年际间增产41.663 kg/hm2,有效穗提高2.944×104穗/hm2,千粒重提高0.274 g,穗粒数降低0.128粒,株高年均增加0.574 cm,生育期年均缩短0.701 d。抗病性分析发现,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成效,全部品种均为中抗以上水平,部分品种兼抗白粉病或(和)赤霉病,但培育的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新品种在每年审定品种...  相似文献   

18.
辽宁春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春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分析林素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1辽宁春小麦品种的演变建国以来,辽宁春小麦品种经历了4次大的更替,每一次品种更替都给小麦生产带来一次新的发展。1.150~60年代50年代初,生产以地方品种白芒、火球为主,这些品种虽有较好...  相似文献   

19.
“十五”以来山东省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山东省"十五"以来小麦育种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近10年内,山东省小麦育种成绩突出,育成品种类型多、适应性广、推广种植面积大;产量三因素构成合理、增产幅度大、产量潜力高;小麦品质与产量协同提高取得较大进展。小麦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本利用单一,育成品种亲缘关系近、遗传基础狭窄;适合旱地种植的耐旱耐瘠品种相对缺乏;优质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及丰产性急需提高。山东省小麦育种发展方向应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选育水肥及光热资源高效利用型品种,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大幅度提高山东省小麦产量的关键;②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是应对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的有效措施;③小麦品质育种应重点提高优质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和产量潜力;④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小麦育种水平,为生产提供更多高产、质佳和抗性强的小麦品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小麦品种选育和审定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