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湖北畜牧兽医》2007,(6):18-18
江苏家禽将有自己的“健康身份证”。近日从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获悉,为了确保百姓吃上放心的家禽肉,建立检疫责任追溯机制,江苏2007年下半年将在13个省辖市全面推开家禽及其产品检疫标志制度。  相似文献   

2.
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不仅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也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进步,动物检疫关系到肉类产品的安全,也普遍受到了百姓的关注。动物检疫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百姓食品安全的保护屏障,因此推动检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主要对动物检疫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自己从事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多年的经验,对动物产地检疫的作用及基本程序进行了介绍,对动物产地检疫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检疫报检制度是指由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应当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在发生移动前,当事人提前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检疫人员申报检疫的制度。1报检制度的形成与推广我县建立检疫报检制度的构想早在1997年就已经形成,主要根据我县山区农村千家万户为主的畜牧业经营方式和检疫工作开展难、到位更难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产地检疫开展难的问题。1998年开始在我县部分乡镇试推行检疫报检制度,由于检疫人员对建立报检制度的积极性高,当地政府对这项工作也很支持,加上经营单位和人员的积极配合,使我县检疫报检制度在部分乡…  相似文献   

4.
补检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种补救路径,但在执法实践中,对补检制度的法律设定及可操作性存有争议。笔者认为现行的补检制度易使检疫对象补检合格的标准低于正常标准;行政相对人如采取不报检而补检的方式,易使原本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变为检疫合格。这提示应重构补检制度设计要求,一是应对查获的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可以规定留验、针对法定检疫对象进行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等更为严格的补检条件;二是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则不应或谨慎设计补救路径。本文研究提出了重新构建现行检疫对象补检制度的可行性思路,可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规范动物检疫活动管理。  相似文献   

5.
韩国是我国的第七贸易大国。WTO成立以来,韩国制定了种类繁多的捡验捡疫标准。根据韩国《2002年HS进出口通关便览》显示,韩国几乎把所有农产品都置于各种质量安全和检疫法规的保护之下,其主要制度包括转基因加工食品标识制度,水果、蔬菜、花卉病虫害检疫制度,口蹄疫及疯牛病疫区产品紧急进口限制制度,家禽肉检疫制度,水产品安全检疫检验制度,177种进口农产品原产地强制标识制度,农药和有害物质成分标准规定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及时了解、熟悉和掌握韩国对农畜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冒韪 《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1):43-43
5月15日上午,珠海市正式实行家禽检疫标志制度,该市农业、卫生等六个部门在珠海市和平三鸟批发市场举行了启动仪式。这是珠海市率先在全国实行禽类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标志制度,将上市交易的家禽佩戴统一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胡晓林 《中国家禽》2000,22(9):36-37
家禽是法定检疫动物,主要指鸡、鸭、鹅等。除种禽外,即将屠宰的家禽一般采用临床检查的方法实施检疫。根据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法规定,家禽检疫与国内其它流动的动物、动物产品一样,所进行的检疫,具体划分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和动物产品检疫。  相似文献   

8.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13):43-4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动物检疫活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动物检疫活动。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与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第五条国…  相似文献   

9.
国内动物检疫制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的发达,贸易的扩大和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动物疫病的严格检查,并使之成为一种政府行为。以此作为保护养殖业生产、防止人体健康受侵害的必要手段。正是在此基础上,我国才在《动物防疫法》中确立了动物检疫制度。现将主要内容归纳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1依法实施检疫 这是建立动物检疫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动物检疫制度只有在法律中体现出来,依法律形式存在,它才是一项国家的有权威的制度。《动物防疫法》第30条既是对动物检疫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也是对依法实施检疫的规定。1.1依法实施检疫的法定机…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从2001年年底开始,北京市将对肉类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检疫检查制度,依据北京市农委颁发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体系手册>,对肉类产品不仅要查疫病,而且要查激素含量和药物残留,保证肉类产品达到欧洲标准,让京城百姓吃上安全肉.  相似文献   

11.
《动物防疫法》第38条规定;“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证明,动物产品同时加盖或者加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使用的验讫标志。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由货主在动物检疫员监督下作防疫消毒和其他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 如何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合格与不合格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具有检疫监督职能的行政执法主体要合法;二是检疫管理相对人,即被检动物、动物产品的所有人具有合法权利能力;三是动物、动物产品具体检疫方法和过程符合检疫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在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体系中,检疫证明管理制度是《动物防疫法》确立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的,它和现行的动物计划免疫检疫、检疫监督动物防疫许可等一系列动物防疫基本制度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将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的整个过程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起到了重要作用。《动物防疫法》中的第三十八条、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二条对这一制度的实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第三十九条规定“动物凭检疫证明出售、运输、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动物产品凭检疫证明、验讫标…  相似文献   

13.
检疫相对人是指在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管理活动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组织和个人,即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饲养)、加工(屠宰)、经营或贩运(采购)的单位、个人。他们接受管理,配合检疫,交纳防疫费、检疫费、技改费、消毒费的自觉程度,直接影响到动物检疫质量和检疫效果。1 规范检疫管理程序 科学、规范的动物检疫检验管理程序,是检疫相对人接受检疫管理的法律保障。动物检疫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因此,动物检疫管理程序应包括:1.1 产地检疫管理程序。“产地”一般是指畜禽饲养生产地或乡镇防疫检疫机关为出售或调运的…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3统一实施防疫监督程序及操作方法目前我县统一推行的动物防疫监督程序是以“先申报、后检疫、缴清费、再出证”为核心内容的防疫监督程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3.1检疫申报检疫申报是指生产(饲养)、加工(屠、宰)、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其动物、动物产品发生移动前,依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机关提出检疫要求的过程。其步骤是:3.1.1检疫申报依据:检疫申报是依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第24条:“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实行报检制度。依法应当检疫的动物、动…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是一项有偿服务,提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的需求方都应向检验、隔离及出证服务的提供方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美国检疫收费的范围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隔离检疫、签发进出口卫生证明和提供技术培训等4类。检疫收费采取谁受益谁付费、动态调整、按工作量计费、按工作时间计量和按工作类型划分等方式。美国的进出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制度,有助于提升检疫设施运行能力,并促进检疫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检疫证明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及其产品健康、卫生状况作出鉴定的法定证明 ,是检疫合格的有效凭证。现行检疫证明在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检疫证明使用混乱目前 ,一些省、市使用“准调证”和“非疫区证明”等非法定检疫证明 ,在流通环节进行查验 ,严重干扰了正常检疫秩序。如 ;A地实行“准调证”制度 ,B地活畜及产品被A地查出有疫情取消准入资格 ,B地的牲畜调运户便从C地买来检疫证明 ,仍然在B地收购牲畜调往A地 ,不仅达不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而且造成检疫票证管理混乱。又如个别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除检查“检疫合格…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推进简政放权,调整农业农村部职责的形势下,现行动物检疫制度中的问题不断凸现。产地检疫方面,存在检疫范围不明确,现场检疫缺乏技术支持等;屠宰检疫中,由于企业主体责任缺失,导致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错位;在运输环节中,因动物产品分销换证依据不足,导致飞机和火车运输地检疫签证模糊等问题一直存在。由此提出了明确检疫范围,调整检疫主体,改变监管模式,取消分销换证,制定签证规则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检疫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行政许可的法律文件,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平稳高效运转的重要抓手,有利于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生产安全与健康发展。本文梳理了检疫证明的发展特点,结合当前动物检疫监管现状,指出了在对检疫证明本身的认知、检疫证明有效期、动物产品检疫标志加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调整检疫证明名称及表述,细化检疫标志加施条件以及设定监管中判定检疫证明"证物不符"的情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法律制度完善及管理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透析我国动物产地检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产地检疫操作规范(产地检疫GMP)是保证动物及其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根本。实施原则为:划区到人、全程监控、科学检疫、责任自负。保障条件是:建立经济独立、执法独立的官方兽医制度。因此,必须尽快修正目前的法律法规,制定产地检疫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产地检疫行为,才能在根本上实质性地解决和保证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20.
检疫相对人是指在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管理活动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组织和个人,即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生产(饲养)、加工(屠宰)、经营的单位、个人。他们接受管理,配合检疫,交纳防疫费、检疫费、技改费、消毒费的自觉程度,直接影响到动物检疫质量和检疫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检疫相对人因法制观念淡薄,在检疫实施过程中时常出现不接受管理、不配合检疫、不交纳防检费用的现象。有的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工作力度差,或者动物检疫监督人员不注意执法程序,不讲工作方法,自认为手中握有法律武器,简单、粗暴地对待处于管理地位的相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