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讨和筛选适于福州地区种植的优良桃品种,福州市农科所于2000年1月在罗源县碧里乡西洋村设立了桃引种试验点,先后从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安徽农科院、六安市果树所及本省的永安、德化等地引进早、中、晚熟桃品种10个、84株。  相似文献   

2.
欧聿长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6):152-152,80
台湾蜜雪梨是福建省科委农牧业科研中试基地1993年引进的,适合南方山区栽培的早熟、早产、丰产、短低温耐热的青皮新株系良种梨。闽清县上莲丰达农场于1999年2月从省科委中试基地引进3000多株,种植在该场海拨约500m的坡地。通过几年引种观察,发现该品种定植后植株生长势强,第2年即有部分植株开花结果,第3年平均株产量约15kg,最高株产量23kg。该品种表现适应性较强,具有早熟、早产、丰产等优点,品质较优良,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刘法义 《食用菌》1995,17(2):19-19
笔者于1990年在考察人防工程内常年种植平菇的一个大户时,发现种植的平菇长势喜人,据了解他先后从外地引进平菇和凤尾菇品种10多个,但因人防工程内的通气条件差,栽培效果都不太理想。可是他在众多的平菇丛中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变异株,经组织分离后栽培表现良好。笔者引进了该菌株,经出菇试验,证明这是一优良的平菇菌株,定名洛阳1号。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7年开始,我们从台湾省引进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在厦门现代名优果树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品种及绿色食品配套栽培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于2007年从我国台湾省引进果菜两用型台湾绿竹笋优良种苗4 500株,在厦门现代名优果树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种植15hm2。2008年试生产,2009年开始大量投产,种植15hm2,平均每hm2产量24.5 t,实现早产丰产。2010年扩大种植35 hm2,平均每hm2产量达22.5 t;2011年平均每hm2产量达25.75 t,是一种高产、稳产、优质的果菜两用型优良竹笋新品种。2010年6月2日经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绿色食  相似文献   

5.
美国杂交杏李恐龙蛋引种观察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龙蛋系晚熟美国杂交杏李品种。2001年春南阳市林业局与中国林科院经济林中心合作.通过国家“948项目”引进45株.栽植于南阳林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内.并于当年繁育部分苗木在南阳市推广试种植。2004年通过国家验收。通过4a(年)的栽培观察认为:外观色泽艳丽,品质优良,丰产性稳定,抗病虫性强。  相似文献   

6.
杂交榛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欧杂交榛子是由我国原产的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与引进我国的欧洲榛(C.avellana L.)种间远缘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桓仁县于2000年开始从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引进平欧杂交榛子14个品种4000株进行试栽,2001年又从新城子试验基地引进17个品种共1万株进行试栽,经过抗寒培育和选优,自繁优良苗木6.6万株,  相似文献   

7.
毛叶枣(Zixyphus mauritiana Lam.)又名印度枣、台湾青枣,是适于热带、南亚热带种植的新兴优良果树。近年来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四川、重庆和贵州等一些地区也有引种栽培。湖南尚未见有引种报道。本课题组于2001年3月20日从广东湛江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了150株毛叶枣,试种于湖南省西部的吉首地区。现将一年多来的试种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焦作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葡萄的栽培一直以中熟品种巨峰为主,近几年又陆续引进、推广了晚熟葡萄品种红地球、瑞必尔等,而早熟葡萄的发展较为缓慢,面积不足10%。早熟品种主要为京亚、康拜尔、乍娜。优良的早熟品种几乎空白。为进一步调整我区的葡萄种植结构,增加早熟葡萄品种的种植比例,我们于2001年春从郑州果树所引进了兴华一号、京秀两个早熟葡萄品种,共6500株,定植于焦作林科所示范园,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塔罗科血橙具有果实美观、品质优良、成熟期迟、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目前在市场上批发价4~6元/kg。笔者于2001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250株苗木,种植于红壤丘陵山地上。现将其6年来的表现总结如下。1塔罗科血橙在闽南的表现1.1物候期初花期3月下旬末,盛花期4月上旬末至  相似文献   

10.
刘社 《蔬菜》2000,(3):14-14
“朝鲜683”是从韩国引进的红辣椒品种,经过在我省白银地区连续9年的种植,表现种性稳定,无退化现象,与当地主栽品种“甘谷线椒”相比,具有单果重较大,果形及果实色泽美观,产量高,品质极优,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一.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形松散,株高约75c...  相似文献   

11.
我所于2002年3月底引进带根高甜改良型仙蜜果苗800株,其中红肉、白肉种各400株,种植当年8月下旬白肉种有少量幼树开花结果,2003年全田幼树开花结果,二年来,我们对其生长,现蕾、开花结果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杭县农科所于2002年3月底引进高甜改良型仙蜜果茁木800株,其中红肉种、白肉种各400株,种植当年8月下旬白肉种有少量幼树开花结果,2003年全部幼树开花结果。我们对其生长结果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观察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蜜梨是广西果蔬研究所选出的优质早熟梨,因其成熟早,酥脆可口甜如蜜,故得名"早蜜梨".龙胜县于2001年2月引进种植,至今全县已推广种植267hm2以上.经过几年的观察,早蜜梨在龙胜县表现出速生、早结、丰产、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以龙胜镇双河村下洞组的潘保忠果园为例,该户于2001年3月引进种植100株早蜜梨,2002年即开始试果,平均株产1.3kg,2003年正式投产,平均株产15.0 kg,2004年进入丰产期,平均株产45kg,2005年平均株产达到52 kg.现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夏黑”葡萄在汉中地区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重 《北方园艺》2016,(15):55-56
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1年引进了鲜食、无核葡萄品种"夏黑",并种植于该所综合试验基地。经过5年种植观察,"夏黑"葡萄在陕西省汉中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在汉中推广种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早红珠油桃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1月24日梅州市政府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宏百科种植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引进3年生早红珠油桃300株,2年生2700株,1年生500株,分别由我所、市内各大型农场及专业户试种。其中,我所种植3年生油桃200株,2年生油桃200株,1年生油桃60株。到2001年12月10日,油桃落叶修剪后,我所种植的油桃间株移植(共220株)到我市阴那山。阴那山是我市典型的高寒山区,种植点海拔524m,年平均气温比平地低3—6℃。  相似文献   

16.
贡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贡蕉俗称皇帝蕉,原产东南亚。属AA群二倍体甜蕉优稀品种。该品种于1963年从越南引进,在广东省、海南省的部分市、县有经济栽培。福建省于2002年首次引进试种,目前在芗城区种植近1000株.其独特的外观和细滑浓甜清香迷人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售价为香蕉之最。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1987年开始从平和县引进琯溪蜜柚在苏坂、白沙等乡镇种植,到1999年面积已达88hm2,其中投产面积400hm2,总产0.6万t。为进一步提高柚果质量,新罗区农业局自1995年以来开展了优良单株选育工作,1997年发现果肉紫红色的优变单株,暂定名为龙岩红柚。1选育经过  1997年在苏坂镇美山村1987年种植的柚园内发现一株琯溪蜜柚果肉紫红色变异单株,对其外观内质进行初步鉴评,确认其品质优良后,采接穗高接在3株5年生琯溪蜜柚上。1998年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对果实进行鉴评,…  相似文献   

18.
华县大接杏在陕北丘陵区的表现谷爱仙(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米脂718100)华县大接杏主产于陕西华县,是著名鲜食杏品种之一,果实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我们于1985年秋从华县园艺站引进大接杏成品苗82株,砧木为山杏,按株行距4×5m定植于米脂县远志...  相似文献   

19.
AP番荔枝(AP为“African Pride”的代号,即“非洲骄傲”番荔枝)是华南农业大学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的番荔枝优良杂交品种。1993年,广州市白云区果树良种场引入AP番荔枝嫁接苗275株.在本场种植,其中山坡地123株.土质为砾质壤土,水田种植152株,土质为沙质土。1996年开始在全区推广种植,主要选择在山坡地种植,全区种植面积17.3hm^2,已成为广州市AP番荔枝最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20.
康木弟 《广西园艺》2007,18(5):28-29
笔者于2001年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2000株塔罗科血橙,种植于延平区后甲垅果场,面积1.3hm^2。果园为丘陵山地,海拔120m,土壤为红壤pH值5.5~6.5。引种后于2003年开始投产,平均株产5kg,次年15kg,目前50kg。现将观察的主要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