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旨在建立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溶液提取,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光化学衍生器衍生后应用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0.5~20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71.6%~89.0%。采用该方法检测5种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检出率范围在74.0%~86.7%,检出值的范围为0.5~4.3μg/kg。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监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HPLC法检测发酵玉米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玉米粉用甲醇∶水(80∶20,V∶V)提取黄曲霉毒素(AFT),经免疫亲合柱(IAC)分离纯化、在线光化学衍生器柱后衍生化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器测定AFT(B1、B2、G1、G2)含量。4种毒素在0.5ng/g和2ng/g2个水平下,样品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B188.0%和93.6%、B285.2%和85.3%、G192.4%和91.5%、G289.6%和85.6%;5次测定的标准差分别为:B12.5和6.3、B23.5和6.0、G12.8和9.0、G22.3和6.9;4种毒素的方法检出限均达到0.05ng/g。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玉米及玉米制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情况,确保市场上玉米及玉米制品的食用安全,本文旨在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法测定玉米和玉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将玉米和玉米制品试样粉碎后,试样粉末在甲醇-水溶液(体积比为55:45)条件下提取,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后,以甲醇-水溶液(体积比45:55)为流动相,采用XDB-C18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由光化学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检测(Ex:360 nm,Em:440 nm)。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出限和定量检出限分别为0.009 μg/kg和0.03 μg/kg,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 ~ 0.5 mg/L(R=0.9990),2个不同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4% ~ 90.1%,RSD值为0.47% ~ 1.0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佳等特点,适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关键词]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黄曲霉毒素B1  相似文献   

4.
建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B2、G1和G2。该方法样品用甲醇-水提取,稀释后经免疫亲和色谱柱纯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Cloversil C18柱为分离色谱柱,甲醇-水(45∶55,体积/体积)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360 nm,发射波长440 nm。试验结果表明:空白样品分别按照1、10、20和50μg/kg添加黄曲霉毒素,平均回收率在85.9%~113.2%,精密度10%,4种毒素在标准溶液为0、1、5、10和50 ng/m L的条件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9、1.000 0和0.9998,根据3倍信噪比的峰响应值,确定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2、0.2、0.3和0.3μg/k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和溶剂用量少且环保,适用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以甲醇-水(8+2)提取,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碘液柱后衍生,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限最低达到0.5μg/kg,线性在2~50μg/kg良好,平均回收率较高。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检测限低、检测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范围0~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0.99;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8%;回收率82%~120%;分析时间20min,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以分别定量地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黄曲霉毒素B1为0~50μg/kg测定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1;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0%;回收率81%~110%。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含量的分析方法,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C_(18)反相色谱柱分离,光化学衍生器衍生后应用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分别在10~400 ng/kg、03~120 ng/mL、10~400 ng/kg和03~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种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61%~973%。采用该法对当地17批蚕蛹粉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进行检测,检出率为764%,检出值的范围为218~2043μg/kg。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监测蚕蛹粉中黄曲霉毒素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蚕蛹粉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应加强蚕蛹粉的质量控制,保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一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测定范围10-50μg/kg;线性相关系数0.99;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8%;回收率82%~120%;分析时间20min,不需要剧毒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免疫亲和柱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以分别定量地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黄曲霉毒素B1为0~50μg/kg测定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0.91;检测灵敏度1μg/kg;变异系数〈10%;回收率81%-110%。  相似文献   

9.
朱孟丽 《饲料工业》2006,27(3):35-38
用一种快速方便的MycoSep^TM净化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G1、B2、G2进行测定。样品经乙腈-水(体积比84:16)提取,提取液通过MycoSep^TM净化柱净化、浓缩,三氟乙酸(TFA)柱前衍生,C18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对添加两个浓度黄曲霉毒素的玉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4种毒素的回收率均在90.44%-101.23%之间,B1、G1、B2、G2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0、1.0、0.5、0.5ng/kg。实验结果表明,此法不仅定量准确,精密度高而且操作极为方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肉鸡组织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残留量,试验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FB1在0.5~5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0.1μg/kg,信噪比(S/N)=3∶1。在0.5μg/kg、1.0μg/kg、2.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肝脏组织平均回收率为91.0%~107.0%,肌肉组织平均回收率为94.0%~105.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1.7%、1.2%~2.0%。说明本方法具有灵敏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对动物组织样中AFB1残留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8日,德国食品、农业与消费者保护部发言人霍尔格·艾歇勒通报,食品监管人员检测发现部分家禽体内二恶英含量超标。德国二恶英污染事件曝光后,引发了民众对畜产品安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简称AFT),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迄今为止,已经发现B1、B2、B2a、G1、G2、M1、M2、Q1、Q2a等17种,其结构特征为都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黄曲  相似文献   

13.
黄芪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对黄芪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的具体方法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在线性关系、重复性、回收率和稳定性等方面令人满意,可用于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从炭疽杆菌基因组组成、炭疽杆菌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几方面阐述了炭疽杆菌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分别位于pXO1和pXO2质粒上的主要致病毒素编码基因pagA、lef、cya和参与荚膜合成的主要蛋白编码基因capA、capB和capC的作用,认为这些炭疽杆菌特异基因序列是建立基因检测体系的可靠基础,其标志性序列有早期发现的序列指纹图谱、高度保守基因序列和最新发现的高度特异基因序列,基因检测方法从早期的RFLP、VNTR、单重PCR、多重PCR发展到最新的实时定量PCR,随着标志性序列特异性的增加和检测方法的改进,炭疽杆菌的诊断工作变得更加准确和快捷。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日常呼吸综合征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及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及时发现和日常监测对本病的防治和根除有重要意义。除病毒分离、鉴定的经典方法外,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各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Lyssaviruses belong to the family Rhabdoviridae within the order Mononegavirales. Their genomes consist of a negative stranded linear RNA. Although dog transmitted rabies causes the majority of the estimated 55 000 worldwide fatalities per year, bat lyssaviruses have also caused human cases. Based on a broad range of different host species,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age lyssaviruses display a high degree of genetic variability.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 the reliabl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embers of the genus Lyssavirus (pan-lyssavirus assay) is a challenge, but is valuable for the fight against rabies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published PCR-systems or prim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lyssaviruses were tested as real-time RT-PCRs with different one-step and two-step assays.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wo-step assays by varying the RT-chemistry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sensitivity. Nevertheless, most of the tested one-step systems provided an improved performance, including a reduced assay time and a reduced risk of cross-contaminations, when compared to the optimized two-step assay. Finally, we als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additional state-of-the-art molecular methods to detect and differentiate lyssavirus speci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红霉素药物的特性、残留危害以及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质联用法、液,质联用法、微生物法、酶联免疫法,并对红霉素残留分析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测定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样品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也是目前盐酸克仑特罗的主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猪链球菌检测及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有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毒力也不相同,因此,对猪链球菌的鉴定和分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许多方法应用于猪链球菌的检测及分型,包括常规的病原学诊断、血清学方法、生化实验以及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就这几种方法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