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倍子系瘿绵蚜科的14种倍蚜寄生所形成的虫瘿的总称,是我国特产,富含五倍子单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4种五倍子中倍子类产量大、质量高,而倍花类产量低、质量差。倍子类中角倍产量达总产量的75%。五倍子生产必须具备倍蚜、夏寄主、冬寄主三要素及适宜的气候、土壤等环境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竹山青麸杨4种形状倍子中蚜虫之触角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纺缍形与长枣形五倍子的蚜虫触角超微结构相同,均属肚倍蚜致瘿成倍;小枣形五倍子的蚜虫与红小铁枣蚜触角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综合分析推断小枣形五倍子为红小铁枣蚜致瘿成倍;佛手形五倍子的蚜虫超微结构非常特殊,可能为一肚倍蚜虫新种。  相似文献   

3.
<正> 五倍子产结的诸因子五倍子是由瘿绵蚜虫科倍蚜虫寄生在盐肤木类林木上形成的囊状物即虫瘿。五倍子产结必须具备倍蚜虫、倍树、苔藓植物、气候、社会因子等五要素。倍蚜虫:倍蚜虫在五倍子产结中的作用相当于农业生产的种子。倍蚜幼虫在冬寄主(苔藓)植物上越冬,每年春季3—4月间,越冬幼蚜羽化为有翅春季迁移蚜,离开苔藓冬寄主飞到夏寄主(倍树)上,进行两性生殖产生干母,爬至倍树林木嫩叶的叶翅上进行营瘿活动,形成倍子,干母于倍子内生长发育并连续三代进行孤雌生殖,产生大量的倍蚜虫,五倍子也迅速增大。至7—9月  相似文献   

4.
肚倍蚜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林内肚倍蚜虫口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肚倍产量。根据肚倍蚜的生态生物学习性,在倍林内构筑5种不同小生境栽植冬寄主美灰藓,接种肚倍夏迁蚜,培育过夏越冬若蚜,提高林内倍蚜密度。45.5亩试验林,肚倍单产平均达28.5Kg,比对照高6.0倍。  相似文献   

5.
李芒  雷朝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64-3766
通过肚倍的切片观察和酚含量测定,分析了肚倍蚜(Kaburagia rhusicola Takagi)瘿内生活所取食的部位和食物中酚物质的大致浓度。结果表明,肚倍的外壁、中层和内壁组织结构大不相同,肚倍中层的细胞相对较大,是酚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肚倍内壁的细胞较小且排列松散,内壁中维管组织的韧皮部是肚倍蚜主要的取食部位。肚倍的中层和内壁在酚含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肚倍的中层总酚含量为48.5%左右,内壁为18.8%,而汁液中的含量为8.7%。肚倍蚜以刺吸的方式吸取单宁含量较低的植物汁液,这是一种对虫瘿环境的行为学适应。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木附子、盐胡木等,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盐肤木等漆树科植物的叶片上,叶片组织受刺激后膨大而成的虫瘿。作为传统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  相似文献   

7.
<正> 五倍子是同倍蚜虫寄生于盐肤木(倍树)树叶背面,刺激叶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野生倍产量极低且不稳定,采用人工挂虫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倍树结倍不均匀、产量低、不稳产等不利因素,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不少地方有倍树但无自然结倍的问题。该技术是指把人工培育的倍蚜虫在春季迁蚜期收集在小纸袋内,待  相似文献   

8.
竹山青麸杨倍子形态及倍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调查,采集,鉴定,发现竹山青死者杨上有纺锤形,长枣形,小枣形及佛手形4种倍手和肚倍蚜,红小铁枣蚜及佛手倍蚜3种倍蚜,其中纺锤形与长枣形是主要类型,且均由肚倍蚜致瘿成倍,但2种倍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比例是不同的。小枣形倍子内的致瘿蚜虫经鉴定为红小铁枣蚜,佛手形倍子是由一倍蚜新种致瘿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是角倍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如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等)的树叶上形成的干燥虫瘿,又称百虫仓.本品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敛汗止血的功能.五倍子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高分子化学中作为固定剂、防老剂等.以五倍子为原料生产的单宁酸、没食子酸在医药、饮料、稀有金属的分析和提炼等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五倍子是我国的林特产品,含五倍子鞣酸60%~70%、没食子酸2%~4%以及脂肪、树脂、蜡质等,属用途广泛的医药和化工原料。而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寄生于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叶片形成的角倍,是最具经济意义的五倍子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