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30份菜用黄麻资源从生物学特性、产量、菜用品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蕾日数、鲜嫩茎叶产量分别高于对照种(埃及黄麻)的有14份和16份;食味性状鉴定评分评价高于或相当于对照种的有17份;钙含量高于对照种有6份;有6份硒含量达10.2ug/100g DW以上,高于菜花(硒含量7.2ug/100g DW)。综合评价较好的菜用黄麻资源是巴长4号和越南长果,建议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黄麻的株高、茎粗及生育期等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黄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黄麻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2份黄麻种质为材料,对黄麻株高、茎粗、单株鲜皮重、生物学产量等农艺性状和工艺成熟期等生育期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黄麻的株高、茎粗、生育期与生物学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黄麻种质各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品种间变异系数在8.30%~21.39%之间;综合来看,梅峰6号、梅峰7号、闽麻5号、新选1号、黄麻179和D154等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黄麻新品种的选育和实现黄麻的丰产稳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968年采收的261份黄麻资源种子,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用干燥器密闭贮藏,其中长果种49份,圆果种212份。1989年测定结果表明,发芽率81%以上的品种份数,占贮藏总份数的63.2%,发芽率61—80%的占22.2%,发芽率60%以下的占14.6%。1991—1992两年种植贮藏的长、圆果种共12份,没有观察到生育特性、植株形态和单株生产力的明显变化。1993年4月测定11份长、圆果种品种的种子含水量范围为2.91—4.64%,有9份品种的发芽率达90%以上,表明黄麻种质资源贮藏在内放干燥剂的干燥器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国外引进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国外引进的256份油用亚麻品种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51%~92.43%,表明各材料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凝聚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单株果数因子”、“株高因子”、“千粒重因子”和“果粒数因子”,这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3.85%、25.95%、16.32 %和12.05%,累计贡献率为88.17%;3)系统聚类分析将256份品种资源在欧氏距离D=34.42水平上聚为六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第Ⅳ类群,包括76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单株分茎、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主茎高等花生重要农艺性状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_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和百仁重等9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百果重和百仁重5个性状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主基因控制,其中控制侧枝长、百果重和百仁重3个性状两种环境中的2对主基因均表现为等显性效应,控制总分枝数的2对主基因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而控制主茎高的2对主基因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合肥环境中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固镇环境中表现为等显性效应;结果枝数性状在两种环境中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3个性状在合肥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而在固镇环境中则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油用亚麻品种资源主要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利用品种资源,对国内外336份油用亚麻品种资源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变异分析及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39.5%,各品种资源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具有很好的选择利用前景;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聚为4个主成分,即单株果数因子、单株分茎数+株高因子、果粒数因子、产量因子,其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27.68%、20.38%、17.40%、15.57%,累计贡献率为81.03%;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41.925水平上将供试材料聚为4大类群,第Ⅲ大类群及第Ⅱ大类群第Ⅰ亚群的材料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株高适中,单株分茎、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重点开发利用,而第Ⅰ大类群第Ⅰ亚群材料则适宜作为纤用亚麻使用。  相似文献   

7.
引进长果黄麻品种多点生态适应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国外引进的6个长果黄麻优良品种进行2年5点生态适应性试验与抗病性、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引进品种比我国对照增产的有4个,占引进长果种品种的66.66%,其中3个达到极显著水平;O-1丰产性最好,增产19.19%,经济性状优良;稳定性与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O—4;纤维高于500支的特优异品种1个为O—6。引进的黄麻品种在抗病能力上与我国品种基本相当,具有高抗黄麻小黑点炭疽病能力的品种有O—2和O—4,没有发现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8.
花生晚斑病抗性常与不良的产量和株型性状相连锁,为发现更多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品种,以感病亲本中花5号和抗病亲本ICGV 86699及其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L)为材料,进行晚斑病抗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调查,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病新种质。结果表明,4个环境下共发现18个稳定高抗和26个稳定中抗晚斑病的家系;在两个环境中对百果重和单株结果数进行考察,筛选出38个百果重(≥180.0 g)和单株果数(≥20.0个)都比较大的家系;同样,在两个环境中筛选出主茎高(30~60 cm)和总分枝数(≤20.0个)适中的家系54个。综合分析晚斑病病害等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共鉴定出4份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新种质,其中1份高抗晚斑病,3份为中抗晚斑病。该研究结果为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花生品种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1968采收的261份黄麻资源种子,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用干燥器密闭贮藏,其中长果种49份,圆果种212份。1989年测定结果表明,发芽率81%以上的品种份数,占贮藏总份数的63。2%,发芽率61-68%的占22.2%,发芽率60%以下的占14.6%。1991-1992两年种植贮藏的长、圆果种共12份,没有观察到生育特性、植株形态和单株生产力的明显变化。1993年4月测定11份长、圆果品种的种子含  相似文献   

10.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湘黄麻二号”是以“巴麻72—2”中的一优良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070—36”为父本杂交,采用早期世代定向选择个别目的性状、较高世代选择经济性状的定向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品系比较亩产原麻352.2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17.6%、较“宽叶长果”增产14.2%.全国区试亩产纤维152.85公斤,较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4.6%。增产达极显著标准。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后期不早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较高的出麻率。  相似文献   

11.
六个花生品种(系)的性状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1 ̄06六个花生品种(系)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简单相关系数达显著标准的有:主茎高与侧枝长;单株总果数与单株生产力;主茎高与单株饱果数。并对上述三对性状进行回归分析,求出了其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郭安平  龚友才 《中国麻作》1994,16(1):8-11,13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湘黄麻二号”是以“巴麻72-2”中的一优良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070-36”为父本杂交,采用早期世代定向选择个别目的性状,较高世代选择经济性状的定向选择与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品系比较亩产原麻352.2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17.6%,较“宽叶长果”增产14.2%。全国区试亩产纤维152.85公斤,较对照“广丰长果”增产14.6%。增产达极显著标准。该品种的显著特点是:生  相似文献   

13.
武建  卜祥 《杂粮作物》2007,27(2):125-126
通过2005和2006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单株果数、百粒重和亩产量等重要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筛选出花育23、铁引花1号等综合性状较优秀的优质花生品种。这些品种在辽宁省将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黄麻种子抗膀胱癌的效果,选取圆果种黄麻"179"、长果种黄麻"中黄麻4号"和"福黄麻2号"三种黄麻种质,利用MTT法分析了种子乙醇提取物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果种和圆果种黄麻种子提取物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极显著高于目前临床一线药物丝裂霉素,且长果种显著优于圆果种,但2个长果种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望从黄麻种子中开发出高效抗膀胱癌成分,这将有助于膀胱癌治疗及黄麻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植株所含色素及形态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到的20株麻疯树优良单株的产量性状指标和种子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单株种子数、单株果重和单株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60%,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而百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子含水量和种子含油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09%、1.67%、1.99%、2.04%、11.84%和7.02%,相对选择潜力较小;(2)单株果数、单株种数、单株果重和单株种子重4个性状反映了单株产量,且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则反映了种子饱满程度,因此可选取单株种重和百粒重作为麻疯树优良单株筛选评价的主要指标;(3)种子含油量可在将来获得麻疯树高产稳产品种的基础上作为高油品种的筛选评价指标;(4)优良单株CPT1的单株种重、百粒重和种子含油量分别为676.84g、62.04g和34.43%,其产量性状和含油量表现较好,可作为生产上优良品种进一步筛选和培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资源丰富,花生是该区域主要的经济与油料作物。本文利用在酸性土壤开展的国家长江流域片长沙点12年(2005-2016)品种区域试验,对来自全国82个品种的植株性状、农艺性状、产量指标等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以筛选出耐酸性土壤的丰产花生品种,并明确其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酸性红壤上所有品种的平均荚果产量接近3750kg/hm~2,其植株偏高而分枝数偏少,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及出仁率均为中等。(2)筛选出荚果产量比耐酸性土壤对照品种中花4号、中花15号(长江流域主栽品种)极显著增产,且平均产量在3000kg/hm~2以上的高产品种17个,约占参试品种的1/5,主要来自偏酸性土壤的育种单位。(3)在酸性土壤中,单株生产力、单株饱果数、单株总果数与丰产性呈高度相关,其相应的植株特征为株高适度、单株分枝数较多。  相似文献   

19.
油用亚麻品种比较试验及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对不同省(区)14个油用亚麻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品种坝亚7号为对照,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分析评价,筛选出的陇亚10号、坝选三号、轮选2号、坝亚12号、晋亚9号、坝亚11号6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3.46%~16.03%,适宜在当地不同生态区种植,可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选出分枝数、单株果数、单株粒重、抗病性等性状较优异的品种定亚21号、轮选1号和宁亚17号,可作为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5个普通亚麻种为材料进行含油率选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株结实果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茎数、主茎分枝数、不实花果数6个相关性所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含油率进行综合选择的效果最好。用该选择指数对5个参试品种评审结果表明,喀什7331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最佳油用型品种,瑞典3号是综合性状最差的低含油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