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慧霞 《农村科技》2011,(10):13-14
地膜植棉生产,从窄膜覆盖到宽膜覆盖,再到超宽膜覆盖,地膜覆盖技术由试验、示范到推广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棉花产量从低产到高产,从高产到超高产,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针对地膜覆盖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沙湾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21—2022年沙湾市连续2年推广棉花超宽膜栽培新技术,推广面积分别为470.7公顷、2 133.3公顷。棉花超宽膜种植选用幅宽4.4米、厚0.014毫米地膜,由常规的1膜6行种植模式改为1膜12行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超宽膜种植模式因地膜覆盖度高,可有效提升地温,棉花苗期土壤保墒效果好,保证了棉花出苗率,同时可提高产量5%左右。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化调化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沙湾市超宽膜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棉花双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进行棉花双膜与单膜覆盖增温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明显提高播种至出苗期间的0~20 cm耕层土壤地温,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从播种至出苗期间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高0.9℃,最低温差0.6℃,最高温差达到1.3℃;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累计增加土壤积温15.2℃.(2)双膜与单膜覆盖5 cm日平均地温温差1.4℃,最高温差达到2.4℃,比单膜累计增加地温24.3℃,5 cm土层正好是棉花种子所处的耕层,因此该土层地温的提高为播种后加速种子吸水、萌动提供了很好的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棉花出苗.(3)双膜覆盖栽培还有效提高了一日4个时段(02:00、08:00、14:00、20:00)的土壤温度.[结论](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双膜覆盖提高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且这种增温效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土层间温差逐渐减小,这种增温效果明显高于单膜覆盖的增温效果.(3)随着时间的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地温变化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反映出土壤的热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双膜覆盖技术是在常规膜上点播的基础上,采用相同铺膜方式将略大或同样大小的塑膜覆盖在第1层膜上,当棉花出苗达一定指标后再将上层膜揭去的播种方式。双膜覆盖具有良好增温保墒、预防低温雨害和  相似文献   

5.
强力超宽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力超宽膜和普通宽膜比较,强力超宽膜保温性能好,温度变幅小,棉花生长发育快,覆膜面积80.7;,比普通宽膜增产9.0;~17;.  相似文献   

6.
超宽膜棉花栽培技术是采用2.05米宽的薄膜、(66+10)厘米行距配置、1膜6行栽培模式种植棉花技术。为了使棉花在产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105团近几年对超宽膜技术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做了研究和试验.为今后超宽膜技术在棉花高产栽培中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静 《现代农业》2011,(10):34-34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沟播新技术是在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集成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将地面无效蒸发降到最低,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我们在结合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进行了顶凌全膜覆盖试验。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膜与种植方式对棉花产量及增温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宽膜覆盖植棉一膜6行技术的实际籽棉的产量为6 689.14kg/hm2,较一膜4行技术植棉籽粒产量6 273.26 kg/hm2增加415.88 kg/hm2,增产率为6.63%,超宽膜内10 cm地温比一般宽膜处理增温3.5℃。  相似文献   

9.
随着制种业和草食畜牧业的发展,玉米成为甘肃省灌溉区的重要作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是灌区农业研究的重点。玉米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小麦覆土穴播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节水农业新技术,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地膜玉米苗穴易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且具有覆盖抑蒸、节水保墒、机械覆膜作业容易、抑制杂草、提高产量等优点,较半膜覆盖栽培节水3 000 m3/hm2,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饲用玉米产量2250kg/hm^2以上,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制种玉米产量135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民和县全膜覆盖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全膜覆盖蚕豆高产栽培技术是民和县早作农业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集抑蒸、集雨保墒、增温增光、抑制杂草生长为一体,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8师棉花栽培普遍采用高密度、膜下滴灌、超宽膜、机采模式为一体的种植方式.使单产水平逐年提高?总结多年棉花高产经验.超高产膜下滴灌棉田须特别重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地膜和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覆盖地膜后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半膜覆盖产量高于全膜覆盖,黑膜覆盖高于白膜覆盖,黑膜半膜覆盖产量最高,达到22969.5kg/hm^2,比露地对照的11673.0kg/hm^2增产96.7%。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天水半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海拔1 400~2 857 m,年均气温7.9℃,≥10℃有效积温2 650℃,年降水量489.0 mm。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玉米全膜周年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改秋耕裸地过冬为保留旧膜覆盖地面,于玉米播种前揭去旧膜,整地覆盖新膜,实...  相似文献   

14.
覆膜保墒技术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现代意义上的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覆膜时间上包括秋覆膜和早春覆膜,在覆膜方式上包括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在覆膜延期利用上包括留膜留茬越冬和一膜两年用。与传统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相比,现代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基本实现了“五改”:  相似文献   

15.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技术是甘肃省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永靖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卢强 《甘肃农业》2011,(6):28+30-28,30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早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该项技术在覆盖方式上从半膜覆盖到全膜覆盖转变,在覆盖时间上从播前覆膜向秋后覆膜和顶凌覆膜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通过全地面覆盖(秋覆盖、早春顶凌覆盖)与垄沟种植方式的集成配套,把“覆膜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融合为一体的新技术。2007年泾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该技术引入泾川县旱塬区,当年示范推广333.47 hm2,面对60a不遇的大旱,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些特殊的棉花杂交品系,因其为多式果枝且为单株优势较强的品种在子行的播种行距上可适当放宽,曝光面的宽度则要压缩。超宽膜滴灌既可以增温保苗,又可以保墒促苗,同时还能节水节地。棉花超宽膜滴灌技术的应用,会成为增产增效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20.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有效利用天然降水,保水保墒,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旱作农业新技术。2008年民和县农业部门在转导乡前坪村示范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60hm2,平均产量每666.7m2为749.2kg,增产35.4%;最高产量每666.7m2达850.7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