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蔬菜传统的热风干燥和单纯远红外辐射脱水干燥形式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采用混合加热和并流引风技术方案,将远红外辐射与热风两种加热方式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整合成为一种全新的混合加热式干燥技术.由于蔬菜脱水干燥初期,干燥过程以热风对流换热为主,干燥后期以远红外辐射换热为主,设计的供风管和引风管,其连接管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因此供给各层干燥箱的热风量自上而下也相应地减小.  相似文献   

2.
柑橘黄龙病远红外热处理温度场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处理存在能耗高、加热设备笨重、传热较慢等问题,提出了柑橘黄龙病远红外热处理方法。为解决远红外加热时柑橘树温差过大的问题,搭建了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温度场分布特性试验平台,研究了远红外灯管组数量、单根灯管功率、加热时间、远红外灯与支架顶部距离对柑橘树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对远红外加热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远红外灯管组数量、单根灯管功率以及加热时间对柑橘树叶和枝干的温度场分布均有显著影响,远红外灯与支架顶部距离对树叶的温度场分布影响显著。试验优化后的参数为:远红外灯管组数量为3,单根灯管功率为1 k W,加热时间为3 min,远红外灯与支架顶部距离为10 cm。在此条件下,树叶温度平均值为58. 1℃,枝干温度平均值为43. 1℃,整体温度平均值为52. 3℃。在此参数下对柑橘黄龙病进行远红外热处理田间试验,病菌浓度平均降低34. 4%。研究结果可为柑橘黄龙病规模化远红外热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装置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毛巾为研究对象,在自行研制的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装置上进行了干燥系统的性能测试。比较了热泵(HP)干燥和加热功率为500、1 000和2 000 W的远红外(FIR)辅助热泵干燥条件下,干燥室进、出口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干燥对象不同部位的温度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与单一热泵干燥相比,不同功率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的除湿能力提高8.1%~22.2%。结果表明远红外辅助热泵干燥可以有效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4.
远红外蔬菜脱水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远红外加热技术对蔬菜进行脱水干燥,具有热辐射率高、干燥速度快、传热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好等优点。为此,在远红外蔬菜脱水试验台上,进行了大量试验,深入地探讨了蔬菜在干燥过程中,加热温度、干燥时间、料层厚度、辐射距离等各参数对干燥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远红外加热技术在茶叶加工及制品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红外加热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环保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综述了远红外加热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和品质调控中的重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远红外技术进行灭酶干燥工艺和设备节能改造研究,以及加工过程中对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同时,分析了该技术在茶叶加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茶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理论研究、红外辐射装置研发、连续化系统开发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苜蓿草在干燥过程中营养成分丢失的问题,提出远红外热风干燥技术,解决苜蓿草捆干燥过程成本高、效率低、品质低的问题。以苜蓿干燥过程中的苜蓿密度、加热板到物料的距离、加热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水分变化情况。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干燥后视觉识别苜蓿叶绿素程度为感观指标,研究3个因素影响大小。并利用透射电镜将干燥前后的切片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可知:干燥后细胞间空隙率越高,失水程度越高,细胞内部器官叶绿体被溶解的越多,所得苜蓿营养较差。经过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组合为干燥温度40℃,密度为210 kg/m~3,距离150 mm。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远红外蔬菜脱水机存在的气流与蔬菜接触不够充分和除湿效果差等问题,将现有设备的输送链板改为鱼鳞孔板,同时还采用了变截面送风等技术,对现有设备的供风系统进行了改进,在实施热风与远红外混合加热的同时,实现了供风与引风系统的"并流".改进后的设备采用穿流供风干燥工艺,即干燥箱中的气流由下往上穿过物料层,与物料接触充分,改善了干燥效果.对胡萝卜和甘蓝两种蔬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时间比平流干燥缩短10.35%,平均能耗分别比平流干燥降低5.02%和3.98%.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谷物干燥技术的发展历史的追溯,分析了目前国内主流谷物干燥机械设备,阐述了我国谷物干燥机械的主流机型式.同时,介绍了各种谷物干燥机械在研制、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我国谷物干燥机械与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如应用远红外技术,应用顺逆流组合干燥工艺,应用微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利用太阳能进行干燥和微波干燥技术等.最后,讨论了我国在研制生产高起点、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谷物与食品干燥机械时, 还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粮食干燥是粮食产后的重要环节,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远红外烘干设备烘干速率快、耗能低且能有效保障粮食干燥品质,正慢慢取代传统热风烘干机械,成为市场的新宠儿。综述近15年来国内外远红外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并从原理出发阐述干燥机理、工艺参数影响及联合干燥技术优缺点。归纳可知,当前远红外烘干设备多采用高温热源,存在粮食辐照时间短、瞬时强度大的问题,难以满足热敏性物料的烘干需求,同时单一远红外干燥技术烘干效果不理想。分析指出联合干燥技术及清洁能源将会是远红外烘干设备的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以石墨烯红外辐射板为新热源的栅栏型红外烘干设备的优点,为发展新材料新热源提供新思路,旨在对远红外粮食烘干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锆钛系远红外谷物干燥复合陶瓷辐射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远红外加热机理及锆钛系复合材料的远红外辐射特性,确定了锆钛系远红外谷物干燥复合陶瓷辐射板的原料配方,制定了合理的烧结工艺,烧制出远红外陶瓷辐射板,并对其红外性能进行了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GB4654—84的要求。辐射器的辐射光谱与谷物的吸收光谱实现了良好的匹配,其法向全辐射率为0.87。  相似文献   

11.
红外技术用于农产品灭酶和脱水干燥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辐射加热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加热特点,被加热固体的吸收率远大于周围空气,热能被加热物体吸收而周围的环境温度上升不多,热能均匀,有一定的穿透效应,热效率和过程效率较高.该技术进行灭酶和加热具有干燥时间短,灭酶和干燥速率快,较少能量消耗以及较高的产品质量等优势.本文对红外辐射能在农产品加工中的特点和红外能进行农副产品灭酶与脱水干燥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指出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没有干热处理专用装备,用普通烘箱对种子干热处理时温度准确性差、均匀性低、灭菌不彻底等问题,采用均匀加热、热风循环、智能控制技术,研发种子干热处理装备,主要由箱体、托盘车、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通过优化结构,使得气流和温度分布均匀,保证种子均匀受热。控制系统可按不同种子的干热温度—时间曲线自动处理,通过PID精准调节加热功率,实现温度波动小,均匀度高,湿度可控,可设置16段温度、存储10种处理工艺。测试结果表明,温度控制精度高,恒温时温度波动小,升温和降温时反应快、超调量小,在100 ℃时温度均匀度为1.34 ℃,温度波动度为0.15 ℃,可彻底灭菌并能保持种子活性,满足种子干热处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蒋斌  王子云  付祥钊  王勇 《排灌机械》2011,(5):432-436,450
采用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气液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特性,在模型中添加了表面张力源项和气液相间传质源项.为了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气液叉流试验.对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无量纲壁面温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表面张力、固液接触角、液膜流量等因素对液膜流动侧形和热质传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表面张力从0.014 N/m增大到0.072 N/m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2.7%减小到73.2%;固液接触角从30°增大到60°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0.6%减小到69.4%;液膜流量越小,液膜厚度越小,越有利于液膜的蒸发;相反,较高的液膜流量会使液膜厚度增大,阻碍了液膜蒸发,从而使外掠过液膜的单位体积空气含湿量减小.  相似文献   

14.
北方蔬菜温室及沼气加热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少平  田斌  王红丽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9):116-118,111
北方蔬菜温室全年生产的关键是冬季夜晚加热保温问题。应用生态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白天利用太阳能加热,夜晚利用沼气燃烧加热保温的生态蔬菜温室。分析其运行过程可知,该温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检测系统对马铃薯中干物质进行快速检测,并最终实现其分布状态的可视化。采用9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采集的马铃薯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标准正态变量(SNV)结合Savitzky-Golay平滑(SG)和一阶导数(FD)的预处理方法效果最好。经过光谱预处理后,采用正自适应加权算法-连续投影法(CARSSPA)对光谱进行特征变量提取,获得22个变量。对所选变量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以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预测效果最优,预测集决定系数为0.849,均方根误差为0.878%,相对分析误差为2.312,优于全波段模型。将SNV-SG-FD-CARS-SPA-PLSR模型与高光谱图像结合,得到马铃薯干物质主要分布在内髓与维管束环之间、在内髓位置干物质含量最低、由内髓向外干物质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内髓位置干物质质量分数最低,为12.16%,外层最高可达24.62%。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技术可准确、快速地实现马铃薯干物质的检测和空间分布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麻疯树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疯树具有耐干旱、贫瘠和不择土壤等特点,是干热河谷荒漠化区生态植被恢复的优势树种,其果实是生产生物柴油及医药用品的优质原料。为此,通过对干热河谷荒漠化区域人工种植麻疯树的生态植被恢复进行示范研究,分析评价了麻疯子制备生物柴油的品质指标;提出了云南北部地区以东川干热河谷区为中心的麻疯树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策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旨在为金沙江干热河谷荒漠化控制区生物柴油原料林建设及生态植被恢复提供基础背景资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用发动机余热加热沼液提高产气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福强  汤东  梁昱 《中国沼气》2005,23(3):25-26
沼气作为以柴油引燃的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发动机发电,为养猪场提供照明及加工电力,用双燃料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传热及发动机排气加热混合水箱的水,用热水加热沼气池内沼液,组成动力及供热复合装置CHP,可提高产气率4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化烘干机的结构,节约能源,设计了内置远红外电热管循环式烘干机。通过试验获得了干燥速度与主要工作参数(物料层厚度、物料层平均穿透风速和物料层平均移动速度)的回归方程。分析了主要工作参数对干燥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优化技术得出了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概述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华  甘灿 《湖南农机》2007,(11):31-32
本文借鉴国内外的设计经验,总结了在进行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时应遵循整体优化、尺度、遗留地保护、异质性与多样性、结构与功能人本化、地域化等原则,归纳了在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中还存在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开发模式照搬、公共空间不连续、护岸设计单一化、亲水空间设计落后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目前城市滨水区开发作一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采用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气液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特性,在模型中添加了表面张力源项和气液相间传质源项.为了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热成像测温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气液叉流试验.对叉流条件下受热液膜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无量纲壁面温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应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计算并分析了表面张力、固液接触角、液膜流量等因素对液膜流动侧形和热质传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表面张力从0.014 N/m增大到0.072 N/m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2.7%减小到73.2%;固液接触角从30°增大到60°的过程中,液膜覆盖面积由80.6%减小到69.4%;液膜流量越小,液膜厚度越小,越有利于液膜的蒸发;相反,较高的液膜流量会使液膜厚度增大,阻碍了液膜蒸发,从而使外掠过液膜的单位体积空气含湿量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