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山东省及全国各地的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奶牛数量急剧增加,较大、特大的奶牛养殖场不断出现,但奶牛的优质饲料供应短缺问题是当务之急。特别是优质饲草料短缺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尤以优质蛋白饲料缺乏更为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外奶牛高产、健康和利用年限长、奶质佳的主要经验在于常年饲喂优质粗饲料,如禾本科和豆科牧草以及各种籽实青贮。  相似文献   

2.
我国奶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发展中不可避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奶牛养殖布局集中在北方,生产水平较低,产品结构固态奶比重偏高,许多地方特别是较偏远的广大农村无法得到保鲜奶,消费者花钱较多,食用的乳制品质量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乳业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我国奶源紧缺,人均乳品消费量极低,产业政策鼓励奶源基地建设,国际市场逼中国发展奶牛养殖。因此我国奶牛养殖前景看好,奶业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优质饲草料短缺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尤以优质蛋白饲料缺乏更为突出。目前,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量已超过2 000万t,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外奶牛高产、奶质佳、健康和利用年限长的主要经验在于常年饲喂优质粗饲料,如禾本科、豆科牧草及各种籽实青贮。而我国奶牛饲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精料喂量相对过高,进而导致奶牛代谢病发病率较高,限制了奶牛遗传潜力的发挥;而粗饲料广泛应用的是玉米  相似文献   

4.
我国耕牛总数超过1亿头,主要分布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耕牛乳改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奶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全国奶业布局、提高奶类总产量和乳品质量、丰富我国奶牛品种及促进资源节约型奶牛生产模式的建立,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我国奶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快奶牛产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奶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奶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制约着我国奶牛产业化进程。笔者就目前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快奶牛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已进入依靠科技进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新时期.为此,需要着力解决好制约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本文将围绕现代奶业建设,从分析产业属性入手,讨论现代奶业建设的方向、重点、路径等问题,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1 奶牛养殖的特点 1.1 节省资源利用 奶牛养殖的资源节省潜力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4吨奶牛的资源节省潜力已经相当于现代家禽业的水平,而现代奶牛的单产很容易超过7吨,因而在资源利用节省潜力方面,奶牛业具有其他养殖业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饲用血粉的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资源尤其是蛋白饲料资源普遍贫乏。近年来由于鱼粉价格上涨,货源紧缺,开辟新的蛋白饲料资源、积极寻找代用品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畜禽鲜血年资源量达2300万吨,可供制成血粉50万吨以上。血粉的营养丰富,含粗蛋白质约84.5%,水分约8.2%,无氮浸出物约4.9%,灰分约4.5%,粗脂肪约1.1%,是大有前途的动物性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8.
奶业发达的国家通常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优化奶业的整体运转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一个强大的奶业资源数据库上的。资源数据库应该包括奶牛群资源、特色资源(即与奶牛群相配套的特色资源)、市场的供求资源和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保健》2005,(8):56-56
在一轮轮奶牛进口热中,为避免劣质洋奶牛涌入国门,解决奶源瓶颈,农业部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资源、加工等条件,现已确定出五大奶业产区,分别是大城市郊区产区、东北奶业产区,华北奶业产区、西北奶业产区和南方奶业产区,奶源生产基地建设正式纳入了我国奶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一轮轮奶牛进口热中,为避免劣质洋奶牛涌入国门,解决奶源瓶颈,农业部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资源、加工等条件,现已确定出五大奶业产区,分别是大城市郊区产区、东北奶业产区,华北奶业产区、西北奶业产区和南方奶业产区,奶源生产基地建设正式纳入了我国奶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中。  相似文献   

11.
非粮型饲料资源在畜牧养殖行业的高效利用对缓解我国的粮食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非粮型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提高其在畜牧养殖行业的利用率。[方法]本文探讨利用复合益生菌对啤酒渣、棉籽、柠檬渣、花生秧等非粮型饲料进行发酵,检测其在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并以其中一种非粮型发酵饲料对140头荷斯坦奶牛进行30 d的饲喂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发酵后的非粮型饲料粗蛋白提高了3.24%,泌乳净能提高了6.43%。奶牛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非粮型发酵饲料时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提高了6.40%,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3.10%(P<0.05)。[结论]因此,非粮型发酵饲料可作为一种价格优廉、营养丰富的新型饲料资源应用于奶牛等反刍动物的畜牧养殖。  相似文献   

12.
绿色饲料产业的发展及其在畜牧业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建华 《草业科学》1996,13(4):51-54
从中国畜牧业中的饲料资源缺乏、传统的畜禽结构、农业种植业结构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绿色饲料产业将促进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一些当前发展绿色饲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具有发展苜蓿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如今苜蓿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甘肃省苜蓿产业的发展对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办法和有效途径.但目前甘肃省苜蓿产业还存在苜蓿种植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种植管理水平不高、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鉴于种植苜蓿的成本收益从根本上决定了甘肃省的苜蓿供给,通过收集甘肃省农户种植苜蓿、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数据,对3种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苜蓿纯收益和收益率最高且不断增长,因此甘肃苜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甘肃省苜蓿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苜蓿规模化种植、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和加强苜蓿品种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消费需求加大,畜禽养殖业得以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内饲料资源尤其是蛋白资源变得更加紧缺。在国外蛋白原料产量高、价格低的情况下,中国饲料业生产过度依赖进口,为了促进国内外饲料贸易的均衡发展,同时降低饲料成本,优化饲料生产结构,寻找和开发新型蛋白饲料资源是目前养殖业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之一。昆虫是一种生产资源,其蛋白质含量丰富,可替代部分蛋白饲料资源,如今昆虫饲料资源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黑水虻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资源型昆虫,具有繁殖快、食性杂、抗逆性强等特点,富含蛋白质、脂肪,并含有抗菌肽、甲壳素、月桂酸等活性物质,常应用于养殖生产。黑水虻替代饲粮中的蛋白质原料能够提高家禽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和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有对家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等作用。作者综述了黑水虻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特性及其对家禽生产应用的影响,以期为黑水虻的进一步资源化开发利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机理及标准化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全球奶业贸易大国.本文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对改良种用牛与冻精、牧草饲料、乳制品等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中国奶业贸易存在着进口集中度过高、贸易逆差严重、国内奶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奶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引导进口市场多元化、提高乳制品的质量、提升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认可度,在奶牛养殖...  相似文献   

16.
尿素作为最常用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在奶牛生产中广泛应用,如何能更有效地代替蛋白质饲料对于实际生产中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尿素在奶牛实际生产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奶牛作为草食家畜是现代社会满足人们奶制品需要的主要供应畜群,大力发展奶牛产业是破解饲料用量增量问题的首选之路。奶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良种,如何在奶牛良种培育中高效利用现有的优质奶牛资源,已成为奶牛产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奶牛优质资源挖掘、保护的重要性及资源利用思路进行探析,为陕西奶牛优质资源保护和加快良种培育进程提供参考,为加快节粮型草食家畜-奶牛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饲料资源缺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中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长远看,常规饲料已不能维持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是解决饲料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向日葵副产物营养价值较高、来源广、价格低,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饲料。向日葵副产物包括向日葵饼粕、向日葵盘、向日葵秸秆及葵花籽壳:向日葵饼粕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含量低,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可以提高奶牛乳汁的营养价值、促进肉牛生长、提高羊的瘤胃发酵效果;向日葵盘粗脂肪含量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促进肉牛增重,提高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及粗蛋白质、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向日葵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等矿物质元素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可以为肉牛提供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羊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葵花籽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提高奶牛日增重、肉牛饲料转化率。作者具体介绍了向日葵副产物饼粕、葵盘、秸秆、葵花籽壳的营养价值,以及目前它们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向日葵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Inadequat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eed resources are major constraints limiting milk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attle in Ethiopi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dairy cattle feed resources, feeding practices, the farmers’ perceived ranking of feed resources, causes of feed shortage, and coping strategies to feed scarcity in smallholder dairy system in selected district towns of Jimma Zone, Ethiopia. Data were obtained by interviewing 52 randomly selected smallholder dairy farmers using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and through direct observa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20 main feed types used by dairy farmers were identified and categorized into natural pastures, crop residues, green feeds, hay, agro-industrial by-products, concentrate mix, and non-conventional feeds. Overall, natural pasture (mean rank = 0.453), non-conventional feeds (0.307), cut green feeds (0.086), conserved hay (0.076), crop residues (0.049), and concentrate feeds (0.029) were ranked as the main feed resources in decreasing order of importance. Natural pasture grazing (92.2% of the respondents), hay (35.6%), and green feeds (29.4%)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ventional basal feeds used. Wheat bran (11.7% of the respondents) followed by commercial concentrate mix (9.4%), Noug seedcake (8.3%), grain (7.8%), and molasses (6.1%) were the concentrate supplements used. Overall, bulule-flour mill leftovers (67.2% of the farmers), bean and pea hulls (57.2%) and atella-local brew by-product (37.2%), enset (Ensete ventricosum, 34.4%), and sugarcane top (32.2%) were the non-conventional feeds available and used during feed scarcity. Barley and teff (Eragrostis teff) straws and maize and sorghum stovers were the main crop residues used in the dry seasons. Overall, 73.9, 12.2, 12.2, and 1.7% of the respondents practiced free grazing, zero grazing, semi-zero, and a combination of zero- and free-grazing systems, respectively. Over 84% of the respondents in the dry season and 50% in the wet season reported experiencing a shortage of feeds. Poor feed availability (73.9% of the respondents) was reported as the main causes of feed shortage followed by shortage of pastureland (7.8%). Increased use of bulule (55.6% of the respondents), crop residues (16.1%), non-conventional feed resources (14.4%), conserved hay (11.1%), purchased green feeds and concentrates (1.1%), and reducing herd size (1.1%) were the farmers’ adopted coping strategies to mitigate feed shortage. It is suggested that technic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feed resources is crucial to enable sustainable feed supply and boost milk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that are easy to adopt, feasible, and low cost are also needed to be developed in participatory manner.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粗饲料资源较差以及广泛存在的青贮铡切较长等现实问题,本研究旨在为制定适合于中国饲料资源条件的青贮以及不同生长和泌乳阶段奶牛的TMR分级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对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玉米青贮和TMR样品进行颗粒度筛分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并与美国宾州颗粒度分级筛(PSPS)的TMR颗粒度和日粮NDF推荐值进行比较。通过比对发现我国玉米青贮的饲料颗粒度普遍偏大,第一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远超过宾州筛3%~5%的推荐值。新产牛和高产牛TMR样品位于第一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绝大多数超过了8%,第二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比美国推荐值要低15%~25%,这可能是由于粗饲料(青贮和干草)颗粒度过长造成的。高产牛和新产牛日粮NDF含量处于35%~42%,基本上在美国宾州筛推荐的中低产奶牛日粮的NDF范围,这与我国的粗饲料资源有限、质量不高、粗饲料铡切长度有关。因而,我国牧场不能照搬美国宾州筛的TMR分级标准,而应根据我国粗饲料的国情,制订适合于中国饲料资源条件的青贮与不同生长和泌乳阶段奶牛的TMR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