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麦草作为常用于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该文以黑麦草修复土壤铅污染为讨论对象,从螯合剂对黑麦草吸附铅的诱导作用,微生物、肥料强化修复、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及其他材料与黑麦草联合修复4个方向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各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玉米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污水灌溉面积的持续扩大,研究污水灌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土壤铅污染浓度的升高,单株叶面积、株高、总干物重等形态指标呈降低的趋势,平均单株穗长、穗粗、穗重、总粒数、百粒重下降,秃尖长度增加,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当土壤铅浓度为300 mg/kg时,玉米亩产下降21%左右。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玉米生长影响盆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土壤铅污染浓度的升高,单株叶面积、株高、总干物质量等形态指标呈降低的趋势,平均单株穗长、穗粗、穗质量、总粒数、百粒质量下降,秃尖长度增加,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当土壤铅浓度为300 mg/kg时,玉米单产下降21%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黄瓜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两种浓度铅污染土壤中不同组配改良剂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黄瓜果实中铅积累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0、1 200 mgkg两种浓度铅污染土壤施用组配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4.02%和25.96%,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5.25倍和4.93倍,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7.86%和233.33%,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2.72倍和4.32倍,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施用组配改良剂后,两种浓度铅污染土壤黄瓜果实铅含量分别降低54.85%和30.17%,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24.59%和23.61%,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59.52%和42.16%,并显著提高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及可溶固形物含量,黄瓜果实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显著提升,说明该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以及不同黏土矿物等理化性质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因素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由生物可利用态转换为稳定态的方法,为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很多地区农田土壤都存在的问题,其严重影响农作物安全,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想要有效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必须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通过采取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水平。文章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灌溉水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既缓解水资源不足,也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同灌溉水质会使土壤重金属发生不同程度的积累,给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生长造成危害。本文在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来源以及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迁移、转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灌溉水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的影响,并提出根据土壤不同重金属起始含量来制定灌溉水质有关相应标准有利于指导污水灌溉的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淋洗修复既要实现对重金属的高效去除,还要尽量减少对土壤性质的破坏。以张士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振荡浸提技术对有机酸淋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重金属Cd、Pb、Zn的浸提率随着酒石酸、乙酸、柠檬酸、苹果酸的浓度升高而增加;4种有机酸对土壤重金属的浸提效果均是Cd〉Pb〉Zn;酒石酸在浓度为0.5mol/L时对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浸提效果最好,浸提率分别为99.39%、57.65%、43.52%。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给农产品、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污水灌溉重金属在农田土壤中的运移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了污水灌溉重金属(Pb,Cd,Cr,Cu)在农田土壤中的运移分布规律,其中包括重金属在土壤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征、重金属在土壤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重金属迁移率。研究成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污灌水资源,减轻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