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了西双版纳州在农艺和农机技术配套应用下,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产量、出苗等影响的差异.调查表明,机械收获宿根蔗破头率为7.69%~10.29%;杂质比人工砍收略高;割茬产量损失比人工砍收平均高134kg/667m2.甘蔗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出苗差异不明显.提出了解决机械收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省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甘蔗枯叶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廉价原料,我们于1987年开始利用甘蔗叶在蔗田中栽培凤尾菇试验,平均产鲜菇5.5~6公斤。按每亩蔗田可利用1/3的土地计算,每亩可栽凤尾菇222米~2,产鲜菇1221~1332公斤,产值4~(?)664元,扣除成本获纯利1489~1711元。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配制培养料:蔗叶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配方为蔗叶36公斤,谷糠10公斤、石膏粉1公斤,尿素200克、过磷酸钙1公斤。蔗叶用1%石灰水浸18~24小时,捞起后用清水冲洗几遍,pH7~8.5,沥干后切成约6~10cm长。谷糠先用0.1%多菌灵液喷湿,再与蔗叶及其它辅料拌匀,含水量60~  相似文献   

3.
甘蔗快锄低砍是临沧市近几年来在甘蔗生产中推广的一项新技术,2008/2009年榨季,市甘蔗技术推广站先后在幸福、耿马、华侨和勐永4个蔗区,选择不同田块、不同种植类型、不同熟期和不同茎型的10个甘蔗品种进行对比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应用快锄低砍技术砍收甘蔗,平均每公顷比传统齐地面砍收或略高于地面砍收方法多收甘蔗4010.25kg,扣除额外增加的投入,蔗农可增收822.11元。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研究了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旱地蔗园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叶不同还田模式的甘蔗产量差异不显著,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处理的总苗数较焚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有效茎与焚烧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对宿根蔗垄上前期与后期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不同蔗叶还田模式对甘蔗行间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2年新植2年宿根区域试验和多年生产示范表明,闽糖86-2121是个萌芽率一般,分蘖率强,高产稳产、含糖量高、蔗糖分一般,中晚熟、宿根性强、抗旱抗病力强的甘蔗新品种,栽培上要适当增加下种量,及早追肥,宿根蔗宜早松蔸管理。  相似文献   

6.
甘蔗叶栽培平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金锋  覃培升  刘斌 《食用菌》2009,31(3):37-38
当前平菇栽培已相当普及,利用各种材料栽培平菇也有较多研究,稻草、麦秆、棉子壳等均可作为平菇栽培的原料(Bano and Srivastava,1962;Jandaik and Kapoor,1974;刘纯业,1980),杂草也可用于平菇栽培(Das&Muk herjee,2007),但利用甘蔗叶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研究报道较少。甘蔗是广西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5%以上,收蔗4170万t,而甘蔗叶作为甘蔗副产品占甘蔗总量的10%,年产量每年几百万吨的甘蔗叶除少量作为牛饲料使用外,大部分就地焚烧作肥料还田或晒干后作为农家燃料,既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根本上了解目前甘蔗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找到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科技人员深入蔗区,从甘蔗施肥、栽培措施、田间管理模式等方面调查甘蔗生产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有:病虫害严重、甘蔗品种退化、施肥不合理、地力下降、干旱等.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云南弥勒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对云南弥勒蔗区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2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6.67%,确认弥勒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弥勒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梁宏卫  杨幼  蒋春云 《中国甜菜》2014,(2):14-17,20
对柳州蔗区进厂原料蔗混合样、主栽品种、新引进品种和工农矛盾突出品种共10个甘蔗品种砍收后田间堆放引起蔗茎品质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该蔗区制定良种推广方案和榨季砍运计划安排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原料蔗砍收在田间堆放9d后,蔗茎重量、甘蔗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平均分别下降了11.02%、0.69%和6.06%,蔗汁还原糖分和甘蔗纤维分分别上升了1.02%和1.29%.田间堆放9d后综合工艺性状表现从优到劣依次为柳城05/136>新台糖22号>桂柳2号>桂辐98/296>桂柳1号>台优>桂糖29号>混合样>桂糖21号>粤糖94/128.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1985年开始,对接好黑木耳菌种的段木进行砍口试验。当年试验100根菌棒,其中50根不砍口的作对照.结果:砍口的50根收干耳6.7公斤,对照组50根收干耳5.5公斤。1986年又试验100根菌棒,试验和对照也是各50根。结果:试验组收干耳6.95公斤,对照组收干耳5.25公斤。两次试验都获得较好的收成。具体做法很简单,即将接好菌的段木,在进入排棒前一周,用刀斧从头到尾按顺序砍鱼鳞口.经砍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掌握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甘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两个蔗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苗情进行调研和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崇左、百色蔗区2013年糖料蔗出苗情况较往年好,尤其是新植的出苗.崇左地区的总体出苗及长势较百色的好.两个蔗区的螟害发生率均比2012年低.两个蔗区的主栽品种结构单一,退化现象明显.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有待加强.应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加强种植管理及甘蔗螟虫的防治,推广现代甘蔗栽培技术,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增强桂糖系列抗旱甘蔗品种的推广力度,扩大其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通过1.3m行距与1.1m行距1年新植、1年宿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1.3m行距蔗茎产量142335 kg/hm2,较1.1m行距(蔗茎产量148875kg/hm2)减产6540 kg/hm2,减4.4%,甘蔗含糖分增0.39个百分点,含糖量减285 kg/hm2、减1.5%;1年宿根蔗1.3m行距蔗茎产量126945 kg/hm2,较1.1m行距(蔗茎产量130335kg/hm2)减产3390kg/hm2,减2.6%,甘蔗含糖分增0.6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330 kg/hm2、增1.7%.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宜州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52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37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1.15%,15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宜州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区RSD发生状况,为宜州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和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对蔗头象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蔸、培土,每公顷施75、90kg,对蔗头象虫的防效均达70%以上,可作为蔗头象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以公顷施75~90 kg(有效成分2.7~3.24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云蔗03—194,亲系:新台糖25×粤糖97-20,中大茎,中早熟,丰产、高糖,自然脱叶,宿根性好,抗旱性和抗倒性强。云蔗03—194在国家区试中蔗茎产量101.4t/hm2,甘蔗糖分14.40%,舍糖量14.68t/hm2;在云南临沧、德宏、保山、红河等主产蔗区旱地生产示范中蔗茎产量117.6t/hm2,甘蔗糖分15.23%,含糖量17.43t/hm2;该品种适应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蔗区种植,在燥热蔗区种植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试验和调查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在蔗尾下种基础上创新的宿根蔗尾下种技术的抗旱等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认识.总结提出了整套宿根蔗尾下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安徽远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1.6%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8 d,1.6%氯虫·噻虫胺GR 1 500 g/667 m~2和2 000 g/667 m~2对甘蔗螟虫的防效超过87%,防效较好,且对苗期甘蔗安全,可用于防治甘蔗螟虫。建议在新植蔗下种或宿根蔗培土时,将1.6%氯虫·噻虫胺GR拌入肥料或细土沟施后覆土,用量1 500~2 000 g/667 m~2(有效成分360~480 g/667 m~2)。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柳江县蔗区2008年元月13日至2月5日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造成的甘蔗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未砍收的15300hm^2甘蔗全部受到冻害,其中叶片干枯、生长点和侧芽被冻死,蔗茎组织严重变质的甘蔗有2100hm^2,叶片大部分干枯,生长点和侧芽严重冻伤,蔗茎内组织大部分变质,且有轻微酒味的有8600hm^2;生长点和侧芽受冻伤,但茎内组织没有明显变质的有4700hm^2。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甘蔗品种耐寒性有很大的差别,新台糖22号耐寒性表现比较差,而桂糖21号、桂糖98/296等品种的耐寒性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19.
用同一种保水剂,采取不同施用方法,探讨施保水剂与不施保水剂以及保水剂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前后经历3年,在2007年新植蔗施用保水剂,2008—2009年宿根蔗不再施用保水剂,结果表明,保水剂兑水处理:在新植蔗施用试验中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果,之后的两年宿根蔗试验仍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表现逐年下降,增产效果随着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保水剂干撒处理:3年的试验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产。在施保水剂当年的新植蔗比对照略有减产,差异不明显;比保水剂兑水处理减产极显著。在后两年宿根蔗试验中,比对照减产明显,但差异不显著;比兑水处理减产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的应用效应,对6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健康种苗可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和含糖量,这种效应可从新植蔗延续至宿根蔗且因品种而异。健康种苗甘蔗产量增产16.4%,含糖量增产15.9%。(2)健康种苗对甘蔗蔗糖分无显著作用。(3)健康种苗对甘蔗产量性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甘蔗发芽出苗,增加分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该试验结果对健康种苗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