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推动粮食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国家将修订新的粮食质量标准,此标准预计在1999年9月下旬发布.据了解,新修订的标准有六项,即<小麦>、<优质小麦>、<稻谷>、<优质稻谷>、<玉米>、<优质玉米>.  相似文献   

2.
黎慧钦 《吉林农业》2012,(12):17-19
近年来,贵州省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大面积减产,农民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对占粮食产量70%以上的稻谷和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自然灾害对稻谷、玉米单产的影响,认为稻谷和玉米的抗逆性强弱的不同,农田水利设施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农田基础设施存在不足和不合理的问题,农田治理有待加强,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估计2004—2012年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总产量增长中种粮投入因素的影响及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生产中,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均远大于物质服务投入强度,劳动力成本强度的影响则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004-2012年,尽管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种粮投入对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增产率变化的贡献均在80%左右,播种面积减少是粮食增产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稻谷产量增长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逐步加大,小麦增产率变化中播种面积的贡献比重则显著下降,而玉米的投入贡献比重变化不明显。促进我国粮食增产,稳定和扩大播种面积是基础,保护耕地是关键,应针对不同作物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2008年将对小麦等粮食产品开征出口暂定关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从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1):230-233
[目的]基于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分析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及其面积结构调整。[方法]在分析2016年宣城市耕地利用和粮食生产情况基础上,确定能发挥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小麦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为基础,计算宣城市粮食生产能力。结合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构成对比分析,提出粮食面积结构调整建议。[结果]全市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 457.10 kg/hm~2,比2013—2015年的粮食实际平均单产高3 089.66 kg/hm~2;粮食总生产能力为186.66万t,比2013—2015年粮食平均总产高68.19万t。全市粮食面积潜力36.1万hm~2。面积结构调整可考虑"提高稻谷、稳定小麦、适量增加玉米和大豆"。[结论]2016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可通过结构调整,使粮食面积中稻谷占74%、小麦占18%、玉米占4%、大豆占2%。  相似文献   

6.
《农村新技术》2011,(1):25-25
南河南省郑州粮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式清理分级筛适用于小麦、稻谷、玉米、豆类、油菜籽、芝麻等原料的除杂去尘处理,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粮食收购含杂标准。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拉开粮食品质差价、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切实做到按质论价"的精神,为了拉开质量、品质差价,推进"优质优价"和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农业部,对<稻谷>、<小麦>、<玉米>三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制、修订了<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饲料用玉米>五项优质专用粮食标准.新标准已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国内、国际粮食市场跟踪监测,2006年6月中旬,我国粮食主产区玉米、大豆价格上升,小麦、稻谷价格小幅涨跌;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大豆价格普遍回落。  相似文献   

9.
姚清仿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52-54,89
运用贵州省1998—2017年水灾、旱灾、风雹、冷冻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及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数据,使用曲线拟合分析了贵州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同时,基于灰色关联度研究了4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对稻谷、小麦、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大小排序为:干旱>水灾>风雹>冷冻。4种气象灾害对贵州整个粮食单产的影响排序为:旱灾>风雹、冷冻>水灾。4种气象灾害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影响排序为:风雹>水灾>旱灾>冷冻。针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农作物,同一种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拉开粮食品质差价、季节差价和地区差价,切实做到按质论价”的精神,为了拉开质量、品质差价,推进"优质优价”和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农业部,对<稻谷>、<小麦>、<玉米>三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制、修订了<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饲料用玉米>五项优质专用粮食标准.新标准已于200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关于对《稻谷》、《小麦》、《玉米》三项国家标准所做的修改总的来看,取消了按地区、种植季节进行分类的质量指标和水分含量指标,3个标准中的质量指标均不再有地区差异和种植季节差异.根据市场和生产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标准,如稻谷中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玉米增加了"不完善粒”指标.提高了部分质量指标,如稻谷的"黄粒米”,小麦的"皮色分类指标”、"角质率”、"粉质率”指标.调整了某些指标,如小麦的"不完善粒”,玉米定等指标由"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