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搜集了有关西非的海洋渔业生产的许多文献,进行了综合归纳。重点介绍了西非渔场的主要特征、西非水域的海洋渔业生产。作者用表格的形式全面表述了西非各国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1985大西洋中东部渔区的渔业产量、西非沿岸国在西非水域中的渔业产量以及1985年大西洋中东部渔区的主要鱼类渔获量,这些基础资料,对我国发展远洋渔业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日本海洋渔业的抛弃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吝 《渔业现代化》1999,26(1):36-39
1 海洋捕捞渔业类型出于立法和统计目的.日本海洋渔业分为三类: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和沿岸渔业。这是基于渔场、渔具渔法、主捕对象和渔船尺寸综合分类的。远洋渔业由远洋拖网、东海拖网、在中太平洋和印度洋鲣和金枪鱼大中型围网、北太平洋延绳钓和刺网、远洋金枪鱼延绳钓、远洋鲣竿钓和远洋鱿鱼钓组成。近海渔业包括中型渔船作业、典型的例子是近海拖网、大中型围网(除捕捞金枪鱼外)近海金枪鱼延绳的和近海鲣竿钓。沿岸渔业由10GT以下渔船作业的定置网渔业和地拉网渔业组成。在这类渔业的每一个部门内、根据当地需要.捕捞全日本…  相似文献   

3.
毛里塔尼亚海洋渔业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大陆,西濒大西洋,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也是我国在西非的主要入渔国家之一。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毛里塔尼亚的渔业自然条件、渔业资源、渔业生产、水产品贸易、渔业管理、国际渔业合作的概况,以期为我国的远洋渔业企业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单拖是远洋渔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单拖渔业的迅速发展,除了要求有大功率的渔船、设计合理的网具外,还必须要有性能良好的网板相匹配,本文根据在几内亚渔场的生产经验,就网板的调整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目前我国北太平洋远洋鱿钓渔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面临产业基础薄弱、资源波动较大、高素质职务船员与主要劳动资源缺乏等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即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业务化应用鱿鱼渔场渔情信息服务系统;改进鱿钓渔具渔法,提高渔获效率;积极探索后备渔场和新兴渔场,实现鱿钓作业全年性生产;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为重点,建立海洋捕捞、后勤补给、加工利用、市场开拓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捕捞专业队伍和一支高水平的远洋渔业管理队伍,适应国际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我国北太平洋鱿钓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桁杆拖虾网渔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捕捞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东海区和浙江省海洋捕捞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浙江桁杆拖虾网渔业渔具的规格及特点,近年来浙江拖虾渔业的发展状况;分析研究了拖虾渔船的经济效益和劳动力构成,并对当前浙江桁杆拖虾渔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山东圣海渔业集团公司渔轮赴阿曼苏丹渔场生产中有关渔具使用研究的情况 ,简述了渔场自然环境 ,目前应用的捕捞乌贼效果较好的网具主要参数 ,重点探讨了渔具改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渔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我国自1999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并于2001年把"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渔业则早在1985年就组建了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并开赴西非海域生产,豪迈地跨出了"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经过30多年的风雨兼程,我国渔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一)远洋渔业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  相似文献   

9.
王文硕 《水产科学》1987,6(4):31-33
我国的大型渔轮远洋船队在985年秋冬已开始投入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渔业向远洋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现在这支船队正在逐步扩大,这对于我国渔业今后向远洋发展将有积极的意义,开拓远洋渔业,渔具、渔法和扑捞作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层拖网作业也是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渔具渔法之一。如“耕海”号在白令海、阿拉斯加海域的狭鳕生产,采用中层拖网作业时间是较长的,可见它在北洋生产远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全面概述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前景。其内容包括远洋渔业的类型、经营方式、渔具渔法、发展动向以及作业渔场可行性选择等。最后作者结合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情况,提出可开发远洋渔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传统渔业资源发生了变化,经济鱼产量下降,引起了有关行政、生产部门的关注,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已势在必行,实践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了解,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继1985年组队派船赴西非渔场,又于今年6月7日由舟渔651、652远征日本海开辟鱿鱼钓作业,这在我国渔业史上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拖网、围网渔业,是我省海洋捕捞业的主导作业,年产量占全省海洋捕捞年总产量的35.7—45.5%。十年来(1980-1989),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拖围渔业依靠科技进步,更新改造渔船设备,增大渔船功率,完善助航助渔及通讯仪器配套,加强渔具渔法研究,进一步开发利用了外海渔场资源,使该渔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年产量稳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捕捞业正面临着资源衰退和渔场缩小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不仅优质鱼类资源量锐减,而且鱼等低值鱼资源也已开发利用过度;另一方面,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在即,我国渔船在黄海、东海传统渔场的生产将受到很大限制,作业渔场至少减少1/3以上。这两方面的压力,不仅可能导致捕捞业滑坡,而且水产品冷藏加工、鲜销直运出口、塑料绳网制造、渔需物资供应、渔船修造等相关产业也可能受到很大冲击。可见,发展远洋渔业已成为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远洋渔业是集劳务、外贸、渔业于一体的综合对外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山东圣海渔业集团公司渔轮赴几内亚比绍海域生产过程中有关石斑鱼延绳钓渔具使用的试验情况,简述了渔场自然环境及目前应用的钓捕石斑鱼效果较好的延绳钓网具主要参数,重点探讨了渔具改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俞平 《海洋渔业》1987,9(1):3-6
<正> 我国的远洋渔业经过多年的酝酿、探索和准备,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83年以来,我国先后派出多批考察组去国外考察渔场资源、洽谈购买远洋渔船、商讨合作捕鱼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已开始在西北太平洋进行试验性生产,通过独资、合资、购买捕鱼许可证等各种形式,开始在西非和伊朗等海域进行远洋渔业生产,这标志着我国远洋渔业已揭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远洋渔业今后如何发展?我国的远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舟山市把发展外向型渔业列为渔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积极扶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努力开发、全市外向型渔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远洋渔业出现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势头。市远洋渔业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已开展了多项远洋捕捞合作项目。目前全市共有36艘渔船在西非、中南太平洋、印尼、日本海和北太平洋等国外海域进行捕捞生产,1994年地方远洋渔业捕捞产量达1  相似文献   

17.
塞拉利昂沿岸渔场生产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5月中旬,中国远洋渔业船队首航顺利抵达西非。本着“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与西非中部国家——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和塞拉里昂进行渔业合作,开创我国远洋渔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陈新军  许柳雄 《海洋渔业》2002,24(4):155-159
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起步,至今已有17年。经过16年的艰辛努力,远洋渔业从元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0年,我国从事远洋渔业的作业渔船共1719艘,作业渔场涉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水域,远洋渔业总产量为86.52万t,远洋渔业国外经营总收入达7.4亿美元。其中金枪鱼类产量2.98万t,占远洋渔业总产量的3.44%;头足类产量为33.05万t,占远洋渔业总产量的38.2%。作业方式从最初单一的拖网捕捞发展到目前的拖、钓、围等多种作业方式。远洋渔业的稳步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渔业地位,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减轻了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国内市场海水鱼的有效供应,提高了渔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我国渔业产业的进步,并带动了渔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上海远洋渔业新一轮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上海远洋渔业发展二十周年。20年来,上海水产集团积极贯彻“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由100多艘渔船组成的特大型远洋船队,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和西非、中东、南美、太平洋岛国等海域作业,形成了以拖、钓、围相结合的环球捕捞加工的生产格局,并在境外与10多个国家建立了渔业合作、合资、独资企业20多家,常年在外从事远洋渔业的员工1300多人,  相似文献   

20.
阳春三月,闽江下游,12艘新造和改装的600马力渔轮和一艘“海丰”冷藏运输船停靠在马尾渔港.她们肩负着发展我国远洋渔业,进行国际间渔业合作的光荣使命,即将远涉重洋,开赴西非了. 记者月初来到了这个远洋渔业船队的启航地. 起点由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组织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于3月3日,顺利汇合于历史名港马尾,这里是船队远航西非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