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食叶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刺蛾、杨尺蠖、杨白潜蛾、杨黄卷叶螟等,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笔者在此介绍这几种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乡县杨树杨扇舟蛾大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又名杨天社蛾,1996~1998年连续在河南省新乡县大面积杨树上发生,以幼虫取食杨树叶片,1998年全县350万株杨树遭受为害,其中树叶被吃光的近250万株,呈现“夏树冬景”的景象,造成经济损失达2500万元。杨扇舟蛾在新乡县1a发生4代,以蛹在落叶中、树皮裂缝或村边墙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始见成虫,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00~400粒,卵多产于叶面,呈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性,吐丝连叶,聚集在叶苞内取食,幼虫稍大分散为害。第一代幼虫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出现,以后各代虫态叠置。…  相似文献   

3.
孙发仁 《昆虫天敌》1996,18(1):13-15
杨双尾舟蛾(Ceruraermineamenciana)又名杨二尾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国内分布较广,主要危害杨柳科树种〔1〕,能暴发成灾,严重发生年份,可将树叶食光,造成树木早衰枯死。1987年8月,在宁阳县汶河岸杨树林中地面上发现大量的杨双尾舟蛾幼虫破烂虫尸,有的虫尸仍以腹足附着枝条悬挂。病死虫表皮极易破碎,流出黄白色粘稠体液。从病区采回自然患病死亡的虫尸,进行分离鉴定,诊断病原体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研究报告1.材料和方法1.1多角体染色采用什维佐娃(Shvezova)法和杰姆萨法进行染色鉴别。1.2…  相似文献   

4.
杨扇舟蛾天敌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Cla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是杨树食叶害虫中分布广泛、发生面积大,危害濒繁、蔓延迅速的虫种。常爆发成灾。在短期内吃光叶片,对树木生长影响极大。近年来,在山东发生面积常高达百余万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利用天敌防治该虫,笔者于1998年。2000年对其天敌种类和作用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杨树对杨扇舟蛾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研究了表达Cry1A杀虫蛋白的中嘉8号杨树转Bt基因植株对杨扇舟蛾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幼虫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处理2d仅分别为10%和6.85%,处理4d分别增加到48.33%和27.93%,处理10d分别达81.67%和63.03%。此外,处理12d取食非转基因杨树幼虫化蛹率100%,而取食转Bt基因杨树幼虫的化蛹率仅为18.18%。组织切片观察表明,取食转Bt基因杨树叶片幼虫的中肠上皮细胞排列松驰,与肠壁基底膜分离,细胞界限较模糊,部分上皮细胞形成空泡。因此,初步认为转Bt基因杨树对杨扇舟蛾幼虫的抗性表现为毒杀作用和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分月扇舟蛾的天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丰  王文治 《昆虫天敌》1993,15(4):155-156
1989-92年初步查明该虫天敌17种。其中麻雀、灰喜鹊、舟蛾赤眼蜂、杨扇舟蛾黑卵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又名白杨天社蛾,主要为害杨树及苗木。近年来在衡水市连年大面积发生,严重区域树叶全部被吃光,极大地影响了本市的绿化工程和苗木生产。为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1997~2000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1为害在衡水调查发现,该蛾主要为害杨树及苗木,虫株率达72%,7~8月为害最烈,为害重的于8月底至9月上旬叶片全被食光,致使树势明显衰弱,影响生长。2生活史在衡水市1a发生5代,以蛹在茧内于土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蠋蝽防治几种林业害虫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1989年在吉林省双辽县实验林场调查,蠋蝽能捕食40种农林害虫。尤喜捕食榆紫叶甲幼虫,黄刺蛾幼龄幼虫,平均日捕食量分别为0.82头和0.72头。按益害比1:5释放蠋蝽防治榆紫叶甲幼虫及成虫、黄刺蛾幼龄幼虫和杨扇舟蛾幼虫,15天后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69.2%、39.9%、65.4%和41.6%。  相似文献   

9.
张波 《植物医生》2007,20(5):25-27
重庆市酉阳县杨树食叶害虫的主害种类为分月扇舟蛾。该虫1年发生5代,越冬代至第四代均能爆发成灾。分月扇舟蛾呈偶发、局部重发态势,其主要原因是食源丰富、气候条件不利、小气候复杂及防治水平提高等。  相似文献   

10.
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国内分布较广,能为害苹果、海棠、杏、枣、柿、核桃、柑桔以及杨、榆、柳、桑、刺槐等20多种植物,是林果上重要害虫之一。在山东主要为害枣和杨树。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仅剩叶柄和叶脉。刺蛾体表遍布毒毛,人体皮肤触及,立即引起红肿,痛痒异常。1981年8月作者在山东惠民县沙窝林场杨树林发现罹病死亡的幼虫,经分离镜检其病原体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茶褐袋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袋蛾(Mahasena colona Sonan)又名乌龙墨蓑蛾、茶褐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主要为害茶树,亦可为害榆、杏、刺槐、杨、葡萄等其他树木.  相似文献   

12.
邓向洪  朱欢 《江西植保》2009,32(4):176-176
2009年,江西省新建县实施造林绿化“一火四小”工程,栽植杨树266.7万株,面积3126hm^2,分月扇舟蛾的发生率18.4%。为保护环境、保护天敌,使害虫的发生危害处在一种可持续性控制的范围状态下,我们大量采用仿生制剂防治和杀虫灯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频振式杀虫灯在分月扇舟蛾的测报和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杨扇舟蛾中分离到一种痘病毒在湖北省潜江市汉江防护林带中,采集到自然罹病死亡的杨扇舟蛾幼虫。将虫体在磷酸缓冲液中研磨,纱布过滤后,用离心机差速离心3次,然后取沉淀的悬浮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大量的微小颗粒。然后将样品用碳和黄金旋转投影后,置日...  相似文献   

14.
舟蛾赤眼蜂自然越冬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坤发  杨瑞祥 《昆虫天敌》1998,20(3):106-111
舟蛾赤眼蜂在淮北地区自然界能安全越冬。该蜂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寄生柳毒蛾卵,卵粒寄生率为38.17%,以预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羽化率达97.23%。越冬代历期178 ̄182天。其越冬前的寄主是杨扇舟蛾卵、栎枯叶蛾卵和盗毒蛾卵,越冬后的最初寄主是栎枯叶蛾卵、柳天蛾(即蓝目天蛾)卵、杨二尾舟蛾卵、小杨天社蛾卵和双尾天社蛾卵。在其越冬前后转主期,野外适时人工补充寄主卵,可相应增加其  相似文献   

15.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是杨树上的食叶害虫,该虫常吃光整片杨树叶片,使杨树生长减缓、产值降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  相似文献   

16.
意杨害虫分蛀干、食叶和地下害虫三类,主要包括桑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东北大黑鳃金龟、云斑鳃金龟等。本文综述了意杨主要害虫的识别特征、危害特征、发生规律,为进一步加强意杨栽后管理措施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是吉林省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达羽化盛期,晚7~9时为羽化高峰。连续观察10个夜晚,发现未交尾的雌蛾,夜晚10~12时伸出外生殖器并分泌性外激素,对雄蛾产生性引诱力,持续2小时左右。当日羽化的雌蛾,其性引诱力最强,以后逐日减弱。为探讨利用黄刺蛾性引诱进行预测预报和生物防治的途径,1988~1989年在吉林省双辽县实验林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思政  黄桔 《植物保护》1981,7(4):22-22
竹舟蛾Bireta goddrica(schaus)亦称纵褶竹舟蛾,幼虫俗称竹蚕,竹青虫等,属鳞翅目舟蛾科。近年来在毛竹产区发生为害较重。据了解,毛竹上舟蛾为害在我国曾小面积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1961年于江苏宜兴县,发生面积2万亩,竹林死亡800余亩;第二次为1967年于湖南,发生面积达4万亩,竹林死亡800余亩;第三次为1973年于浙江省发生面积在千亩以上。在这三次中湖南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杨尺蠖、草履蚧和杨舟蛾是徐州市杨树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和为害日趋严重。目前防治上主要依赖于常规喷药防治技术。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喷药防治受防治机械的限制,往往难以取得预期防治效果;加之存在浪费农药、污染环境和大量杀伤害虫天敌等不足之处,导致“年年治虫、年年有虫”的被动局面。为解决杨树害虫防治的实际困难,笔者根据多年防治实践经验和杨树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成果,总结了一套实用的综合防治技术。1杨尺蠖、草履蚧等早春害虫防治技术  利用无翅杨尺蠖雌成虫和草履蚧若虫不能飞翔,只能沿树干爬至树上为害的习性,重点…  相似文献   

20.
安徽阜南县生防所经过多年研究,初步明确了舟蛾赤眼蜂寄生于柳毒蛾卵内,以预蛹态自然越冬。从1974年以来,应用舟蛾赤眼蜂防治豆天蛾、玉米螟、稻苞虫等,计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