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农科背景下进行水土保持实习实训类课程教学改革是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势所趋。根据新农科建设特点,指出目前个别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提炼了实习实训类课程改革创新制度设计,总结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构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以提升水土保持实习实训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决定着其毕业后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而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新时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培养体系和校外实习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新农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立足地方发展的需求,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培养体系,根据高校自身条件适当增加"以赛促学"和"校企协同"等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开设的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设置的社会背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教学中缺乏专用教材、课程体系不全面与重点不突出、先导实践课程滞后与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水土保持特点,以设计报告为实践教学主线,"精讲、多练、自学、讨论"的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4.
巴蜀渝东中学位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带,近几年已遭遇了数次小型的滑坡险情,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势在必行。在"水保进校园"的大背景下,为了配合目前正在推广并处于实践阶段的中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学校筹资修建了校园"水土保持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了水保教育与学校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研究,以期在课程资源开发和环保教育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在基地建设和水保课题研究期间,学校组织师生参与水土保持实践及理论探究,编写了《水土保持教育》校本教材,增设了水土保持教育课程,成功申报了水土保持教育课题。通过研究,拓展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资源与空间,培养了师生的水保、环保意识,促进了学校周边水土保持与学校教学课程的整合运用,为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流域的校园水土保持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掌握水土保持规划规程 全面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规划是指导区域、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对水土保持工作及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水利部原来制定的《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经过5年多的实践,经修订,于2006年正式以行业标准《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颁布实施。对该规程的新规定与调整内容、今后水土保持规划中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以便本行业能尽快掌握新规程规定,全面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资助下,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作为水土保持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成员准确定位、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从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选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综合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水利部已按照新水土保持法的要求,全面启动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系统阐述了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分析了规划编制的有利条件及工作基础,明确了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提出了规划中需要特别重视和把握的几点要求以及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并就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8.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思路及技术路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深入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全面总结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开展水土保持需求分析,构建水土保持区划体系,提出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并据此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确定规划目标、水土保持方略和总体布局,按预防、治理和监管三个方面进行规划,提出实施保障措施,在国家层面对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做出了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水土保持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保证了水土保持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定位、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设计、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两型"社会对水土保持提出了新要求。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必须转变防治理念,树立保护优先理念,调整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建立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创新水土保持组织动员机制,全面建立水土流失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大投入,不断强化监管,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临海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规划是指导某一区域、流域在一定时期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其思想、方法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编制浙江省临海市水土保持规划,提出了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总结了规划过程中规程应用的经验,以期对相关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法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25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订,其法条体系和突出特点可归纳为10个强化。包括强化了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水土流失预防,强化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强化了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了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强化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强化了责任追究与代履行。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功能丧失或降低的必须给予补偿,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是持续有效发挥的,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上应该考虑时间因素,加以区别对待。收费方法和标准制定是水土保持补偿收费政策的核心部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该政策具体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方法和标准的初步探讨,提出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对象、收费方式和补偿标准,为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分类试点及逐步推广、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1995~2000年《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收录的水土保持论文进行统计表明,水土保持文献主要分布在30种期刊上,其中分布最集中的是《中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学报》3种期刊;1999年以后文献数量与作者人数迅速增加,但合著率较低;文献主题主要集中在综合研究、试验研究、技术与措施3个方面。今后水土保持研究应加强多学科合作,选题要向专、深发展,重视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回顾和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历史和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依据课程间的关系及社会需求,给出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16门基础课、5门专业基础课、2门专业课和12门方向选修课可作为该体系构建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笔者从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宣传,改革创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完善立法和执法监督,加大投资力度和鼓励政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与传统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科技进步,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论述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然聚合衍生物(NPD)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是坡面土壤侵蚀化学调控措施所采用的一种新型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裸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NPD施加措施(撒施和喷施)及不同施加量(1.0,3.0,5.0g/m2)条件下径流流速特征以及对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NPD的坡面径流流速随降雨历时的变化与裸坡一致,均呈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且流速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过程可用对数方程描述。撒施在1.0mm/min雨强下,延迟降雨初始产流时间8~19min,而喷施在3个雨强下,初始产流的时间整体上较裸坡提前1~2min;(2)与裸坡相比,施加NPD具有显著减小流速的效应,且雨强越大,减小流速的效应越差;施加不同剂量NPD减缓坡面径流流速的效益范围13.2%~54.3%。其中撒施3g/m2剂量和喷施5g/m2剂量对坡面径流流速的减小效应相对较好;(3)与裸坡相比,施加NPD具有显著的减沙效应,且减沙效应范围为30.6%~71.2%。无论是撒施还是喷施,整体表现为5g/m2计量的减沙效应最好。(4)裸土坡面的侵蚀模数对平均流速的响应关系与撒施和喷施NPD坡面的侵蚀模数对平均流速的响应关系皆可用对数方程表示,且撒施和喷施对流速的减小作用均大于减沙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探究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壤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采用了InVEST模型对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200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量、土壤保持量进行了评估,该模型在计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时,考虑了地块泥沙输移、沉积这一重要水文过程,在计算土壤保持量时更为精确。结果表明:(1)15年间各地类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林地面积的增加量(主要来源为耕地和草地)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量(主要流向为林地和草地)分别达到了3 142.25km2及3 011.27km2,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2)延安市2000年和201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均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侵蚀总量分别为2.20亿t和1.38亿t,15年间各侵蚀强度类型均有向低等级侵蚀强度类型转换的趋势。(3)延安市2000年与2015年土壤保持总量分别为7.72亿t和8.50亿t,且土壤保持量呈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趋势,各地类中林地和草地的土壤保持效果最佳,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是增加区域土壤保持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通过座谈、问卷等调查形式,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践内容及学生实际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较合理,基本能满足社会实践需要,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但实际工作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调查意见构建的新的课程体系,压缩了6门课程,增加了主要课程学时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江河湖库泥沙淤积,而且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具有防控效果。通过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试验,定量研究了水平竹节沟、水平台地、前埂后沟与乔灌草、植物篱、梯壁植草等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的综合防控效应。2010-201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荒地,乔+灌+草+水平竹节沟、油茶+水平竹节沟、油茶+植物篱、脐橙+水平台地+梯壁植草的减流率分别为68.86%、84.05%、35.59%、78.35%,减沙率分别为76.47%、81.96%、26.28%、79.66%,总氮拦截率为49.75%~61.91%,总磷拦截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