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园林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促进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能力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农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生态学”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与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脱节、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系、任课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核心教学内容,增加实践应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案例式教学,增加专题讲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考核方式应采取期末笔试结合自主学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与作业完成情况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要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完善。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能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风景园林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博士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教研团队在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①课程教学在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受到忽视;②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脱节;③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改革措施:①明确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的;②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③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解析环境微生物图谱的能力。基于本次教学改革提出三点建议:①进一步优化教学案例,以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②在课程教学的图谱案例选择、生物组学技术的前沿性与实用性方面还需要加强;③融入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针对传统"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缺乏、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的优化途径。一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内容,以实际案例为抓手,从课程教学准备阶段、实习案例认知阶段、实习成果展示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二是优化综合实习的教学资源,增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建立虚拟园林工程实验室,改造计算机机房、模型室,为学生开展综合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三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对综合实习内容的预习教学、综合实习案例的认知教学及综合实习成果展示教学,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四是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综合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课程预习报告》和《案例认知报告》以及实习案例的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采取的是教师团队评分、学生实习小组互评和小组自我评分3种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对学生在实习过程的评价,又兼顾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优化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匮乏,导致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基于此,山东农业大学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首次设置了风景园林学专业研究生选修课"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聚焦行业前沿科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课上采用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方法,课下搭建互动平台;课程考核重视过程学习,从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成绩。上述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不但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及良好综合素质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风景园林教育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传统的以掌握施工图编制技能为终极教学目标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风景园林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工程"课程教学研究组基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教育观提出以"智技合一"理念为指导对"园林工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园林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定位"同质化"、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授课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课程教学研究组提出从以下方面入手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是明确以培养具备"大工程观"的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学特色;二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三是创新课程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引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由认知性实践、启发性实践、参与体验性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华南农业大学以"智技合一"理念为指导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及园林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结合2009年以来"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实践,对课程内容及其设置进行了改革。首先以"理论讲授+户外调研+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基础,通过优化,形成了模块式、单元式以及推演式等3种富有特点的教学方式;其次通过提升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达到加强学生对于植物空间属性、文化属性的认知能力,实现从植物材料的认知到规划应用综合能力的递进转换。  相似文献   

7.
"水工艺仪表与控制"是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目前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少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认知、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探讨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法:一是选取与"林"相关的教学案例;二是通过典型教学案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是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案例教学。课程教学结束后,针对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给排水专业已完成"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学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对案例式教学表示肯定;50%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通过林业工程相关案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高校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既是应对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及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2006级-2011级的"园林树木学"双语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探索了"园林树木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外语教学的比例、科学选择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专业思维能力,为其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势在必行。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木材化学"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方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4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一是选用经典的英文教材,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研究生运用英文的自主性,增加了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了研究生"以学促研"的热情,极大地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具有学科覆盖面大、综合应用及实践性强等特点。推行"林业工程学科进展"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是林业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概述了"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单一,优秀教学案例所占比例偏低;教学内容更新慢,有些内容与现有的企业生产技术脱节;实践教学环节偏少,需要建设以实践为特色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提出了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案例的结构设计、案例库的构建、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教学实践。教师通过经典案例教学将"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园林学科,承担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责任,而GIS技术的引入能够满足新时代风景园林学科宏观发展的需求。结合国内外风景园林领域GIS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GIS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提出了GIS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一是要明确GIS技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二是要优化GIS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三是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五是围绕专业方向进行GIS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六是课程考核应采取考查的方式。通过GIS技术类课程的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成果,为高校风景园林学科GIS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现状,开展了研讨式教学在"水土保持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调整"水土保持学"教学内容、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改善教学综合考核制度、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学双方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应用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群的建设,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思路:首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发展方向优化教学内容,侧重课程体系之间的层次差异;其次应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用性;第三,应以案例教学为支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改革考核机制,突出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学生互动评价等。经过几年的建设,优化了风景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践能力,提高了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科学、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美术教育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素描风景画"课程属于专业绘画范畴,是衔接美术基础与设计的重要特色课程。该课程以创作性为核心展开系列美术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特点表现为以传统为根基,突出教师课堂示范演示以及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点,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开展课程教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在取得诸多教学成果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艺术表达设计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面向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管理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趋同、教学案例不够贴近企业实践前沿、教学活动的组织较为墨守成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引入前沿交叉知识的角度,探索"管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从引入的必要性、引入的具体内容、根据引入内容选择教学案例等3个方面,对如何引入"消费者参与产品定价""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等前沿交叉知识以完善"管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基于引入的前沿交叉知识改进"管理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根据"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的案例分析;并设计了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等4个教学活动组织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具有行业特色的教学案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考核不尽合理等问题,结合学科的林业行业背景特色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进、多元化课程考核的实施等4个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同时,从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基于"互联网+"优化教学模式、以CDIO理念为指导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等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实践。"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取得了以下良好效果:一是引入教师团队的林业监测科研案例和物联网前沿技术专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二是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翻转式课堂等,优化了课堂教学方式;三是增设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企业实习等,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四是建立全面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提升了其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同时针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为例,从工程案例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和实际工程综合训练3个方面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应利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第三,利用综合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对所学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满足了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要求,培养了高质量的环境工程实践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户外游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选修课,其课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设计理论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华中农业大学"户外游憩设计"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游憩场景认知—游憩理论引入—游憩主题辩思—游憩设计拓展"教学框架,探讨了运用体验式和情景式教学进行游憩场景认知、运用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进行游憩理论学习、运用研究式和讨论式教学开展游憩主题辩思以及运用任务式和自主式教学开展游憩设计拓展等多元教学方法。最后,从理论学习、课程实践效果、课程论文质量及课后学生反馈等方面阐明了课程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研究型创新人才的保障。"高等有机化学"是农林院校林产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以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等,归纳了课程教学存在的学时少、学生专业背景差距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首先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采用抽主线的方法精简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实例和科学发展前沿案例及辅助设计性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奠定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以学科前沿性专题讲座、"第二课堂"及多师联合授课等方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第三,以多种考核方式来检验教学改革效果。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改革后,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了林产化工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生态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生生态学思维、拓展生态文明认知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融合了生态学原理与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凝练了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以案例教学为主要途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讲授生态学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伦理与当代价值、生态逻辑与科学素养、生态智慧与文化自信、生态服务与空间正义、生态建设与社会责任等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对于塑造和谐健康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培育具有生态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