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苯磺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盆栽小麦试验,研究了苯磺隆污染对土壤尿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处理前期(14d前)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除第1天0.1、0.5mg/kg处理),且抑制作用随着苯磺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第7天脲酶活性最小,最大抑制率为74.8%;处理后期(14d后)对脲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最高激活率达183.0%。而低浓度苯磺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激活效应,高浓度苯磺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具有抑制-激活效应,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处理的最初7d,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处理前期(14d前)。结果表明苯磺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苯磺隆处理的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同时还与土壤酶的种类有关,土壤尿酶活性对表征苯磺隆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苯磺隆和2,4-D胁迫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试验研究了除草剂苯磺隆、2,4-D对石灰性褐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土壤微生物对两种除草剂的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苯磺隆高浓度处理在最初3d极显著地抑制细菌生长,之后对土壤细菌具有刺激作用,特别是培养结束时激活率还高达917.6%,低浓度处理呈极显著的刺激作用;苯磺隆对土壤放线菌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对土壤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100%,到培养结束时(60d)真菌数量还未恢复到对照水平。2,4-D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激活的波动性,对土壤细菌、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吡虫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4 μg/g)吡虫啉对细菌数量有刺激作用,中浓度(2.0 μg/g)和高浓度(10.0 μg/g)吡虫啉对细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刺激—抑制作用;添加盐时,吡虫啉对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中、高浓度处理组的细菌数量在后期恢复至对照水平。吡虫啉对放线菌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越少;添加盐时,吡虫啉对放线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后期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整个实验周期内,两种情况下吡虫啉对土壤真菌影响较小。吡虫啉仅在21 d时对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且与浓度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添加盐时,高浓度吡虫啉在整个实验周期内均能刺激碱性磷酸酶活性。低浓度和中浓度吡虫啉对土壤中脲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浓度吡虫啉在21 d和28 d时对土壤中脲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添加盐时,吡虫啉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影响变小,仅在14 d时对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中、高浓度处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盐时,吡虫啉对β—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消失,反而在14 d时对其有短暂的激活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吡虫啉(0~10.0 μg/g)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回复至对照水平。此结果可为盐胁迫下合理使用吡虫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嘧磺隆是一类高效广谱除草剂,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其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瓶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嘧磺隆对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嘧磺隆施入土壤2周后,可明显提高土壤呼吸强度,且浓度越大,提高效果越明显;氯嘧磺隆施入土壤1周后,不同浓度氯嘧磺隆处理均可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45 d时表现出抑制作用,60 d可恢复到对照水平;氯嘧磺隆对土壤真菌数量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后恢复到对照水平,45 d时田间施用量可抑制土壤真菌的增殖,但60 d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土壤培养前1周,氯嘧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转化酶、土壤脲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之后三种酶表现出一定的激活作用,培养60 d可恢复到对照水平。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合理施用氯嘧磺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原位观测试验,研究了几种典型除草剂单,混施对冬麦田N2O排放及其土壤生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除草剂施用后的10d内,乙草胺和混剂苯磺隆+精嗯唑禾草灵都显著抑制了N2O的排放(P〈0.05),其N:O排放通量均值较对照降低了50%左右,精嗯唑禾草灵和苯磺隆处理N2O排放通量均值分别比对照减少28.6%和26.0%,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余下的测定期内,乙草胺、苯磺隆、精嗯唑禾草灵和混剂苯磺隆+精嗯唑禾草灵对麦田N2O排放都无显著影响,其NzO排放通量均值分别为对照的95.3%、101.8%、92.5%和88.7%。乙草胺对土壤脲酶活性一直有激活作用(P〈0.05),精嗯唑禾草灵和混剂苯磺隆+精嗯唑禾草灵表现为抑制激活交替作用,而苯磺隆对土壤脲酶活性基本无影响。在除草剂施用后的10d内,N: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WFPS(P〈0.01)、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P〈0.01)以及土壤氨氧化细菌数量(氏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硝化细菌、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以及脲酶活性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乙草胺和混剂苯磺隆+精嗯唑禾草灵能显著降低麦田N20的排放,主要源于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反硝化细菌数量,混剂苯磺隆+精噫唑禾草灵还明显降低了氨氧化细菌数量。苯磺隆和精嗯唑禾草灵对麦田N20排放无显著影响,主要是对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表现为促进抑制的交替作用。  相似文献   

6.
施磷对吊兰修复镉污染土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吊兰进行室内盆栽,研究在Cd污染土壤中,施用不同剂量磷肥对吊兰生理指标、土壤酶活性等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吊兰在100mg/kg的Cd污染土壤中能正常生长,施P对吊兰的叶绿素、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p0.01),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当施磷量为200mg/kg时,叶绿素含量、CAT酶活性最大,外渗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POD酶活性开始上升,说明施磷能使吊兰的细胞膜受害程度最低,抗氧化作用增强。同时,施P有利于改善Cd污染土壤的酶系统,对过氧化氢酶、脲酶的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蔗糖酶的活性表现相反,对磷酸酶的活性表现抑制作用;且200mg/kg的磷处理时,过氧化氢酶、脲酶的活性最高,蔗糖酶的活性最低。4种土壤酶活性均与P浓度呈高度相关性(p0.05),相关性为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  相似文献   

7.
外源青霉素对菜田土壤酶活性与油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青霉素溶液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种植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外源青霉素对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蛋白酶等3种重要水解酶活性和油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素加入土壤后.与不施加青霉素的对照相比,各浓度(0.15,0.3,0.45 mg/kg)的青霉索对土壤转化酶、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45.67%,63.87%,69.43%和57.96%,63.68%,67.51%,培养14 d以后,各浓度青霉素对转化酶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16 d以后,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才开始减弱.且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处理浓度成正相关(r=0.95**).外源青霉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在5 d前表现为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随青霉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其最高激活率分别为1.03%,18.37%,20.23%;在6.7 d后表现为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为62.84%~77.53%.脲酶、转化酶和蛋白酶的抑制时间分别为:28 d.28~49 d,42~56 d.收获期时.油菜叶片中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78%~86.2%和5.2%~34.2%,且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的降低程度与处理浓度成负相关(r=0.95**).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小麦试验,研究了除草剂苯磺隆和2,4-D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碳/氮比(Cmic/Nmic)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2,4-D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苯磺隆、2,4-D对微生物量碳的抑制作用第14天和第7天分别达到最大,为54.9%和45.2%;对微生物量氮的抑制作用均为第7天最大,分别为51.0%和 65.4%。2种除草剂处理均在第28天微生物量碳、氮达到最大,为对照的1.09和1.33倍,呈极显著的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主要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苯磺隆、2,4-D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主要与处理的浓度和时间有关,与除草剂的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酶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咸水灌溉条件下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人工绿地建成后,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得到改善,土壤酶活性大幅提高,并且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通径系数分析显示,土壤蛋白酶对土壤有机质直接作用最大,其余依次为中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蛋白酶—中性磷酸酶之间的间接作用对土壤有机质动态影响较大,其余土壤酶间的作用相对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吡嘧磺隆对土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水田除草剂吡嘧磺隆在田间用量下对水稻土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培养7~30天内能显著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在培养的前20天内表现为对土壤硝化作用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抑制作用;施用吡嘧磺隆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硝化作用及土壤微生物量氮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磁场对棕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依艳丽  栗杰  张大庚  焦颖  李静 《土壤通报》2005,36(4):588-590
通过对棕壤风干土样和相对含水量70%的湿土样进行磁场处理研究发现,对棕壤风干土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的处理为500mT5分钟,对棕壤湿土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的处理为100mT10分钟。土壤湿度对棕壤脲酶活性的磁致效应大小有一定影响;无论是对于风干土或是湿土,500mT场强10分钟处理对棕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时间最长,磁处理42天后抑制效果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价态外源硒(Se4+、Se6+)对连续种植小白菜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土壤硒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硒对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效应,而高浓度硒对4种土壤酶均产生抑制作用;外源硒对脲酶及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于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外源Se4+及Se6+浓度与土壤脲酶活性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且同浓度两个价态硒差异显著(P〈0.05),说明脲酶可作为土壤硒污染程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的生物指标;而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只能表征一定时间段内土壤硒污染的程度。土壤酶的ED5(0生态剂量)均随硒施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以脲酶的ED50值最小,Se6+的ED50小于Se4+,生态毒性大于Se4+。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ease activity and some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from central Iran. Inhibitory effects of Cr, Cd, and Pb on urease activity were also studi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urease activity of field-moist and air-dried soils. Soil organic C and total N correlated highly significantly with urease activity, with r values of 0.899*** and 0.79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urease activity and the number of bacteria grown on urea-agar media, with r value of 0.470*.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r =–0.492*) was observed between urease activ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aturation paste extrac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urease activity and soil textural properties, pH, calcium carbonate equivalent,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populations of soil bacteria on nutrient agar and population of soil fungi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Both Cd and Pb inhibited urease activity to a similar extent and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did Cr.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铜与草甘膦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水稻土中淀粉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草甘膦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中4种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当铜单一污染时,抑制淀粉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是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而草甘膦单一污染时,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是:激活淀粉酶和脲酶,抑制过氧化氢酶,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是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铜和草甘膦复合污染,显著改变了铜或草甘磷单一污染对土壤酶的毒性效应。即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的毒性大于单一污染;对淀粉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毒性,小于铜单一污染,但大于草甘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铜浓度间和不同草甘膦浓度间4种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铜和草甘膦互作浓度间,淀粉酶和脲酶活性差异分别达到了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其他2种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Addition of urea to Iowa soils did not induce urease activity, but production of ure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on addition of glucose and other organic materials that promote microbial activity. The persistence of the urease activity produced on addition of these materials varied with the soil, but, with each soil studied, the urease activity after addi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eventually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unamended soil. No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ure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when unamended or urea-treated soils were incubated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for several months. It is concluded that soil constituents protect urease against microbial degrad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leading to inactivation of enzymes and that every soil has a stable level of urease activity determined by the ability of its constituents to provide this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urea concentration, soil moisture content, period of storage of soil samples, temperature and toluene on the urease activity of fifteen Trinidad soil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lay content, organic carbon, CEC and amorphous Fe and Al and the urease activity of the soi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urease a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toluene was larg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ay-organic matter complex whereas in the absence of toluene 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soils.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根际袋土培试验,研究了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对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根系作用,过氧化氢酶对磺胺间甲氧嘧啶胁迫的反应均不敏感。但在高浓度磺胺间甲氧嘧啶(50 mg.kg-1)作用下,试验初期对脲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试验后期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SMM胁迫下根际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SMM胁迫下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呼吸均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且由于玉米根际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SMM污染对根际微生物的毒害。一般情况下,根际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均要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长期试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C、全N、有效P含量、主要微生物类群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随土壤有机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C之间的关系因施肥种类及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微生物数量仅真菌与脲酶、蛋白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4种酶的活性均与当年种植冬小麦处理的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揭示了土壤酶活性与养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及酶活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旱地土壤肥力状况用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优于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土壤酶活性可有效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因此,本文通过研究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脱氢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选取合适的土壤酶指标作为Cd、Pb污染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Cd、Pb污染生态修复的基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酶活性对Cd、Pb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并且酶活性随土壤重金属浓度增加表现为叠加效应或拮抗效应。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Cd、Pb复合污染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叠加效应,因此,脲酶可作为土壤Cd、Pb污染的生物标记物。通过半数生态剂量模型研究发现:Cd、Pb污染下,50%脲酶活性受抑制的毒性阈值分别为2273和2703;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基准值为1.33mg·kg-1,Pb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基准值为106mg·kg-1。  相似文献   

20.
汞镉对游离和固定化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脲酶与汞镉间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状态 (溶液态、粘粒态和土壤态 )脲酶对汞、镉的反应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性变化 ,即汞、镉抑制脲酶活性 ,其中汞镉复合污染的影响幅度最大 ,汞的生态毒性最强 ;相关分析显示脲酶活性均可表征样品汞、汞镉污染的程度 ;在汞、镉共存条件下 ,脲酶活性不仅受到汞、镉单因素 ,而且受到它们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但仍以单独抑制为主 ;由于不同状态脲酶载体的差别 ,导致受影响幅度有较大差异 ,其主要取决于载体对脲酶保护作用和重金属缓冲作用的大小 ,溶液态脲酶无载体 ,而粘粒态和土壤态则相反 ,故溶液态脲酶更易受到重金属的破坏 ,酶的反应也较敏感。温度和尿素浓度均增强了汞镉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