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蕗是生长在高山区山坳里的一种天然野生蔬菜,俗名野南瓜,属菊科蜂头菜属,学名蜂斗菜。山蕗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增强人肌体的肠胃蠕动和免疫功能。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开发此产品。我县从1998年开始人工驯化(从高海拔到低海拔)栽培野生山蕗。2004年省科技厅立项支持,通过规范的科学操作。  相似文献   

2.
山蕗是生长在高山区山坳里的一种天然野生蔬菜,俗名野南瓜,属菊科蜂头菜属,学名蜂斗菜.山蕗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能增强人肌体的肠胃蠕动和免疫功能,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开发此产品,我县从1998年开始人工驯化(从高海拔到低海拔)栽培野生山蕗.2004年省科技厅立项支持,通过规范的科学操作,现已驯化出适合我县低海拔种植的山蕗品种,2a年来已示范种植133.3hm2.通过加工出口至东欧及日本等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我县农村奔小康又开辟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野生蔬菜山蕗的引种、推广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蕗是一种日本人喜爱的、纤维含量高的保健蔬菜,属菊科蜂斗菜属,俗称黑南瓜、野饭瓜、南瓜三七、野南瓜、野金瓜头,在江西等地称为蛇头草或水钟流头.  相似文献   

4.
宁国市山区农民采用山蕗-水稻水旱周年轮作的种植模式开展大田种植,替代原有油菜-水稻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种植特点、比较优势,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将山蕗和水稻进行茬口搭配,以常规稻麦轮作模式为对照,研究其在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上的效果。结果表明,山蕗-水稻轮作模式下,土壤盐分含量降低,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有效提升了土壤理化性质。同时,山蕗-水稻轮作模式在产值、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方面都较常规的稻麦轮作更具优势。此外,山蕗-水稻轮作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十分明显。总的来看,山蕗-水稻轮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显著优于传统稻麦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飞蓟属当年生品种,投入少,见效快,近几年来我市水飞蓟种植效益不错,所以发展面积比较大。但在种植过程中要特别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翼城县是一个沟壑纵横、水源奇缺的半山丘陵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533公顷(其中保护地蔬菜800公顷),年产蔬菜13.3万吨,商品率80%左右,商品菜年总收入11250万元.菜区农民人均收入超千元,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飞蓟属当年生品种,投入少,见效快,近几年来我市水飞蓟种植效益不错,所以发展面积比较大。但在种植过程中要特别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龙泉驿区地处川西平原东部,龙泉山脉中段,全区幅员面积556.5km^2,山、丘、坝兼有。其中龙泉山低山面积235km^2,占总面积的42.2%,坝区面积323km^2,占总面积的57.8%。耕地面积29万亩,年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932.9mm,年日照总时数1032.1小时,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适宜多种伏季水果的种植。水果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区现有果树9科36种800多个品种,其中梨种植面积5.3万亩,年产量7.9万t。  相似文献   

10.
芊别名芋头,天南星科芋属植物,一般亩产在1800—2500公斤,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延平区种植芋头已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零星或成片种植,都能获得较高产量,省工又省本,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成为延平区农民创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区常年种植面积达10800亩。近年来,由于价格上涨,销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受到长期连作等多种凶素的影响。芋头各种病虫为害也越来越严重,其中芋瘟是最主要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11.
王占军是个农民,却不安分:别人种庄稼,他却种草。他是王屋山冬凌草种植基地的创始人,他是王屋山冬凌草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目前合作社基地面积已发展到3500亩,成为我国最大的冬凌草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山蕗菜产业的发展,总结了德清县山蕗菜-晚稻生产模式,系统介绍了山蕗菜栽培、留种技术及晚稻品种的选择搭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病虫防控等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山蕗的特征特性以及闽北地区发展山蕗生产的优势,介绍山蕗主要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种茎选择与处理、土壤改良与整地做畦、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养麦又名乌麦、花麦、三角麦、莜。属蓼科养麦属,它源于中国,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很广。遂昌县常年均有种植,主要为田头地角种植。本地有农谚道:“三株番薯动得火,三株养麦没一口”,说明荞麦产量低。荞麦生育期短,荞麦可作为救灾、空闲填补作物,多为秋季种植,80年代以后,我县种植面积趋减。跨入新世纪后,我县荞麦种植面积已很小。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许多特种种植代替了普通种植。由于甜玉米种植成本低(省工),生长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销路好,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甜玉米已成为农民的致富途径。采用适合甜玉米特点的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头顶是结果累累的吊瓜,脚底是生长茂密的山野菜,这是浙江省松阳县竹源乡小竹溪村农民潘安清在吊瓜棚下种植山野菜的场面。据他介绍,采用这种方式种植吊瓜和山野菜,既不影响两者产量,而且还具有优势互补的功能,种植效益更高,预计亩(1亩=1/15公顷)产值可达6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由于油菜是惟一的冬季油料作物,在轮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油菜种植面积还在逐年扩大。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多数农民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并不很高。  相似文献   

18.
生姜是姜科姜属作物,在缙云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县种植生姜面积达325hm^2,总产6000多t,总产值达200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于种粮的2—3倍,并形成了以东渡、七里、溶江等乡镇为主的生姜种植区域,初步形成了生姜产、销、贮、加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的共识,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黑莓产业一枝独秀 南京市溧水县是我国最大的黑莓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年产黑莓鲜果8000多吨。2006年溧水县白马镇仅黑莓种植业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100元。溧水县已经将黑莓的种植与加工列为农业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规划种植黑莓达到5万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种植中药材常是农民选择的致富项目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约材产量连年上升。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不会选择种植项目。或只会种、不会卖.怎样进入药材市场,把手里的药材换成现金,或者让手中的药材增值,是很多农民朋友想了解的问题.甚至是棘手的问题。为帮助农民朋友选好种植项目,并畅通无阻地进入药材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将相关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