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正自1971年被发现、培育以来,广东农垦红江农场生产的"红江牌"红江橙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质产品、名牌产品,获得农业科技进步奖项。同时,红江橙的生产基地——红江农场也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红江橙最佳的生长的环境。红江橙一度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时的"国宴佳果",有着"中国橙王"的美誉。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红江橙种植业达到鼎盛时期,种植面积最多时达60万亩,年出口量近万吨。可惜好景不长,由于黄龙病的危害,短短几年时间,红江橙几乎毁灭,到1996年,红江  相似文献   

2.
正剪下果,剥开皮,放入口,一股清香沁透心脾,一阵甘甜拥抱味蕾,这便是国宴佳果、农垦优品——红江橙历久弥新的诱人魅力。经过40多年的不断培育、提纯,红江橙因其皮薄光滑、果肉橙红、肉质柔嫩、多汁化渣、甜酸适中等特点,先后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以及"广东名果""广东最具年味农产品""首届养生奥斯卡十大养生产品"等荣誉。  相似文献   

3.
红江橙"一品多牌"弊端分析与名牌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江橙又称红橙,于1971年在广东省廉江县国营红江农场由变异植株芽接逐步培育而成。以果大、皮薄、肉质鲜嫩且呈橙红色、多汁易化渣、甜酸适中而闻名,先后3次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优农产品,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被列为国宴佳果,素有“橙子皇后”、“果王”之美誉。其发源地——广东省廉江市被命名为“中国红橙之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 ̄(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红江橙接穗,选育出“5-7-76”优良变异株系。该株系每果种子数为1.53粒,单果重达140g,且产量和品质均保持原种红江橙的优良特性.对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是由于辐射引起花粉败育,出现染色体不联会的  相似文献   

5.
红江橙果实与叶片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江橙”是甜橙(Citrus sinersis(L.)Osbeck)与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嫁接嵌合体。出现橙型红肉果、橙型红黄肉嵌合果、嵌合桔变果三种变异类型的果实。另外还出现橙型黄肉果、桔变果二种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果实。同时,橙型红肉果、橙型黄肉果、桔变果的果实性状与各自的叶片性状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生产上运用这些叶片性状可以从苗期开始准确地判别红江橙的变异植株,淘汰回复到两个嫁接成分的植株与枝条。  相似文献   

6.
正12月8日上午,湛江农垦集团在红江橙原产地红江农场举行2017正宗红江橙采摘节暨分选加工中心启动仪式,八方宾客慕名而来。现场,红江农场引进的国内先进橙类筛选分级生产线和一条糖度检测生产线能够按照红江橙大小、颜色、甜度、水分等自动分类,湛江农垦在红江橙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生产加工方面又迈上新台阶。在橙类筛选分级生产线上,新鲜采摘的红江橙经过小箱卸果机、杀菌水池、提升机、清洗机、热  相似文献   

7.
以嫁接嵌合体红江橙为材料,在扫描电镜上观察了红江橙及其分离出来的4种变异类型的叶、果表面及其切面的结构.结果表明,红江橙的叶面与其分离出来的黄肉果和橘变果有较大差异,红江橙果皮切面海绵层介于黄肉果与橘变果之间,而从果皮的切面发现表皮层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呈长形方格状,与紧接其下的海绵层具有较大的、圆形蜂窝状的细胞明显可分.作为同质体的黄肉果和橘变果,则未能观察到这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嫁接嵌合体红江橙为材料,在扫描电镜上观察了红江橙及其分离出来的4种变异类型的叶、果表面及其切面的结构。结果表明,红江橙的叶面与其分离出来的黄肉果和橘变果有较大差异,红江橙果皮切面海绵层介于黄肉果与橘变果之间,而从果皮的切面发现表皮层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呈长形方格状,与紧接其下的海绵层具有较大的、圆形蜂窝状的细胞明显可分。作为同质体的黄肉果和橘变果,则未能观察到这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9.
花都无核红橙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红江橙接穗,选育出“5-7-76”优良变异株系,该株系每果种子数为1.53粒,单果重达140g,且产量和品质均保持原种红江橙的优良特性,对花粉育性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是由于辐射引起花粉败育,出现染色体不联会的单价体,而产生二倍体水平的无核突变体。  相似文献   

10.
红江橙是我国柑橘的名特优品种,由于黄龙病的蔓延栽培面积持续下滑,近几年各级政府和群众下力气恢复红江橙产业,但目前红江橙苗木供应紧张,而传统的红江橙嫁接一般多在春秋进行,为加速红江橙种苗繁育速度,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不同方法于2014年进行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嫁接红江橙,并取得成功,打破了夏季不嫁接红江橙的传统,为恢复红江橙产业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红桔砧木和柠檬砧木6年生红江橙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了不同低温贮藏对不同砧木红江橙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砧木红江橙低温贮藏均可显著降低失重率和腐烂率,其中,5℃效果最好,红桔砧木和柠檬砧木红江橙的失重率比对照分别降低72.29%和72.09%,柠檬砧木红江橙的腐烂率比对照降低81.3%。不同低温贮藏条件不同程度地延缓了红红橙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果实硬度的降低,以5℃效果最好,其次是10℃。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黄龙病(HLB)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柑橘生产为害较重。为了明确柑橘黄龙病在红江橙果园中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进一步为柑橘黄龙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采用Nested PCR分子检测技术,于2016~2018年对湛江农垦红江橙主产区具有黄化、斑驳等症状的305个红江橙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05个红江橙叶片样本中,HLB的阳性检出率为53.1%;其中红江农场38队红江橙果园黄龙病的阳性检出率为55.6%,广垦(湛江)红江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横江红江橙果园黄龙病的阳性检出率为48.6%。柑橘黄龙病已在湛江农垦红江橙果园普遍发生,生产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毛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29-231
分析了红江橙市场营销现状,阐述了红江橙走品牌化营销的必要性,提出了红江橙品牌化经营对策,即要走经营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实施具体化等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无核红江橙和普通有核红江橙为试验材料,对其花粉育性、成熟胚囊结构以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无核红江橙花粉出现败育的现象,花粉的生活力和发芽率显著降低,花粉的畸形率显著升高,花粉育性属于低育型。(2)无核红江橙胚囊发育是正常的,具有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3)无核红江橙胚胎发育也出现败育的现象,授粉后4周胚体开始退化,授粉后6周胚乳出现退化,授粉后7周胚胎完全退化消失,最终形成无核果实。综合分析,花粉败育和胚胎败育是无核红江橙无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红江橙种植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种植面积逐渐加大,很多果农们在种植红江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例如说很多还没有投产就出现的黄化死亡等。本文通过讲述红江橙的由来,并探讨红江橙丰产栽培技术以及几点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红江农场是红江橙的发源地。红江橙果大皮薄、鲜艳有光泽,肉色橙红,果肉柔嫩,化渣多汁,甜酸适中,风味浓郁,诸多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热爱,是中国名牌产品之一。红江橙属喜水怕浸,喜光怕旱芸香科作物,对水分要求较高,传统的种植大部分采取耐寒性的红桔做砧木,这导致在干旱条件下,红江橙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因为本文研究了微喷灌和膜下滴灌对红江橙的果园生态及根系生长试验,旨在为红江橙增产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7.
情系红江橙     
正只有亲口尝过的人,才说得出红江橙与其他橙子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最早接触红江橙是1995年12月。那时我刚从橘子之乡的湖南耒阳调入湛江农垦不久。一天,在《南方日报》跑农口线的记者、我的同乡王福荣突然打电话来,说他上年在广州买了点红江橙,与朋友一起分赏,感觉橙子不像原来那么有味道了。他问我:是红江橙果树老化了,还是橙子变味了?恰好是红江橙上市的季节,他提出和我一起到红江  相似文献   

18.
红江橙的果皮结构与裂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红江橙与暗柳橙、红江橙树冠外围和内荫果实以及同一红江橙果实的阴面与阳面相对比,其果皮组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是造成它们彼此之间裂果差异的重要原因。叶面喷施钙、GA3、2,4-D能改变红江橙的果皮结构,减少裂果。果皮的组织结构可作为衡量裂果抗性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绿色红江橙的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园地、种植、收获、加工贮运等环节。从系统论角度,阐述了绿色红江橙生产的基本思路、橙园园址选择、苗木的培育、橙园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和绿色红江橙的采收贮运等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20.
琼中绿橙从1988年引进已经走过22年,这期间,琼中绿橙先后经历了“加钗橙”“琼中红江橙”、“琼中红橙”和“海南绿橙”等不同叫法。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受理了“琼中绿橙”的注册申请,2006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