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吉林省2001年稻区病虫害发生原因 2001年吉林省稻区尤其是中东部水稻主产区,普遍发生稻瘟病,严重地区发病面积达到70%,穗颈瘟白穗率一般地区为10%,严重的达40%~50%,不但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影响稻米的品质,腹白、胴裂米增加,磨不出米,整精米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颈瘟。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兴远 《新农业》2004,(5):43-43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的大敌,一般发生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60%~70%,甚至造成绝收。由于稻水象甲具有繁殖极快、迁移性强.昼伏夜出的特点,近几年来的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防治稻水象甲的农药较多,但不外乎高中毒有机磷.呋喃丹和水稻田不提倡使用的菊酯类,对螃蟹危害严重,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和发生。稻株受害后,一般会导致秕谷率增加,干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于1884年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遍及世界各主要产稻区。此病在黑龙江省属检疫性病害,因此,不要盲目从水稻白叶枯病病区引种。水稻受害后,叶片枯萎,严重妨碍光合作用,致使不实粒增加,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50%。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水稻白穗以致绝产。  相似文献   

9.
浅谈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接近总面积的50%,减产一般为3-5%,严重达18.5%,而且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二化螟对我市水稻的危害,我们针对尚志稻作区二化螟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二化螟在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许圣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86-187
2003年以来稻纵卷叶螟,在寿县一直偏重发生。孕穗至齐穗期剑叶受害,稻谷空瘪率增加,千粒重减少,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本文分析了近6年稻纵卷叶螟在该县的发生规律,探索了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病害种类较多,约有40余种,常年发生较重的病害有以下几类。稻瘟病种子带菌和病稻草是水稻播种后的主要病源。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造成不同的发病症状,常称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2003年我省大发生,水稻长势较好而防治不力的田块卷叶率达30%~50%,严重的达99%以上,使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从而造成减产。目前,供生产上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较少.为此我们于2003年9月进行了用40%毒死蜱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纹枯病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黑龙江省1990年以前极少发生,以后由于水稻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此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报道,受害部位(高度)不同,对产量影响也不同,轻者减产7%左右,重者要减产40%-60%,如果引起倒伏,茎叶腐烂,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4.
本病在全国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在缺肥、缺水的稻田水稻生长发育不良时发病较重,可造成减产10%左右,重病田可减产30%以上,并可降低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恶苗病又名徒长病、白秆病,属真菌性病害,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全国稻区普遍发生。近年来,随粳稻面积的扩大和旱育秧技术的推广,恶苗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田块减产10%~20%,严重田块可减产50%以上。笔者对恶苗病的症状、病原真菌的形态和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与预测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我国原是局部间歇性发生为害的害虫。20世纪50年代后为害逐年加重,70年代以后在福建省为害程度甚至超过了螟虫,成为常发的主要水稻害虫,特别是80年代初连续几年全省性大发生,一般减产一、二成,严重的达五成以上。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南方稻区发生危害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禾瘟、黑节病等,是水稻的承要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流行年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水稻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根据发病时间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稻颈瘟、谷粒瘟等。现将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李新花 《河南农业》2008,(17):15-15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火瘟、火烧瘟。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发生,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在水稻生长前期,如果叶瘟发生严重,稻株在孕穗前枯死,全田成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宜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在水稻抽穗期,如果节瘟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则导致大量白穗和半白穗,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9.
水稻胡麻斑病又叫胡麻叶枯病,分布很广,全世界稻区都有发生。胡麻斑病在我国水稻种植区虽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发生,但一般不足以造成严重损失。一般由于缺肥、缺水等原因,引起水稻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山区冷授稻田和晚稻秧苗发生较多。主要引起叶片早衰,干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和米质,一般造成减产10%,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是一种主要危害水稻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其成虫啃食稻叶,严重时仅留叶脉,将叶肉吃掉;幼虫在稻根基部钻食新根,使被害根成为筒状,严重时只剩根基,导致水稻萎蔫,下部叶片发黄,比正常植株矮,分蘖少,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自88年在唐山稻区发现以来,由点片发生,发展到普遍危害,一般减产10-20%,重则达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