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展示节点式渗灌管的优良性能和较高的水分生产力,对其做了出水性能检验和不同灌溉方法水分生产力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式渗灌管的灌水均匀度达到90%以上,比普通渗灌管灌水均匀度提高了15%,其节水原理是将土壤通体湿润转化为作物根区灌溉;铺设防渗层有效地阻止了灌溉水的下渗,计划湿润层的变浅和单次灌水量的减少是节点式渗灌能够大量节水的根本所在,节点式渗灌的水分生产力最高,达到70.37 kg/m3,其次是普通渗灌54.55 kg/m3,再次为膜下滴灌53.96 kg/m3,最低为沟灌,仅为42.00 kg/m3。  相似文献   

2.
探讨干旱缺水地区果树渗灌补水效应,为提高果园灌溉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樱桃园渗灌和漫灌两种灌水方式与不同灌水量的补水试验,对樱桃渗灌补水效应与节水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渗灌和漫灌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指标存在着明显差异,土壤容重渗灌比漫灌降低6.71%;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渗灌比漫灌分别提高11.62%,8.72%和43.84%。(2)各土层的地温渗灌均比漫灌高,且以表层差异显著,0,5,10,15,20cm土层平均地温渗灌比漫灌高1.7,1.1,0.7,0.4,0.3℃。(3)与漫灌相比,渗灌平均节水55.6%,灌溉水生产效率提高7.92~12.30kg/(m3.hm2)。(4)渗灌不同灌水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明显,随着渗水量的增加,各层土壤含水率随之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除80-110cm土层外,其他处理土壤层含水率与对照差异均显著。(5)樱桃需水关键期渗灌补水,增产效果显著,平水年份和干旱年份,每次渗水80~320m3/hm2,樱桃产量分别提高10.35%~30.72%和8.74%~34.87%。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番茄栽培渗灌灌水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通过对大棚番茄栽培渗灌灌水试验,从土壤水分含量、作物长势及果实产量、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渗灌管埋深30cm和灌水上限土壤水吸力值设定为6kPa时,其灌水下限土壤水吸力值在苗期可控制在25kPa,在开花-果实膨大期可控制在25~40kPa,而每次灌水量以0.93m3/hm2左右时,水分生产效率和番茄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塑料袋节水渗灌技术在干旱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县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山区 ,干旱缺水制约着当地红枣经济林的发展。经多次试验 ,采用塑料袋节水渗灌技术 ,一个蓄水为 30m3 的旱井 ,可袋灌枣树 0 3hm2 ,节水效果显著 ,且每公顷仅需投资 12 37 5~ 135 0元 ,即可增收2 10 0 0元 ,是一项投资低、效益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求更加经济节水的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技术,应用特殊打孔工艺研制了节点式PE渗灌管。田间灌水性能试验表明,自行研制的渗灌管灌水均匀度达到了90%以上;豇豆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田间管理条件采用节点式渗灌技术的灌水量仅为沟灌用水量的1/3,而每方水豇豆的生产力为沟灌的3.42倍。  相似文献   

6.
目前水分紧缺是制约保护地蔬菜产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合理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成为保护地节水措施的重要评价指标。采用日光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对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了温室番茄栽培适宜的渗灌灌水控制上下限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控制下限的条件下,番茄的产量随着灌水控制上限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灌水控制下限取土壤水吸力45kPa、上限12kPa,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可以保证高产和节水省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灌水方法对塑料大棚土壤—─植株硝酸盐分配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塑料大棚草甸土上设置小区试验 .结果表明 :渗灌区土壤硝酸盐含量大于滴灌、沟灌区 ;在同一土壤层次 ,随着土壤水分增加 ,土壤NO- 3-N含量表现出呈指数函数减少趋势 .沟灌处理番茄植株营养器官中硝酸盐积累 ,不能被充分利用 .渗灌、滴灌能节水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  相似文献   

8.
塑料大棚番茄栽培不同渗灌量对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通过连续两年大棚栽培番茄的小区渗灌试验,分析比较了灌水控制下限对耕层(0~30 cm)土壤盐分积累及其离子组成、酸化等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渗灌灌水技术是防止棚内土壤退化的重要因素,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分吸力值越小,灌溉定额越大,耕层土壤的盐分积累越严重、pH下降幅度也越大。从土壤盐分积累、酸度变化以及作物产量、灌水次数及灌水总量等方面评价,大棚渗灌栽培番茄,当渗灌管埋深为30 cm时,将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选定在16~25 kPa范围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微润管埋深与密度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寻微润灌溉在日光温室的适宜应用技术参数,以膜下滴灌为对照(CK),设置3种微润管埋深(10 cm、20 cm、30 cm)和3种密度[2行番茄埋设1条(1管2行)、2条(2管2行)、3条(3管2行)微润管],研究了微润管不同埋深及密度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微润灌溉更有利于日光温室番茄的生长。番茄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单果体积、总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分别较CK平均增加8.58%、11.99%、18.79%、60.93%和103.40%,平均节水37.73%。微润灌溉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糖酸比的含量,较之CK平均增幅分别为27.07%、4.48%和21.38%。相同微润管密度下,番茄的综合品质表现为:埋深30 cm埋深10 cm埋深20 cm;相同埋深下,表现为:1管2行2管2行3管2行。番茄的株高、茎粗、果实形态及总产量,随微润管埋深的增加而减小,随微润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微润管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综合考虑番茄的总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品质以及微润管的经济成本等因素,埋深10 cm,1管2行(番茄总产量为87.38 t·hm-2,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为108.91 kg·m-3,品质综合排序第3)为日光温室番茄种植较为适宜的微润灌溉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水头压力对橡塑渗灌管渗水性能的影响(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种不同规格的橡塑渗灌管进行实验室渗水测试,考查水头压力对其渗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渗灌管初始渗水阶段,渗水速率迅速下降;在试验渗水压力范围内(0~70 kPa),渗水速率与水头压力呈幂函数关系;2个试验样品的渗水速率变异系数在50~60 kPa区间的某一水头压力下分别达到最小值;结果表明,水头压力是影响渗灌管渗水速率和渗水均匀性的重要因素,管径较大的橡塑渗灌管渗水性能优于管径较小的渗灌管。  相似文献   

11.
渗灌灌水定额对温室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决不合理灌溉所引发的问题,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灌水理论,制定合理的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制度,即确定适宜灌水控制指标,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单次灌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灌溉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砂质黏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 cm、计划湿润层深15~40 cm(厚度25 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 kPa(田间持水量)和30 kPa时,将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 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 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氮组合对全立架栽培伽师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Cucumis melo var. saccharinus Naud)是一种集高密度、 覆膜、 立架于一体的立体种植新模式。本文在极端干旱的喀什地区灌溉条件下,研究不同水氮组合对全立架栽培伽师瓜产量、 品质、 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能使全立架栽培伽师瓜单果重增加而使产量提高31.0%。而当施氮量增至375 kg/hm2 且灌水8250 m3/hm2 时,又显著增加烂果率。灌水量为67507500 m3/hm2时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为225 kg/hm2 时灌水利用效率最高。施氮量375 kg/hm2时的果肉维生素C含量较不施氮肥降低11.3%~25.6%。不同灌水量对果实果肉比例及果皮比例无显著影响,而施用氮肥可增加果实的果肉比例、 降低胎座子粒的质量百分比。当全立架露地栽培伽师瓜的产量达81745 kg/hm2时,适宜的水氮组合为全生育期施氮303 kg/hm2、灌水7405 m3/hm2,且能保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subirrigation and cylical (surface) irrigation on shoot growth and water stress of tomato grown in peat‐lite amended with 0, 4, 8, 12, and 16 kg Hydrogel/m were examined. While shoot growth showed a quadratic response to increasing Hydrogel rate with maximal growth occurring at the manufacturer's recommended rate (8 kg/m3), growth was greater with cyclical irrigation than with subirrigation. Subirrigation generally resulted in greater plant water stress than cyclical irrigation, but with ≤ 8 kg Hydrogel/m3 this differential irrigation effect diminished temporally. Initially, each kg Hydrogel/m3 increased peat‐lite water content by 9 percent but after 31 days, this value had increased to 27 percent and 16 percent with subirrigation and cyclical irrigation, respectively. The continued hydration resulted in a bulk volume increase sufficiently large with subirrigation to cause the Hydrogel‐amended peat‐lite to overflow the pots.  相似文献   

14.
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是提升扬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支撑制种玉米产业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科学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从2 250 m3/hm2增加到3 000 m3/hm2时,制种玉米增产幅度达33.84%,但灌溉定额高于3 000 m3/hm2并继续增大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生育期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明显。灌水次数从10次增加至20次时,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灌水次数多于15次并继续增加时,制种玉米减产显著。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在灌溉定额偏低条件下,增加灌水次数会造成制种玉米严重减产。当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灌水次数为10次时,折合产量较高,为7 386.9 kg/hm2,较其余处理增产-2.77%~93.5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7.83 kg/(mm·hm2),较其余处理提高5.32%~78.30%;种植纯收益较高,为29 683.6元/hm2,较其余处理增加-511.8~20 675.4元/hm2;产投比最高,为3.03,较其余处理增加0.07~1.38。可见,灌水10次、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时灌溉水利用效果相对优化。  相似文献   

15.
水磷耦合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低磷地力、沙质壤土条件下,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每次灌水30 mm (W1)、60 mm(W2)、90 mm (W3) 4个灌溉处理;每个灌溉处理下设置不施磷(P0)、施P2O5105 kg/hm2(P1)、210 kg/hm2(P2)3个施磷量处理,研究了水磷耦合对麦田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同一磷素水平下,随灌水量增加,小麦总耗水量增大,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综合考虑耗水量、产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率等指标,最优处理为P1W2处理,其次为P1W1处理,其总耗水量分别为435.5 mm、366.0 mm,灌水量、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41.3%、39.3%、19.3%和24.6%、46.8%、28.6%;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占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6.9%~43.3%,此阶段两处理的日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分别为4.6 mm、3.6 mm和42.3%、39.3%。2)施用磷肥,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子粒产量表现为W2、W3W1W0,W2、W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不施磷肥的处理比较,显著提高了土壤供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3)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率均为W1W2W3,P2水平下W1、W2、W3处理的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率均低于P1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P2O5)105 kg/hm2(P1)、灌水180 mm(W2)的处理获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施磷(P2O5)105 kg/hm2(P1)、灌水90 mm(W1)的处理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上述处理,耗水量则显著低于上述处理,可供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新疆大规模的节水滴灌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磷素营养吸收特性,按比例通过水肥一体化以水施磷是满足作物磷素营养需求、减少磷的固定及提高磷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本文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不施磷 (CK)、固体磷酸二铵60%基施+40%追施(T1)、液体磷酸60%基施+40%追施(T2)、液体磷酸全部追施(T3)处理,研究了不同磷肥及施肥方式对滴灌玉米磷素吸收、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液体磷酸全部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的生物量、穗粒数和千粒重 (P0.05),玉米产量达20622 kg/hm2,其产量比CK、磷酸二铵60%基施+40%追施和液体磷酸60%基施+40%追施处理分别提高了37%、25%、10%;在抽雄期和成熟期不施磷对照、T1、T2、T3处理的玉米吸磷量分别为14.0、22.7、21.0、18.3 kg/hm2 和 68.4、77.8、87.2、91.9 kg/hm2,在成熟期全部追肥处理植株的吸磷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磷肥随水追施可显著改善玉米磷素营养(P0.05);T1、T2、T3处理磷肥利用率(REP)和农学效率(AEP)分别为16.6%、32.6%、40.6% 和 7.9 kg/kg、22.7 kg/kg、40.6 kg/kg,T3处理的REP和AEP分别比其它处理提高了8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和17.9~32.7 kg/kg,液体磷酸全追可显著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P0.05)。【结论】液体磷肥100%以追肥的方式随水滴施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中后期的磷素营养并提高产量。提高石灰性土壤玉米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磷肥利用率可达40.6%。  相似文献   

17.
水、磷对紫花苜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紫花苜蓿作为畜牧业生产中最主要的优质绿色饲料,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是一种需水需肥较多的作物。如何从技术方面提高单位面积苜蓿产量,实现苜蓿高产栽培是科学研究人员及生产者研究的重点。北京市东南部接壤的蓟县、宝坻及南部接壤的廊坊、武清等地区,是北京市在生态和环境优先发展原则下畜牧养殖业外移的重要承接区域,苜蓿在当地种植缺乏科学指导,年干重产量仅为7500~10000 kg/hm2,盐碱地年产量更低,为4500~6000 kg/hm2。本研究通过苜蓿水肥试验确立紫花苜蓿达到高产的最佳磷肥施用水平和灌水量,为京南地区苜蓿高产及水肥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水肥管理技术。【方法】实验在低磷砂壤土条件下进行,选用紫花苜蓿中苜2号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以及返青后及第1、2茬刈割后灌水且每次灌水25 mm (W1)、50 mm (W2)、75 mm (W3)4个灌水处理;每个灌水处理下设置不施磷(F0)、施P2O5 105 kg/hm2(F1)、210 kg/hm2(F2)3个施磷量处理,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灌水对1、2茬苜蓿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3、4茬及全年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施磷肥对第3茬苜蓿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第1、2、4茬及全年苜蓿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2)灌水和施磷肥对紫花苜蓿的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的水分利用率逐渐增大,说明施磷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适当的增加灌水量可以提高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结论】综合考虑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最优试验处理为每次灌水量50 mm,施P2O5 210 kg/hm2,其次为每次灌水量25 mm, 施P2O5 210 kg/hm2。  相似文献   

18.
In a forest in Flanders (Belgium), situated in a region of intensive livestock production, comparable stands of Corsican pine and silver birch were studied for (1) NH4 + and NO3 - concentrations in throughfall water and soil solution and (2) depositions and leaching of NH4 + and NO3 - to groundwater. In each stand, throughfall collectors and porous cup lysimeters at three depths (0.1m, 0.5m and 1m) were installed in three replicated sets. Throughfall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both species as well as soil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at all depths. Under pine, nitrat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il solution at 1m depth clearly exceeded the Belgian critical level for drinking water (50 mg.1-1). Under birch, this level was only sporadically exceeded.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the depositions of NH4 +-N and NO3 --N reached respectively 21.6 kg/ha and 6.3 kg/ha under birch and 81.3 and 15.2 kg/ha under Corsican pine. Nitrate-N leaching under silver birch amounted 25.4 kg/ha whereas 56.4 kg/ha was measured under Corsican pine.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戈壁日光温室番茄基质生产中保水剂的合理添加提供技术依据,以酒番6号为试材,设置正常灌溉水平下不添加保水剂、添加90 kg/hm2凹凸棒、添加90 kg/hm2高分子树脂3个处理;定植后7 d减量灌水15%水平下不添加保水剂、添加90 kg/hm2凹凸棒、添加90 kg/hm2高分子树脂3个处理,研究了添加不同保水剂对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溉水平下,与对照不添加保水剂相比较,添加90 kg/hm2凹凸棒和90 kg/hm2高分子树脂处理的番茄产量提高5.67%~5.8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83%~12.50%、11.88%~38.61%、1.98%~2.20%、7.74%~13.47%、5.70%~5.89%。减量灌水15%水平下,添加90 kg/hm2凹凸棒和90 kg/hm2高分子树脂处理的番茄产量提高8.65%~15.48%,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0.50%~37.24%、70.14%~84.86%、15.83%~18.38%、8.64%~15.5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3.36%~17.75%。表明添加保水剂可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表明,正常灌溉水平(4 500 m3/hm2)下,以添加90 kg/hm2高分子树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