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脂肪酸转位酶(CD36)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能够促进长链脂肪酸转入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对细胞脂质代谢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CD36对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脂质效应,本试验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孵化了21日龄鸭胚原代肝细胞并进行培养,RT-PCR法获取鸭CD36基因序列,构建了携带HIS标签的pEGFP-N3-CD36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D36-His,脂质体法转染至鸭胚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His标签检测试剂盒测定CD36在2种细胞中的过表达量,探讨鸭CD36基因过表达与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脂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pEGFP-N3-CD36-His重组质粒在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均能发出绿色荧光,说明构建的载体转染成功;CD36过表达对2种细胞中脂质指标的影响相似,均与细胞中的甘油三酯(T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揭示CD36基因过表达可能引起2种细胞中脂质代谢活动的不平衡而引起脂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为进一步研究CD36基因对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Wnt10b对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利用RNA干扰技术,明确Wnt10b基因对山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设计合成山羊Wnt10b siRNA序列,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山羊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利用有效的siRNA序列干扰山羊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Wnt10b基因表达后,检测其对细胞分化及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获得有效的山羊Wnt10bsiRNA序列,转染山羊皮下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后,Wnt10b被显著干扰,其mRNA表达量分别下调63%(P0.01)和67%(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干扰Wnt10b基因可明显抑制山羊皮下和肌内脂肪细胞的脂滴积聚;且干扰Wnt10b基因后,在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C/EBPβ、PPARγ、SREBP1和Pref1基因出现极显著下调(P0.01),LPL出现显著下调(P0.05);而在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AP2和LPL基因出现极显著下调(P0.01),C/EBPβ出现显著下调(P0.05),Pref1出现极显著上调(P0.01)。本试验发现,Wnt10b基因可能通过调控C/EBPβ、PPARγ、SREBP1和LPL的表达来促进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通过调控AP2、LPL、C/EBPβ和Pref1的表达来促进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旨在筛选奶山羊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siRNA,揭示干扰该基因后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腺组织中扩增CREB基因完整的CDS区,进行序列分析和不同泌乳时期表达水平分析,合成靶向CREB基因的siRNA,利用荧光定量PCR筛选有效siRNA,并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1)克隆得到全长为984 bp的奶山羊CREB基因的CDS区(GenBank登录号:MK15807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该基因在奶山羊泌乳盛期乳腺组织的表达量为干奶期的1.93倍(P0.05)。3)成功筛选到靶向CREB基因的有效siRNA,干扰效率为72%(P0.01);并将其在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进行转染,通过qRT-PCR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干扰CREB基因后显著抑制了FASN、ACACA、SCD1、FABP3、LPL、CPT1B、GPAM和DGAT2基因表达量(P0.05),并显著增加了HSL基因表达量(P0.05);且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被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CREB基因在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很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对山羊的乳脂合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的过表达和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单的"胶原酶直接消化法"分离鹅胚胎肝细胞,得到的肝细胞纯度高,活性好;HE染色显示大量双核或多核细胞,细胞具有旺盛增殖分裂能力;肝脏特异性基因白蛋白基因检测显示所分离细胞为成熟肝脏细胞。该法操作简单、高效,是获得鹅原代肝细胞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有利于以鹅原代肝细胞为模型的体外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旨在筛选奶山羊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基因的siRNA,揭示干扰该基因后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qRT-PCR方法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腺组织中扩增CREB基因完整的CDS区,进行序列分析和不同泌乳时期表达水平分析,合成靶向CREB基因的siRNA,利用荧光定量PCR筛选有效siRNA,并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1)克隆得到全长为984 bp的奶山羊CREB基因的CDS区(GenBank登录号:MK15807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该基因在奶山羊泌乳盛期乳腺组织的表达量为干奶期的1.93倍(P<0.05)。3)成功筛选到靶向CREB基因的有效siRNA,干扰效率为72%(P<0.01);并将其在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进行转染,通过qRT-PCR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干扰CREB基因后显著抑制了FASN、ACACA、SCD1、FABP3、LPL、CPT1B、GPAMDGAT2基因表达量(P<0.05),并显著增加了HSL基因表达量(P<0.05);且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被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CREB基因在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很可能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对山羊的乳脂合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鸭LXRα基因对脂肪代谢的表达调控机制,本试验以pEGFP-N3为载体,构建携带HIS标签的LXRα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将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鸭原代肝细胞及PC3细胞,使用鸭HIS标签试剂盒测定LXRα基因在肝细胞及PC3细胞中的过表达量,分析该基因分别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各脂质指标含量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对鸭肝细胞及PC3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显示,LXRα基因在两种细胞中过表达与三酰甘油含量(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揭示了LXRα基因过表达对TG和HDL的合成代谢有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对TC和LDL具有反向调控作用,且在这两种类型的细胞中调控机制相似。这一研究结果将对今后深入研究LXRα基因在脂质代谢网络通路中的作用及解决鸭体脂肪过度沉积等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7,(2):42-46
为了探究Wnt11(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1)对鸭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可能与Wnt11相关的信号通路,采用体外分离培养鸭骨骼肌成肌细胞,脂质体介导siRNA(小干扰RNA)转染干扰基因的表达,q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变化,Ed U(5-乙炔基-2'-脱氧尿苷)染色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结果显示:干扰Wnt11的表达后,增殖相关基因CCND1(细胞周期蛋白D1)、CDK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Ed U阳性细胞数极显著降低(P0.01),处于S期的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当用Akt(蛋白激酶B)抑制剂处理鸭成肌细胞后,Wnt1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干扰Wnt11表达后,PI3K(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和Akt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提示:Wnt11在鸭成肌细胞增殖过程中有重要调控作用,Wnt11发挥调控作用需要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且二者间存在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了解雏鸭肝炎病毒感染后鸭CD8α基因及其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对3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金定鸭雏鸭感染雏鸭肝炎病毒(DHV),构建雏鸭肝炎感染实验动物模型,对雏鸭肝炎病毒发病组、未发病组和对照组的胸腺、肝脏、脾脏、肺、肾脏、大脑、小脑等组织CD8α基因及其信号通路上MHCⅠ、MHCⅡ、TNF-α等基因进行RT-q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攻毒组(发病组和未发病组)扩增出DHV 3D基因的保守区域特异性条带,表明成功构建了雏鸭肝炎感染模型CD8α基因,RT-qPCR结果显示,CD8α、MHCⅠ和MHCⅡ基因在发病组各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调,在未发病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而TNFα在发病组和非发病组的肝、脾、肺和肾等组织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调。研究揭示了雏鸭肝炎病毒感染后CD8α基因及其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duCD8α基因在细胞免疫中表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游离脂肪酸对原代培养奶牛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探讨游离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对体外培养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选择培养48 h的奶牛原代肝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0、0.6、1.2、2.4 mmol/L)继续培养12 h,每个浓度5个重复。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EFA对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甘油三酯检测试剂盒检测NEFA对奶牛原代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6、1.2和2.4 mmol/L NEFA组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SREBP-1c的蛋白表达水平在NEFA浓度为1.2和2.4 mmol/L时显著降低(p0.01),同时,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在NEFA浓度为0.6 mmol/L时即显著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EFA可以损伤体外培养奶牛原代肝细胞脂代谢信号通路,增加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以改进的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的肝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含油酸钠0,0.10,0.25,0.50,1.00 mmol/L的培养基对其诱导处理12h,通过油红O染色和测定细胞内TG(甘油三脂)含量判断肝细胞脂肪蓄积情况,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和测定细胞培养液中ALT、AST的活性判断细胞活性和损伤程度,选取油酸浓度较为适中的组别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油酸钠对肝细胞PPARα,SREBP-lc和ChREBP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消化、纯化获取高纯度、高活性的肝细胞;生化指标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0.25mmol/L油酸钠在诱导肝细胞12h后对肝细胞损伤较小,肝细胞保持较高活性,且脂滴较明显。电镜观察结果显示:0.25 mmol/L组肝细胞线粒体空泡化严重,糖原颗粒较少的现象符合临床脂肪肝病理现象;关键脂氧化基因PPARα的表达水平升高,脂合成基因SREBP-1c、ChREB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油酸钠诱导奶牛肝细胞12h时,0.25mmol/L浓度的油酸钠为最佳建立体外奶牛脂肪肝细胞模型浓度。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鸡原代前脂肪细胞为实验材料,探讨A-FABP基因在鸡脂类代谢过程中的功能以及该基因与脂类代谢相关7个基因间的调控关系.利用A-FABP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对该基因进行干扰和过表达,分别在干扰和过表达后24、36、48、60和72 h时检测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干扰A-FABP后,鸡前脂肪细胞中PPARγ和perilipin基因的表达量在24和3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在48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8和72 h时,E-FABP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过表达A-FABP后,鸡前脂肪细胞中PPARγ和perilipin基因的表达量在24和3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所有检测的时间点E-FABP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结果显示,在前脂肪细胞中,鸡A-FABP表达量的变化影响PPARγ、perilipin和E-FAB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lncRNA-LRTN4RL1-AS/miR-27a-3p/PPARγ轴在奶牛乳脂合成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MECs)为试验对象,对处理组与对照组进行3个生物学重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WB(Western blot)、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检测、双荧光素酶报告等技术检测lncRNA-LRTN4RL1-AS对BMECs中甘油三酯积累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验证LRTN4RL1-AS-miR-27a-3p-PPARγ存在内源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 ceRNA)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LRTN4RL1-AS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干扰LRTN4RL1-AS后显著抑制了BMECs的脂滴形成和甘油三酯积累(P<0.05),显著下调脂质合成相关基因CEBPα(P<0.01)、CEBPβ(P<0.01)和PPARγ(P<0.05)表达,且显著上调脂质分解基因HS...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揭示PDK4基因在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采集5日龄从江香猪背最长肌,采用Ⅱ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根据克隆得到的PDK4基因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单链siRNA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经退火后形成双链,连接pLVX-shRNA2-Puro载体,重组质粒采用双酶切及测序进行验证。针对干扰载体转染培养的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结果显示,原代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约4 h开始贴壁,24 h后细胞形态均一,贴壁牢固,第5天汇合呈单层细胞,基本铺满培养板;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设计合成的4对siRNA干扰序列与载体质粒均连接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PDK4基因的干扰载体,并可成功转染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干扰载体可有效减少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前体脂肪细胞中PDK4基因mRNA的表达,最佳干扰效率可达81.90%。本试验成功培养了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构建并得到了PDK4基因的最佳干扰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DK4基因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江香猪PDK4基因干扰载体的构建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揭示PDK4基因在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采集5日龄从江香猪背最长肌,采用Ⅱ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根据克隆得到的PDK4基因序列,利用在线软件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单链siRNA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经退火后形成双链,连接pLVX-shRNA2-Puro载体,重组质粒采用双酶切及测序进行验证。针对干扰载体转染培养的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最有效的干扰序列。结果显示,原代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约4h开始贴壁,24h后细胞形态均一,贴壁牢固,第5天汇合呈单层细胞,基本铺满培养板;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设计合成的4对siRNA干扰序列与载体质粒均连接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了PDK4基因的干扰载体,并可成功转染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干扰载体可有效减少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前体脂肪细胞中PDK4基因mRNA的表达,最佳干扰效率可达81.90%。本试验成功培养了从江香猪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构建并得到了PDK4基因的最佳干扰载体,为进一步研究PDK4基因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野生型p53诱导磷酸酶1(WIP1)基因与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系,以期为猪优质性状育种提供新基因素材。【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合成的WIP1基因的3对siRNAs (WIP1-790、WIP1-893和WIP1-1845)和阴性对照NC-siRNA分别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IP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siRNA的干扰效率。然后利用筛选到的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敲减WIP1基因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siRNA敲减细胞和NC-siRNA细胞不同生长时期(0、12、24、48、72、96和120 h)的增殖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2种细胞24和48 h的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对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和NC-siRNA组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定量法评估成脂分化效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IP1基因在21日龄、8周龄和6月龄小鼠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和性腺脂肪组织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基因干扰试验结果显示,3对siRNAs对WIP1基因的表达均具有极显著的干扰作用(P<0.01),其中WIP1-790的干扰效率最高,达到了70%以上。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NC-siRNA组相比,WIP1-790干扰组细胞的增殖速率在各生长时期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细胞周期基因Cyclin B1和Cyclin D1的表达量在24和48 h均极显著下调(P<0.01)。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与NC-siRNA组相比,WIP1-790干扰组细胞在成脂分化第8天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脂滴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PPARγ、C/EBPα、FABP4、SCD1等标记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WIP1基因在8周龄和6月龄小鼠的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1日龄小鼠(P<0.05;P<0.01),且在6月龄小鼠的性腺脂肪组织中,WIP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1日龄和8周龄的小鼠(P<0.01)。【结论】WIP1基因通过调控Cyclin B1、Cyclin D1和PPARγ等细胞周期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3T3-L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参与小鼠脂肪沉积过程,结果可为深入解析WIP1基因调控脂肪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优化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 siRNA最佳转染条件,筛选最佳siRNA干扰片段,进而实现对Smurf2基因的瞬时沉默,为研究Smurf2基因在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hathy,AAN)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并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转染介质,将Smurf2 siRNA转染入RTECs;通过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量及Real-time PCR反应优化转染条件,转染后Real-time PCR检测mRNA表达抑制率。CCK-8法检测Smurf2 siRNA复合物对RTECs活性的影响;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位点Smurf2 siRNA对Smurf2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Lipofectamine TM 2000与siRNA比例为1.5 μL∶30 pmol时,转染效率最高,为70%~80%;Smurf2-619 siRNA干扰效果最明显;与正常组相比,转染siRNA组的Smu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最终确定了Smurf2 siRNA最佳转染条件,其中Smurf2-619 siRNA对Smurf2 表达的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RNA干扰INHα基因对绵羊颗粒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抑制素对绵羊颗粒细胞的局部调节作用,为今后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奠定基础。选用1.0~1.5岁的小尾寒羊,从卵泡(3~7mm)中分离培养颗粒细胞,将siINHα和siNC(阴性对照)转染颗粒细胞,以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Control),利用脂质体介导法进行转染,荧光定量RT-PCR检测INHα基因的沉默效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siRNA转染绵羊颗粒细胞48h后,INHα基因的沉默效率达85%以上。与阴性对照相比,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D1和CyclinB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0.2倍和0.7倍(P0.05),而p21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了0.9倍(P0.05);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促凋亡因子Bax、p53和Caspase3的mRNA表达量分别升高了1.8倍、3.6倍和0.4倍(P0.05),而抗凋亡因子Bcl-2mRNA表达量不受影响,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与阴性对照相比,细胞周期的分布显著改变,干扰组G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表明,INHα作为绵羊颗粒细胞中关键的调控因子,通过调控绵羊颗粒细胞的生长和凋亡参与调控绵羊卵泡排卵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鸡胚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49-354
选取不同日龄的SPF鸡胚进行骨架染色,确定软骨最佳取材日龄为15日龄,分离关节软骨,采用胰蛋白酶和Ⅳ型胶原酶两步消化法获取软骨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阿利新蓝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软骨细胞标志性基因表达来鉴定分离培养的软骨细胞。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软骨细胞3~5 d时增殖较快,阿利新蓝染色阳性,能够表达sox9、colⅡ、acan、vegfA和mmp13等不同分化阶段标志性基因,且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晚期表达基因vegfA和mmp13 mRNA表达上调。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鸡胚软骨细胞具有软骨细胞表型,可作为家禽骨骼及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研究模型。本试验旨在建立鸡胚原代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以期为家禽骨骼及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