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屡创新低,导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为探明鄱阳湖水位变化规律,量化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水位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量化分析。以星子站和湖口站分别作为鄱阳湖的水位和流量代表站,以九江站作为长江中下游干流代表站,首先选取1981-2021年长江流域和鄱阳湖同期长系列实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辨识了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水位变化的趋势特征,最后基于水量关系量化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枯水期鄱阳湖水位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从水量上看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九江站和湖口站总水量变化影响较大;三峡建库前1981年开始,鄱阳湖最低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建库后正常蓄水期鄱阳湖最低水位较初期蓄水期抬升了0.44 m,表明三峡水库枯水期消落补水调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鄱阳湖枯期水位下降趋势;蓄水期三峡工程蓄水并非影响鄱阳湖枯水期水位降低的关键因素(贡献度为35.4%),而主要受长江上游、三峡-九江区间来水减少、鄱阳湖流域天然来水...  相似文献   

2.
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反映了江湖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探究长三峡工程投运后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影响,分析了九江与湖口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基于考虑回水顶托作用的水位流量关系,建立了九江、湖口水位流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三峡工程投运后,九江站水位流量曲线下移,多年平均水位较三峡建库前降低0.8 m,综合线低水位区域也逐年下移,受九江水位降低影响湖口站平均水位降低0.7 m,三峡工程对长江干流的影响范围在大通以上,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少1.1%;基于前人成果,研究了湖口流量计算方法,2003-2021年资料拟合的计算公式精度达到86%,建立了湖口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提出了湖口倒灌判别关系,当九江与五河流量之差超过30 000 m3/s时可能发生长江水倒灌鄱阳湖,研究成果为长江与鄱阳湖顶托关系分析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网格序列法在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地下水水位资料填绘、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时反映地下水水位分布状况,揭示地下水漏斗演变规律,研究了网格序列法用于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网格的顶点插值、状态编码、标值点确定等计算处理,结合地下水曲面水位梯度变化等因素,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分析、计算、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并能准确计算出各条等水位线所包围区域的面积。实验表明,所绘等水位线图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为地下水漏斗演变规律的可视化分析与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澜沧江流域某电站为例,针对初步拟定的不同正常蓄水位和汛期运行控制水位,采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互印证相互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建库后不同特征水位对库尾淤积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库区淤积量随汛期控制水位和正常蓄水位的升高而增加,且汛期控制水位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库尾淤积分布较天然情况表现为滩面淤积略有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水库特征水位选择兼顾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渠道输水的实际运行特点,提出了步进式PID渠道输水控制模型。在步进式PID渠道输水控制过程中,目标水位不是一次设定的静态水位,而是动态的,多次使输入指令一步一步的逼近所要求的最终目标水位,步进PID将使渠道输水更稳定,且响应速度可控制,有简单实用、可控性强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较常规PID,步进式PID控制渠道输水,水位波动小,超调量小,较适合明渠输水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对建于峡谷中的砌古高坝,一般中型水库居多,这类水库调节库容小,库水位变化快,水位引起的位移对大坝中部各坝段的水平位影响是主要的,分析了石门水库大坝水平位移的变化状态,主要是由库水位的变化引起的弹性位移。通过计算发现,库水位剧烈变化时,大坝水平位移就大,但由于大坝弹性较好,有逐步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土石坝测压管水位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测压管水位的滞后原因及变化规律,探讨了资料分析统计模型因子组成,提出利用瑞利分布作为库水位对管水位的滞后影响曲线。实例表明,利用瑞利分布模型质量较好,有助于分析坝体渗流状况。  相似文献   

8.
广西澄碧河水库防洪优化调度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坝漫坝风险分析理论对广西澄碧河水库整个汛期抬高防洪限制水位和分期抬高防洪限制水位运行进行漫坝风险计算与分析,在不降低大坝防洪标准以及水库大坝漫坝风险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的前提下提出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方案,即水库汛前期以原防洪限制水位185.00m迎洪,9月初起逐步将防洪限制水位提高到187.20m,从而增加水库发电与其他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拦河水闸闸前、闸后设计水位是由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的。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拦河水闸的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以塔里木河中游的阿其克河口分水枢纽为例,给出了拦河水闸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功耗自记式浮子水位计集机械浮子和电子存储记录设备于一体,不仅可以现场机械码盘显示实时水位数据,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记录存储水位动态变化过程。同时由于采用低功耗技术,在没有外界电源支持情况下,可连续工作1个月以上,在配接适当的通讯设备后,可远距离实时传送水位数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排水泵站在超驼峰水位下运行的工程问题,介绍了压缩空气及活页式快速闸门两种断流装置。根据大型排水泵站防洪特点,提出了完成超驼峰水位下,启动、停机及防止倒灌等一系列断流措施,快速、安全、经济地解决了各种大型排水泵站超驼峰水位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一种无活动部件。无触点自调型水位控制器。在理论分析的同时,通过实验证明了自调型水位控制器对水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使得库区水位的变幅一般都在30m以上,因而沿岸的取水泵站都将面临着大变幅水位情况下取水方式和机组选型等问题。本文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大变幅水位水源泵站的取水方式及机组选型,其中包括各种取水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机组的运行方式和装置型式,提出对扬程进行分段,以适应水位变幅时机组的运行要求。最后,以三峡库区某供水工程为例,说明了机组的选型过程,分析了不同的运行工况及其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狮子滩水库防洪调度控制指标的复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通过GPS技术对狮子滩水库水下地形进行测量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并利用所建立的水库运行调度模型,研究了该水库淤积变化对其防洪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956~2002年,虽然狮子滩水库淤积了4656m^3,但主要是淤积在多年平均库水位340.0m以下,对其在汛限水位346.5m以上的防洪调度影响不大。并且,在现有防洪调度方案和水位~库容关系情况下,水库能满足其防洪对象的防洪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购买潜水泵时,不少人认为,要选择与自己井深同样的扬程或高于井深扬程的泵。其实不然,前者浪费资金、电力,而且在动水位以下抽不完的水形成旋涡,搅起井底沉淀物,容易损坏水泵,后者会使水的流速加大,电机负载也随之增加,导致电流高而烧坏线包。那么怎样选择潜水泵的扬程和流量才合理呢?首先,要考虑自己井的静水位距地面的深度,然后根据并径大小、时流量要求预测出水位点(即水泵工作后水位不再继续下降点)距地面的深度,通常这个深度就是要求水泵的扬程。如果考虑到水位下降因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百分之十更为合理。因此,对…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4年第9期发表了文章《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的洪水资源化利用研究》。提高水库汛限水位,可多蓄洪水以供水,是有益的事。文中考虑了水库洪水调度方法,提出风险率求解方法,表4中列出风险效益以亿元计,看来风险率主要是从经济上考虑,即汛期提高汛限水位,加大泄洪流量,对下游造成的损失和多蓄洪水对下游产生的效益,研究其风险率。  相似文献   

17.
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的洪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河北洋河水库汛限水位分析为例,采用水库洪水调度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频率入库洪水下水库不同汛限水位所对应的蓄、泄洪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入库洪水、水库安全运行、下泄洪水超下游地区防洪标准、下泄洪水减少导致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破坏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库汛限水位抬高风险评估模型与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并对不同汛限水位下洪水资源化利用效益进行了计算,得出了不同频率入库洪水下的水库最优分期汛限水位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多路水位测定数显系统可实现室内多点直接读取水位数据,精度高,使用方便。详述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主要电路的工作原理,并概要介绍其作用、现场安装及性能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汉江下游径流变化,进行了天门市引汉灌区引水水位的长系列分析,得出调水前后引水水位下降的初步结论并探讨其影响,建议与调水工程同步或超前实施补偿项目。  相似文献   

20.
无实测流量资料的水文站要建立较高精度的水位~流量关系,可根据站点所在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及地区综合性的水文特征,利用上、下游邻近水文测站多年实测洪峰流量资料求得面积比指数,进而推求洪峰流量。用该法对乐昌水位(二)站水位流量进行计算、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采用上游参证放大或下游参证站缩小,所建立的曲线都在流速测精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