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比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结出水稻增产的栽培技术,让农民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采用科学的育秧技术、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方式、科学的田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比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水稻增产约为16%;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能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将使水稻生产产量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四川农大水稻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引进国外水稻强化栽培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水稻生产“高湿度、低光照、小温差”的气候特点,经过3年联合攻关优化集成的一项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足肥高产”的技术特点。2005年.我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依托”三百”粮食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优势和增产潜力,为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我们在竹口镇竹上村李启福户进行了单季晚稻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现就本试验的基本情况和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技术,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据报道,国外通过应用强化栽培技术都可大幅增产,亩产可达800~1000kg。我国自引入SRI以来,已有10余个省的科研、推广部门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为探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南汇地区的可行性及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有明显技术优势,对确保水稻丰产丰收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介绍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特点,然后就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从培养秧苗、适时栽培、合理稀植、平衡施肥、科学用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农民朋友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2004年在南汇区进行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多点联合试验,高产田块实际产量达到665kg/亩。现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稻(Oryza sativa L.)高光效栽培技术试验效果。[方法]在田阊设计了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结果]水稻栽培行向为磁南偏西20°、栽培密度为(50cm+20cm)×15cm时产量最高,为8038.5kg/hm^2,比水稻栽培行向为南北向、栽培密度为(50cm+20cm)x15cm时增产3.1%,比水稻栽培行向为南北向、栽培密度为33cm×15cm时增产4.5%。[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其栽培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该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四川稻作生态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9.
探讨超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特点,提出超级稻优质高产、省工、节本的强化栽培技,为发展超高产水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探讨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杂交水稻优质高产省工、节本的强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是一项超高产栽培技术,2003年在浙江省农业厅指导下,庆元县淤上乡对该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获得了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706.8千克的好成绩,创造了庆元县的水稻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2.
水稻强化栽培抗高温干旱夺高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的发育特点和生长规律,通过旱育壮秧、小苗早栽、单本稀植、配方施肥、无水层湿润灌溉等一系列强化栽培技术措施,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使水稻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发育健全,从而实现了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在高温伏旱灾害性气侯下,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一般增产20%~35%。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它是马达加斯和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水稻栽培专家经20多年潜心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水稻栽培新理念.我县从2004年开始引进,经过几年对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和完善,取得了单产增幅达到20%以上的效果,大力推广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对提高我县水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水稻生产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东省各稻作区的光、温、土壤等资料,推算出水稻光能利用率、土壤生产潜力影响系数、栽培技术影响系数.逐级建立了水稻光温潜力.土壤生产潜力,栽培生产技术潜力等模型;广东各稻作区的光温潜力为20.07-23.77t/hm^1,土壤生产潜力为9.78-15.94t/h^2;广东省水稻大田高产栽培实验结果只达到光温潜力的1/3-1/2.进一步讨论了数学建模方法.水稻栽培技术作用,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南汇区的应用,它与传统常规水稻栽培不同的水浆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其主要技术为旱育稀植、浅湿好气灌溉、限量用水等,对实现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省本、环境友好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通过三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示范,提出了不同时期水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充分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促进水稻增产的新型栽培技术。采取嫩秧早栽,"三围"种植,稀行密窝,密中有稀,稀中有密,群体个体结构合理,能够达到增产增收增效。近年来,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扩大,对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路线水稻强化栽培是从国外引进,经国内科研、推广机构多年试种并加以改进后再逐步示范推广的一项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东川的实践应用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依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依据调控措施定量的原理和方法把栽培技术指标全程定量化.能显著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目的栽培技术。在南京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在马达加斯加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以三角形稀植栽培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2004年在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创造了818.8kg/667m2的全县水稻高产纪录,2005~2014年又是在中江县辑庆镇钟楼村创造了同一片土地连续10余年获得800kg/667m2以上高产的奇迹,2014年还创造了德阳市水稻高产的新纪录(868.9kg/667m2),说明在四川省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也说明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先进成熟,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以"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从水稻种植中强化"三围立体"栽培技术的认识、增产机理以及技术的优势等的了解,为农户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强化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综合潜力,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在通过强化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报道中,采用的品种不尽相同。当前我县在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达100多个,如何选择适宜我县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适宜的品种类型,是应用推广强化栽培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我站选择了21个新品种,采用强化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栽培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选择分蘖力较强、千粒重高的大穗型品种如国稻优5号、冈优D069、田丰109、川香9838,通过强化栽培技术,能大幅提高有效穗,增加单株边际效应,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减少病虫害,较大幅度地提升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