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子鲶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子鲶在池塘中可自然繁殖,但繁殖率低,鱼苗成活率低,无法满足种苗需要,故需要进行人工繁殖.几种胡子鲶的工人繁殖方法大致相同,只是埃及胡子鲶能群体产卵,其余的品种必须严格1:1配对,分别在不同的催产池中产卵.下面介绍埃及胡子鲶的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达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3.
沙塘鳢室内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沙塘鳢繁育技术,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了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方法对沙塘鳢天然捕捞成熟个体进行室内繁殖研究。人工繁殖分别用催产剂HCG、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自然繁殖选择性腺成熟雌雄鱼按1.0∶1.2比例放入塑料箱中交配产卵,定期收集卵粒、统计产卵雌鱼数。[结果]注射HCG人工催产沙塘鳢雌鱼易发生流产现象,获得的受精卵在卵巢中分散粘附,孵化第2天卵粒开始发白、脱落,未孵化出鱼苗;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未获得受精卵。自然繁殖组中沙塘鳢自然产卵率70%,受精卵在鱼巢上粘附规则,经孵化获得鱼苗,孵化率50%。[结论]沙塘鳢宜采取自然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4.
六须鲶南移驯养与人工孵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引进的六须鲶成鱼42尾,经池塘越冬强化培育达性腺发育成熟。采用人工催产试验筛选敏感药物(DOM、LHRH-A2、HCG单一或混合)催产的方法,在2008—2010年,先后进行了9批34组的人工繁育试验。收集受精卵205.5万粒,在水温17.5~28.7℃条件下,利用圆形产卵池和育苗池孵化出鱼苗149.6万尾,平均孵化率为72.8%。  相似文献   

5.
为长臀鮠的生产性繁殖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成混合催产剂催产4~5龄长臀鮠亲鱼47尾。结果表明:产卵率达75.75%,受精率为68.6%,孵化率为74.85%,鱼苗成活率达34.7%。用100目筛绢捞取个体较小的轮虫作为长臀鮠鱼苗的开口饵料,是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卡拉白鱼全人工繁殖技术要点,即后备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和鱼苗孵化的关键技术。采用鱼类催产药物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4μg/kg)、马来酸地欧酮(DOM 2 mg/k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0.12 mg/kg),三者混合注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自然受精或人工干法受精,孵化桶流水孵化等方式,卡拉白鱼受精率达97%,鱼苗孵化率83.60%。简述了仔鱼、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技术。鱼苗生长阶段采用室内平面槽强化培育仔鱼,投喂蛋黄、豆浆和虾苗饲料,仔鱼10~15 d下塘,结果表明:苗种成活率85%。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鲶鱼,采用DOM、LHRH-A_2、HCG 3种药物的不同剂量组合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卵采取静水和微流水孵化.结果表明,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对催产激素要求不严,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均可,在催情配组时应考虑雌、雄鲶个体大小的协调性,否则,雌鲶的产卵效率会受到影响.本试验共催产鲶鱼160组,平均产卵率93.75%、受精率75.35%、孵化率59.30%.在水温20-24℃范围内,约经37h鱼苗开始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8.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000组,获卵5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卷口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采用混合使用HCG、DOM和LHRH-A2的方法,对驯养的卷口鱼亲鱼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的6批750组亲鱼中,能顺利挤卵进行人工授精的共有342组,催产率达45.6%;收集鱼卵12.68万粒,共获得受精卵7.17万粒,平均受精率56.5%;孵化出平均全长5.2mm的鱼苗4.93万尾,平均孵化率68.8%;投喂冻干轮虫和鳗鱼料作为开口饵料,经过30d的培育,获得体长28.0~30.0mm的鱼种3.56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2.2%。采用10μg/kg LHRH-A2+10mg/kg DOM+1 000IU/kg HC-GM对卷口鱼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在适宜水温25.0~28.0℃,微流水充氧条件下,可以成功孵化出卷口鱼鱼苗。  相似文献   

11.
张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23-19426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4~2010年的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汛期降水量总体分别以6.74 mm/10 a和12.3 mm/10 a的速度在增加,非汛期降水量以5.57 mm/10 a的速度在减少。从年代上看,年、汛期降水量21世纪以来最多,年降水量20世纪80年代最少,汛期降水量9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分别相差122.9 mm和119.9 mm,非汛期降水量50年代和70年代均较多,80年代最少,年代平均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相差32.0 mm。年、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存在不明显的突变,年、汛期降水量突变的时间基本一致在2003年前后,非汛期降水量在1970年和2004年前后。  相似文献   

12.
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虾”共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田间种养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操作规范,以期为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邢剑 《北京农业》2012,(12):72-73
介绍李子的特性,积极探索研究了李子反季节栽培技术,经过不断的观察研究,初步总结出李子反季节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试验观测了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高羊茅分别与草地早熟禾混播建植的幼坪中的这4种冷地型草坪草种的生育期、株高、分蘖节须根数及主根顶端须根数以及播深等指标。草坪草苗期形态表现为一叶期到四叶期,之后进入分蘖期;随着发育进程,分蘖节须根数明显增加,而主根顶端须根数基本不变;从生长发育的速率来看,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的生长速率最快,高羊茅次之,草地早熟禾最慢。  相似文献   

15.
适于晚季直播的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系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12个早稻品系以及对照品种株两优819、陆两优996、中早35和中早39为材料,采用早季栽插、晚季直播的方式,进行了早晚两季品系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和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新品系早品15早季全生育期与迟熟对照陆两优996相当,晚季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中早35一致,且其全年产量1 077.1 kg/667m2,较对照品种中早35增产7.0%,该品系有望作为新种质用于培育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或者审定后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态城市的发展,节约园林建设的推广,大规格树木移植已成为园林建设中一个避让之题,但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有些树木确实需要移植,才能延续它的绿色使命,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浅析反季节移植银杏树的一些技术措施,以提高树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测定500只罗曼蛋鸡(23-31周龄)分别在冷季(1997-01-01-1997-03-03,鸡舍温度-4.5-10.2℃,平均4.3℃)和温季(1997-04-01-1997-06-01,鸡舍温度12.8-27.1℃,平均20.7℃)对饲粮养分转化为蛋相应成分的效率,结果表明,鸡在温季对饲粮绝大多数种类养分的转化率都显著(P<0.001或P<0.01或P<0.05)地高于鸡在冷季对饲粮养分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郁金香的矮化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是蒸馏水、多效唑175 mg/L、多效唑200 mg/L、烯效唑175 mg/L、烯效唑200 mg/L,在反季和应季对郁金香进行喷叶处理。[结果]应季和反季栽培中175 mg/L烯效唑矮化郁金香琳马克的综合效果最好。[结论]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郁金香琳马克的矮化效果明显,但种类、浓度及施用时机不同,则矮化效果不同。故应重视筛选矮化郁金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施药时机;反季矮化栽培的效果、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冷季型草坪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以期为草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提高造林成效,实现赫章县"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对赫章县近几年雨季造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分析赫章县造林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雨季造林技术,以期为雨季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