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冀中南地区马铃薯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5~35 g大小的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种薯为材料,研究了冀中南地区不同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重量的种薯播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种薯重量为20~25 g的小型种薯株高平均值最大,产量最高;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增加,增产幅度为1.2%~26.7%。冀中南地区生产商品马铃薯,应采用重量为20~25 g左右的小整薯作为种薯,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施用磷肥和采用整薯播种都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本试验选用同等大小的马铃薯品种‘夏波蒂’脱毒二级原种小整薯和切块作为种薯播种,研究在不同施磷条件下马铃薯产量情况。结果发现,高磷整薯的平均单株结薯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 g以上块茎高磷整薯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低磷整薯的产量则显著低于低磷切块。  相似文献   

3.
种薯切块与小种薯播种栽培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节约用种量考虑 ,生产中常采用种薯切块的方法种植马铃薯。但由于消毒不严 ,一些病害易通过切刀传播 ,引起马铃薯发病 ,造成产量下降。在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时 ,采用小整薯播种不但可以避免病害传播 ,而且还可以起到抗旱保苗 ,保证苗齐苗壮的作用 ,从而提高产量。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供各地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东农303。4个薯块重500g的为大薯 ,7个重500g的为中薯 ,14个重500g的为小薯 ,各选取25kg作为试验材料。大薯切成4块 ,中薯切成2块 ,小薯不切。切块种薯用草木灰涂抹切口 ,以…  相似文献   

4.
李万先 《中国马铃薯》1989,3(3):174-175
<正> 种薯带病是马铃薯青枯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本文专谈谈整薯播种防效和技术。 1 整薯播种防效马铃薯青枯病菌为害维管束部位。薯皮具有保护、防病的性能。切块可传病,整薯直播具有顶端优势。故出苗整齐粗壮,有防治青枯病的效益,我所1959~1984年,共进行9次整薯直播和切块播种对比试验。供试  相似文献   

5.
以‘大西洋’、‘荷兰15’、‘夏坡蒂’3个加工型马铃薯为供试材料,探讨整薯与切块播种对河西走廊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薯播种较切块播种生长优势明显,出苗率高5~7个百分点,单株根数多2.0~3.2条,芽长长0.5~0.8cm,株高高2.3~2.7cm;整薯播种经济性状优于切块播种,平均单株结薯数多0.8~1.8个,单株主茎数多0.7~1.6个,平均单薯重高15.5~16.0g,大薯率高12.9~19.9个百分点,商品薯率高20.3~22.9个百分点,增产率18.17%~26.00%;整薯播种干物质、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切块播种,分别高1.59~3.87,0.17~0.21和2.10~3.07个百分点。该研究结果为推广整薯播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整薯播种是未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趋势。试验以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研究对象,110 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采用切块播种和整薯播种2种种植模式,每种模式下设9个处理,分别为3个行距(垄上2行之间的间距):15,20和25 cm,3个株距:15,20和25 cm。经过试验发现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出苗期提前1~3 d;株高、茎粗小于切块播种,但是单位面积内主茎数增多;植株鲜重和干重都小于切块播种,植株的干鲜重比高于切块播种;单株结薯数整薯播种平均比切块播种增多18.34%;整薯播种的商品薯率都低于切块播种,产量除处理15×20外都高于切块播种,处理25×25、25×20、20×20的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分别高出43.00%,31.73%,40.59%,且差异显著,处理15×25产量高出48.36%,差异极显著。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产量最高处理分别为36 473和29 263 kg/hm~2。  相似文献   

7.
在马铃薯生产中,种薯切块大小和株距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大垄(90 cm)条件下相同播种量(148 kg/667m~2)不同种薯切块大小和株距对马铃薯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组合:种薯切块30 g,株距15 cm;种薯切块50 g,株距25 cm;种薯切块70 g,株距35 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大薯块长出的植株高大粗壮,但单位面积主茎数则以小薯块的稍多,至于叶面积指数以中薯块的为大。无论是总产还是商品薯产量播种量相同3个处理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姚卫华 《杂粮作物》2008,28(4):265-266
通过3年马铃薯小薯整播与切块播种对比试验,发现小薯整播表现出抗旱保苗、长势旺盛、抗病性强、增产显著的四大优点,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历年来,我国马铃薯秋播,通常采用切块催芽。由于切块创伤,易引起病菌感染,烂种、缺蔸严重,而低产。针对这一问题,怀化地区农科所李万先等人,从1959年开始,进行马铃薯健壮整薯秋播研究。经8年11次试验,结果表明:健壮整薯秋播出苗率94.9%,比对照(切块催穿秋播)提高27.5个百分点;青枯病株率为3.9%,比对照降低17.2个百分点:疮痂病薯率为21.9%,比对照低11.6个百分点;亩产859.7公斤,比对照增产60.4%。经省内  相似文献   

10.
李万先 《作物研究》1992,6(3):46-47
本项目改传统的切块催芽秋播为健壮整薯秋播,具有防病保苗高产的优势,是秋马铃薯栽培技术上的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在我国马铃薯春秋二作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宣薯4号’是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杂交实生籽选育而成,2009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薯4号’属中晚熟品种,2007~2008年参加曲靖市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6 870 kg,比对照米拉增产6 255 kg,增幅为20.4%,比对照合作88增产10 000 kg,增幅为37.2%。该品种适宜滇东北海拔2 000~2 600 m微酸性红壤土作大春季种植,淀粉18.73%,属鲜食、加工、蔬菜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1979~1984年,在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地区气象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与传统习惯的切块播种相比,6年期间平产出现频率为2次,一般年份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增产9~12%,在春旱严重的1980年,整薯播种表现出非常突出的抗旱保苗效果。在群体叶面积发展进程上,整薯播种表现早发早衰,切块播种晚发晚表,一般年份光合势前者比后者高9.6%,春旱严重的1980年高82.8%。块茎商品率以112.5克为准时,6年平均整薯播种为74.1%,切块播种为80.0%,两者相差5.9%;以50克为准时,整薯播种为97.3%,切块播种为98.2%,两者相差0.9%。  相似文献   

13.
改进生产马铃薯种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于1975年已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种薯。相继在马铃薯主要产区的许多省份内均取得显著的增产就地留种的效应,但获得的无病毒种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无病毒种薯再侵染病毒和其它病原,例如,应用蚜虫飞迁资料控制传播病毒以及将微型薯和小薯种植在防虫温室和防虫网棚内,在种薯检验过程中应利用酶联免疫和往返凝胶电泳跟踪检测,以便在防虫网棚群内采取局部控制,对脱毒小薯进行无性繁系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1975年已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种薯.相继在马铃薯主要产区的许多省份内均取得显著的增产就地留种的效应.但获得的无病毒种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必须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无病毒种薯再侵染病毒和其它病原。例如,应用蚜虫飞迁资料控制传播病毒以及将微型薯和小薯种植在防虫温室和防虫网棚内.在种薯检验过程中应利用酶联免疫和往返凝胶电泳跟踪检测,以便在防虫网棚群内采取局部控制,对脱毒小薯进行无性繁系选择.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的切块处理往往是病害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获得有效的马铃薯种薯切块保护方法,对于防止病原菌通过切块的伤口感染薯块具有重要的意义。EM菌制剂是一种混合菌制剂,能够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抵抗病原菌的侵染。试验采用不同处理的EM菌制剂结合活性炭对马铃薯种薯切块进行处理,对马铃薯种植后的农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M菌及活性炭处理后,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开花数及产量都得到了提高。EM菌制剂处理对产量影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灭菌EM菌处理EM菌离心液EM菌原液,不同处理EM菌制剂的稀释浓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采用EM菌制剂灭菌液(稀释100倍)结合活性炭处理薯块,对种薯的保护性最好,产量提高了20.00%。  相似文献   

16.
N、K肥料与密度对整薯播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m=3的D饱和最优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肥料(N/K)、密度对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极早熟菜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研究得出:在甘肃河西走廊,大西洋品种整薯播种获得高产的最优施肥量,每公顷为纯N307.5kg,纯K2O127.5kg,最合理密度每公顷为10.05万株;费乌瑞它品种整薯播种获得高产的最优施肥量为纯N270kg,纯K2O96kg,最合理密度每公顷为6.9万株。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瑛 《中国马铃薯》2004,18(5):282-286
马铃薯种薯生产是马铃薯产业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种薯能为种植者从源头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马铃薯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衍后代,块茎连续几代在田间种植,极易感染病毒并在体内积累,通过无性系逐代传递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其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决定了不是所有的马铃薯种植地区都适合繁殖种薯,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和种薯繁育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种薯生产体系及各方面的保障。本文详述了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生产状况,包括种薯生产的历史、种薯繁育体系的建设、种薯繁育技术的完善、种薯基地的建设以及种薯质量检验等方面内容,并针对种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高垄双行整薯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肥地与坡地条件下对不同垄形、株穴距、密度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植株田间配置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可选择便于农事操作的配置方式。坡地比平肥地更适宜较高的种植密度。整薯做种薯栽培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措施,在平肥地上可提高块茎产量16%以上,坡地上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下寨6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诱导微型薯直播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田间1~5代种薯的质量和效率。结果表明,生育阶段比同品种网室繁殖脱毒小薯同代脱毒种薯略迟;生长势、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叶面积、根系数、匍匐茎数和匍匐茎长度等生长发育指标,PVX、PVY、PLRV和PVA等重要病毒害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干腐病和软腐病发病率,晚疫病发病率和叶面枯死率相同;未发现环腐病和黑经病。单薯重量平均45.1g,随田间种植代数增加而增大;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结薯数逐代减小,脱毒田间1~4代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逐代增加,繁殖效率与脱毒小薯相同,故离体诱导微型薯田间繁殖块茎繁殖脱毒种薯是经济有效且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试管薯大田生产微型薯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石家庄燕赵种业有限公司生物技术开发中心20 0 0年开展了马铃薯脱毒快繁及试管薯工厂化生产工作 ,并于 2 0 0 1年 3月成功的生产出试管薯 15万粒。为了加快试管薯的成果转化 ,缩短脱毒马铃薯的良繁中间环节 ,降低微型薯的生产成本 ,改变目前种薯生产单位使用试管苗温网室扦插生产微型薯成本较高的一些缺点 ,我公司大胆尝试 ,于2 0 0 1~ 2 0 0 2年利用试管薯催芽后 ,直接播种于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大田中 ,上加盖防虫网进行微型薯的生产 ,获得良好效果 ,2 0 0 2年 6月 2 5日经有关部门现场验收 ,产量达 135 6 5kg 6 6 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