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理念是科教融合理念的再创造,更加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与社会生产需求的结合。基于产教融合制定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遵循培养目标体现“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培养模式体现“政用产学研”多元化培养、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对学位授予标准进行等级划分等原则,注重学生扎实、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完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择优选取华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等地区的9所高等农林院校和1所林业科研院所作为研究对象,从林学一级学科2018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学制与最长学习年限、课程学习要求、培养环节及其要求、毕业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对现行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指出部分培养单位存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培养模式单一、学位授予标准“一刀切”现象严重等问题。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围绕“落实研究生主体地位,挖掘研究生个体潜能,实现政用产学研的融合”,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建议,即以一级学科为主、二级学科为辅构建课程体系,构建多样性与灵活性协同的培养模式,实行特色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学制,制定差异化与定量化结合的学位授予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我国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尚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培养质量为导向对原有的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考虑专业特点又适应特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的关键。为此,针对华中农业大学林业专业硕士在校生、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公共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小型私密网络课程、技能课程)、学术训练、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就业倾向、培养环节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问卷调查;从就业基本情况、用人需求和薪资待遇、专业技能培养、从业资格等方面,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实践技能训练不足、学生与导师之间互动不够、对林业行业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与用人单位对林业专业硕士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等有较高的要求以及注重毕业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敬业精神、社交能力等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从林业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分配改革、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导师与学生间互动机制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选题管理、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质量提升等8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大力发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构建既符合专业特点又适应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林业专业学位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以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构建"课程学习—职业实训—论文答辩"模块化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具体包括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以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为着眼点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学位论文的选题、形式和要求、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为着眼点的学位论文环节的改革。同时,从建立校企联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实施双导师制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管理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特别是对导师的组成与职责、聘用与考核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为提高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特点,河北农业大学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完善考评管理机制,突出创新能力,提高论文水平。通过几年的实践,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从生源选拔优质化、培养方案实践化、基地实践全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论文督导全程化等方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六化”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研发、推广、实践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校企协同联合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工作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明显、"双导师"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研究生的培养"知""行"分离、常出现研究生学习的课程知识与在企业开展的科研实践中需要的知识不匹配的现象。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类研究生与企业需要人才的匹配度,探讨了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途径:一是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内涵建设,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三是通过项目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四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逻辑思维;五是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六是构建校企联合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成果导向、创新引领"下的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方式可以取得校企双赢的效果,提升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从生源选拔优质化、培养方案实践化、基地实践全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考核评价制度化、论文督导全程化等方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六化"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研发、推广、实践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基于学科的内涵,开展了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根据林业信息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凝练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林业""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控制""CPS技术与林业服务物联网"和"高性能计算与多媒体支撑技术"4个学科研究方向,并明确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构建了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导师团队指导、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完善奖助学金设置4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最后,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综合体制改革,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与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而地方普通高校开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所占比例高、学位授予权点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趋同,定位模糊;报考人数不足,生源质量堪忧;导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环境;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低等。为此,地方普通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首先,对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其次,实施轮转实习和师生双向选择,以稳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提高生源质量。第三,组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加强地方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突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了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打造研究型教学团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能力,实现了教学、科研“双馨”;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与精湛的专业技能并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要符合课程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内涵建设,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实施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国家和行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主创设计师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灵魂人物,也是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理想的目标岗位。从专业角度看,主创设计师需具备方案构思、方案表现、项目成本控制、工程实践经验等专业能力;从岗位需要的角度看,主创设计师需具备创新思维、调查分析、解决问题、领导及协作、表达沟通等岗位能力。针对我国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专业能力、轻岗位能力”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以及“缺少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等问题,在参考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途径:首先应构建“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要具备专业能力,也要具备岗位能力;其次应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典型案例、学科竞赛、学术论文写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双能力”;最后,应建设高水平的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升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基于3年的培养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导师配置和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职业导向不明显、研究方向过于综合、导师配置模式不合理、学位论文(设计)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分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的具体标准并完善相关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的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急需与时俱进。以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缺少衔接、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对外交流合作有待深化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提出了改革措施:一是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三是要建立科学的专业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要不断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构建"一带一路"机械工程领域学科联盟组织,开展多元化科研合作。通过改革,可以促进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环节的落实以及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在阐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通过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提出要从导师指导环节、学生选题环节落实培养环节;提出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并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以构建培养质量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美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开展林科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很多,在培养模式、学制、培养过程及培养环节上各校不尽相同,但都非常重视培养质量。加州大学和耶鲁大学林科研究生教育较突出地反映了美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一、培养模式多样 美国林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和联合培养等形式。加州大学自然资源学院设有生态学、林业科学、昆虫生态学、资源制度政策管理4个学科的硕士(M.S.)科学学位,同时设有林业专业硕士(M.F)学位。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设有环境管理、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的科学学位,也有林业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林业行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实践教学是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相关企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江西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实施了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导师队伍建设、探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类型、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等,开展了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时,针对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及基地建设实践中面临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缓慢以及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等问题,提出完善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包括加快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制定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建立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构,完善基地建设合作机制;建立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校企联合培养艺术硕士研究生是以培养方案为依据,由校内外导师组成导师团队,在一定保障措施基础上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自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艺术硕士研究生以来,与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获得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双丰收;教师的科研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获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向从学术型逐渐向应用型的转变,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在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调查显示,北京林业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方向是正确的,培养体系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硕士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类课程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首先明确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其次,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动态化的课程结构体系;第三,加强互动式的教学;第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完善后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提升了教学效果,使专业硕士具备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林业经济分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企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有效地提升了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同时,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互动教学以及校企联合培养也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包括入学条件、培养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负责制等)以及课程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对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在昆虫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的异同点进行了总结。基于此,对中国昆虫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借鉴美国成功办学经验的建议,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形式,培养综合能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成效;树立市场意识,开展国际合作等,以期提高中国昆虫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是基于实践报告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调研报告,向湖北7所高校的学术型研究生投放调查问卷来为找出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并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探查学术型硕士的科研能力提高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学为例,了解当前研究生教学与奖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华中地区学术型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推动华中地区研究生教育的进步与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