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黄芩苷体外抗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作用,应用细胞病变观察法(CPE)观察MDV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影响,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MDV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以CEF为宿主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从黄芩苷对MDV的增殖抑制、感染阻断以及直接灭活3个给药途径探讨黄芩苷抗MDV作用。结果显示:MDV对CEF的TCID50为10-4.5/0.1 m L;3种给药途径下,黄芩苷浓度在312.5~78.13μg/m L范围都具有较好的抗MDV感染作用,并且感染阻断途径下黄芩苷浓度为312.5~156.25μg/m L时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直接灭活途径下黄芩苷浓度为312.5μg/m L时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其中感染阻断与直接灭活途径给药比增值抑制途径给药的抗MDV感染作用效果要好,直接杀灭途径给药时的病毒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采用鸡肝癌细胞(LMH)扩增FAdV-4,测定FAdV-4最佳灭活条件和疫苗最佳油水比,研制了FAdV-4油乳剂灭活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进行疫苗质量、安全性和临床效力检验。结果显示:LMH细胞接种FAdV-4 72h后其毒力最高,TCID50=10-7.78/0.1mL;终浓度0.15%的甲醛溶液37℃24h可灭活FAdV-4;油水比为2∶1的疫苗性状最稳定,质量和安全性检验均合格;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0.4 mL/只;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2周开始上升,第4周达到最高,而后缓慢下降。对疫苗免疫鸡14 d后注射0.2 mL FAdV-4病毒液(含10-5.78TCID50/0.1 mL),经14 d观察可见鸡全部存活,剖检后无病理变化且攻毒后第3、5、7、10、14天PCR检测均为阴性,临床保护率为100%。研究提示:LMH细胞可有效提高FAdV-4毒价,通过优化FAdV-4灭活条件和疫苗油水比,所研制的疫苗安全性高,保存期长,能有效预防FAdV-4感染,为鸡心包积液综合征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蚕沙提取物中镁叶绿酸钠体外对猪流感病毒(H3N2)的抑制作用,通过低血清培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在添加胰酶的条件下进行体外病毒感染,病毒与药物通过3种不同给药方式(感染病毒后添加药物、添加药物后感染病毒、病毒与药物直接感作)作用于细胞导致细胞病变(CPE),通过微量细胞培养试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从而观察镁叶绿酸钠对猪流感病毒的抑制及对被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并通过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作用前后TCID5(0半数细胞感染量)的变化,评价药物抗病毒效果。结果显示,镁叶绿酸钠药物最大安全浓度为33μg/mL,治疗作用的最小浓度为0.516μg/mL,预防作用的效果不突出,病毒对药物的直接阻断作用的最小浓度为0.258μ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姜黄油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7909标准毒株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细胞病变(CPE)抑制实验测定姜黄油对PK-15单层细胞生长猪细小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PK-15细胞上,药物最大安全浓度TD_0为95.0μg/m L,半数感染浓度TD_(50)为178.4μg/m L;在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内,姜黄油对PPV7909标准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052μg/m L,半数阻断浓度IC_(50)为4.13μg/m L,半数直接杀灭作用浓度IC_(50)为99.11μg/m L。结论:姜黄油对PPV7909标准毒株有明显的体外抑制和阻断作用,但直接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0、0.020、0.630和0.016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龙胆草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57.4%和56.4%,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各作用方式下细胞均发生了明显病变。龙胆草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6.1%、41.1%和42.7%,其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龙胆草总苷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3.4%、78.2%和81.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远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龙胆草提取物中龙胆草总苷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胆草水提取物和龙胆草总黄酮。  相似文献   

6.
制备莪术油注射液,评价莪术油注射液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7909标准毒株的作用效果。在PK-15细胞上,通过不同加药方式观察PK-15细胞病变(CPE),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PK-15细胞上,药物最大安全浓度(TD0)为86.4μg/mL,半数感染浓度(TD50)为162.2μg/mL;在药物安全浓度范围内,莪术油注射液对PPV 7909标准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μg/mL,半数阻断浓度(IC50)为3.75μg/mL,半数直接杀灭作用浓度(IC50)为81.2μg/mL。结果表明莪术油对PPV 7909标准毒株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但直接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0、0.020、0.630和0.016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龙胆草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57.4%和56.4%,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各作用方式下细胞均发生了明显病变。龙胆草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6.1%、41.1%和42.7%,其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龙胆草总苷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3.4%、78.2%和81.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远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龙胆草提取物中龙胆草总苷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胆草水提取物和龙胆草总黄酮。  相似文献   

8.
将板蓝根、甘草和鱼腥草3种单味中药各含量为100mg/mL的中药粗提物作连续倍比稀释后,采用CPE和MTT法将其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突变株(PRRSV PX株)作用试验。结果显示,3种中药粗提物最大安全作用质量浓度板蓝根和甘草均为3.125g/L、鱼腥草为1.563g/L;板蓝根、甘草、鱼腥草分别在3.125~0.049、3.125~0.195、1.563~0.391g/L时测得细胞D值大于细胞对照组,对细胞分裂增殖均有促进效果,最佳作用质量浓度均为1.563g/L;3种中药粗提物有不同程度的抗PRRSV PX株作用,板蓝根和甘草粗提物阻断、抑制PRRSV PX株感染及直接灭活PRRSV PX株效果最好的质量浓度;阻断为3.125、3.125g/L、抑制为1.563、0.391g/L:阻断、直接灭活为0.782、0.782g/L,鱼腥草粗提物在0.782g/L时阻断和抑制PRRSV PX株效果为好,但其对PRRSV PX株基本没有直接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黄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所引起的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测定大黄溶液在Vero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建立体外病毒感染Vero细胞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大黄对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体外病毒感染模型和大黄的抗病毒试验方法;大黄在Vero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为3.28 mg/mL;形态学观察法和MTT法均显示大黄不仅能阻断病毒吸附Vero细胞,抑制病毒的合成复制,还可直接灭活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抗PEDV的作用,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猪流行性腹泻(PED)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n-butanol part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hydropiper L.,FNB)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RSV)的效果。本研究以Marc-145细胞和PPRSV弱毒疫苗毒株(TJM-F92)为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FN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检测先给药后接毒、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3种方式处理细胞后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率。结果发现,FNB对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500μg/mL,因此,选择25~500μg/mL浓度范围的FNB进行后续试验。各浓度的FNB处理病毒后,能不同程度的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抗病毒效果越好。其中,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两种方式抗PRRSV效果显著,在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1.55%~65.23%和24.85%~73.60%。而先给药后接毒,不能有效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在药物最高剂量(5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仅为7.00%,抗病毒效果不明显。FNB预先作用于Marc-145细胞虽未降低PRRSV感染细胞的能力,即药物对于PRRSV预防作用效果不理想,但是FNB对病毒感染细胞后呈现一定的作用,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的合成、释放及直接杀灭病毒,进而能够有效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本试验结果不仅为FNB在临床上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可以为辣蓼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淫羊藿多糖(EPS)体外增强免疫活性,采用酶学检测法测定淫羊藿多糖活性及对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根据活性检测结果,选择用50%的乙醇醇沉的淫羊藿多糖进行安全浓度试验;根据安全浓度检测结果,选择2 500.00μg/mL、1 250.00μg/mL、625.00μg/mL、312.50μg/mL、156.25μg/mL 5个浓度,用MTT法测定淫羊藿多糖单独和协同LPS刺激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乙醇醇沉的淫羊藿多糖均具有良好的活性,但乙醇浓度为50%醇沉的淫羊藿多糖活性最佳。淫羊藿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为2 500.00μg/mL。淫羊藿多糖无论是单独还是协同LPS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均显示出不同程度增强脾脏淋巴细胞的活性,且均在浓度为1 250.00μg/mL时显示出较强的体外增强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说明淫羊藿多糖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可刺激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实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LMH细胞进行驯化,获得一株可全悬浮培养的LMH细胞,命名为LMH-S。此细胞可适应无血清、高密度悬浮培养,以初始细胞密度0.5×106/mL~1×106/mL接种,细胞密度最高达6×106/mL。研究确定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LMH-S细胞制备FAdV-4抗原的最优参数为:接毒时细胞密度2×106/mL~3×106/mL、接毒量0.1MOI~1MOI、接毒后48 h~72 h收毒,所获抗原病毒含量不低于109.25TCID50/mL。试验鸡分别免疫0.02 mL、0.05 mL、0.1 mL、0.3 mL疫苗,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10、10/10、10/10、10/10,表明疫苗有效性良好。本试验成功建立了LMH全悬浮培养细胞株,确定了FAdV-4抗原的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验证了悬浮培养抗原的免疫原性,为高效FAdV-4灭活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毒作用机制,为PRRSV的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 使用0.1875、0.375、0.75、1.5、3、6、12 μg/mL AgNPs处理Marc145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评估AgNPs对Marc145细胞毒性,确定其安全浓度。通过显微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病毒滴度测定、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估AgNPs体外抗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效果。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估AgNPs对PRRSV的直接灭活效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AgNPs对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PRRSV (0.0001~0.1)黏附和入侵Marc145细胞的影响,以及PRRSV感染Marc145细胞3、6、12、18和24 h后加入AgNPs对Marc145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gNPs对Marc14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5 μg/mL,0.375、0.75、1.5 μg/mL AgNPs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PRRSV活性,0.375、0.75、1.5 μg/mL AgNPs均对PRRSV起一定灭活作用。AgNPs对不同MOI的毒株黏附和入侵Marc145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不同时间(3、6、12、18、24 h)加入AgNPs对PRRSV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AgNPs具有良好的体外抗PRRSV活性,体外抗PRRSV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灭活以及抑制病毒的黏附、入侵和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n-butanol part of flavonoids from Polygonum hydropiper L.,FNB)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RSV)的效果。本研究以Marc-145细胞和PPRSV弱毒疫苗毒株(TJM-F92)为对象,通过CCK-8法检测FN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检测先给药后接毒、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3种方式处理细胞后药物对病毒的抑制率。结果发现,FNB对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500 μg/mL,因此,选择25~500 μg/mL浓度范围的FNB进行后续试验。各浓度的FNB处理病毒后,能不同程度的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抗病毒效果越好。其中,先接毒后给药、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这两种方式抗PRRSV效果显著,在25~500 μg/mL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1.55%~65.23%和24.85%~73.60%。而先给药后接毒,不能有效降低病毒的感染力,在药物最高剂量(50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仅为7.00%,抗病毒效果不明显。FNB预先作用于Marc-145细胞虽未降低PRRSV感染细胞的能力,即药物对于PRRSV预防作用效果不理想,但是FNB对病毒感染细胞后呈现一定的作用,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的合成、释放及直接杀灭病毒,进而能够有效抑制PRRSV在细胞上的增殖。本试验结果不仅为FNB在临床上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可以为辣蓼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有独特防治效果的中药复方,本试验基于禽流感发病临床症状、结合中药复方用药基本原则,组方芩根提取液(Qingen extract,QG),以奥司他韦(达菲,DF)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研究药液对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法测定药液对犬肾上皮细胞(MDCK)毒性作用,并从病毒吸附、增殖和灭活3个方面做了药效评价。结果表明,QG对NA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增高,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 130 μg/mL;QG和DF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2 500和500 μg/mL,H9N2 AIV的TCID50为10-4.36/100 μL;QG浓度为156.25~2 500 μg/mL范围内,对H9N2 AIV的病毒毒力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在MDCK细胞上呈现出一定的抗吸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表明QG在对抗H9N2 AIV的NA活性、抑制H9N2 AIV吸附靶细胞和在细胞内复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通过研究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等病毒增殖条件,筛选、优化了病毒增殖工艺。结果表明病毒最佳的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最佳接种量为1%,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2%,维持液中不添加0.25%胰蛋白酶,收获时间为病毒接种后72 h。LMH细胞是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较适合的病毒培养系统,为研制Ⅰ群4型禽腺病毒疫苗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浒苔多糖体外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的效果,用水煮醇沉法从浒苔中提取浒苔多糖粗品,细胞维持液倍比稀释后,以猪睾丸细胞(ST)为细胞模型,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试验,通过直接杀灭、抑制病毒复制和阻断病毒吸附3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浒苔多糖对ST细胞最大安全浓度为1.57mg/mL;浒苔多糖在体外对TGEV作用2h的最小杀灭浓度为0.2mg/mL,作用4h的最小杀灭浓度为0.1mg/mL;浒苔多糖浓度越高对TGEV复制的抑制作用越明显,TGEV感染细胞时间越长,对TGEV复制的抑制作用越低,抑制TGEV复制的最小浓度为1.57mg/mL;浒苔多糖对TGEV吸附ST细胞阻断作用的最小浓度与浒苔多糖作用于ST细胞的时间有关,2h为0.393mg/mL,4h为0.2mg/mL。浒苔多糖在体外对TGEV具有直接杀灭和阻断吸附的作用,为浒苔多糖抗病毒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方法,测试了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的最大安全浓度。结果显示:药物在高浓度时,对CEF细胞表现出毒性,在中、低浓度时对CEF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对CEF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分别为375μg/mL和187.5μg/mL。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金丝桃素可溶性粉抗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MDV)的作用机制,试验过程中采用先给药后接毒、先接毒后给药和同时给药接毒3种不同的途径,分别在72、96、120 h观察病毒致牛肾原代细胞(MDBK)的病变(CPE)情况.结果表明,病毒的TCID50为10-6/0.1 mL,金丝桃素可溶性粉的TC0为2.5 g/L;药物质量浓度在0.3~2.5 g/L范围内同时给药和接毒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单层完整,视野中未见大量圆细胞或死细胞,而其余2种给药途径细胞病变明显.结果提示,金丝桃素可溶性粉对BVD-MDV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细胞培养的方法,测试了新兽药"芪蓝抗毒饮"及其主要成分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中的最大安全浓度。结果显示:芪蓝抗毒饮原药、总多糖和总萜类化合物在高浓度(分别大于1 000μg/mL、1 000μg/mL和5 000μg/mL)时,对CEF细胞表现出毒性,在中、低浓度(分别为250~7.81μg/mL、250~31.25μg/mL和125μg/mL)时对CEF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其中芪蓝抗毒饮原药和总多糖的毒性较低,其安全浓度都为1 000μg/mL;总萜类化合物毒性较高,其最大安全浓度为500μg/mL。采用细胞破坏率评价时,药物的最高无毒剂量一般比上述最大安全浓度低1个稀释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