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的复种轮作与湖北省稻田耕作制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元生朝 《作物学报》1981,7(3):211-216
<正> 解放初期本省稻田耕作制度,以冬闲或绿肥加一季中稻(其中少数蓄再生稻)为主。其它如“麦—稻”、“油—稻”、“绿肥—双季稻”,“早水晚旱”或“早旱晚水”等复种方式,也有一定面积。此外,还有小面积的不规则的“稻—棉”隔年水旱轮作。五十至七十年代,稻田耕作制度改革主要是以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绿肥—双季  相似文献   

2.
对油稻稻三熟制改油稻双优两熟模式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乡县位于洞庭湖区西北部,常年稻田面积约26667hm2,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县,稻田耕作制主要是油—稻—稻、肥 (紫云英 )—稻—稻,比例约各半。近年来稻谷出现相对过剩,尤其是早籼稻米质量差,价格低,卖粮难,以油—稻—稻为主的“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作的稻田耕作模式,无法挖掘作物的质量潜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县把改革稻田种植制度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调减早籼稻面积,改油稻稻种植制为优质油菜和优质晚稻各一季 (简称油稻双优两熟模式,下同 ),1999年下渔口镇国兴村示范22.8hm2,获得成功,2000年全县推广面积达……  相似文献   

3.
<正>稻虾连作是根据淡水小龙虾适合于稻田生长的特点,在稻田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淡水小龙虾,以提高稻田生产效益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稻虾连作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施农药、节省劳力,并使水稻单产增加10%左右,是长江流域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在应用稻虾连作种养模式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3年开始在平塘县探索适合本县实际的耕作制度,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调整的目标。经过2003~2004年两年的实践,稻田“豆-稻-菇”三熟制模式高效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省蚌埠地区池塘泥鳅养殖起步较早,繁殖苗种总量省内领先,将泥鳅引入稻田养殖可以拓宽稻渔种养内涵,实现稻渔种养模式多样化,规避稻渔发展以虾为主模式单一市场风险。现就示范点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和田间建设1.稻田选择选择面积15亩,长方形,长宽比为5∶3,周边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2.田间工程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水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影响因子,为缓和稻田杂草群落恶性演替、规范稻田杂草防除体系提供依据。采用定点计数法与随机目测法,进行定点系统观测与田间普查,调查杂草类别、群落组成结构和危害级别程度,并且与1993年水稻田杂草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异型莎草、芦苇、稻稗、针蔺等杂草出现频率明显下降,野慈姑、雨久花、鸭舌草、泽泻、稻李氏禾、葡茎剪股颖出现频率明显上升,水稻田杂草群落模式由"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演替为"阔叶类杂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除草剂的长期、大量应用,耕作制度的发展变化,栽培、灌溉方式及气候条件的改变,是导致稻田杂草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福建中部沿海地区,长期以来种植双季稻为主主要耕作制度,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种田效益较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2000—2002年,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在福清市镜洋镇馆口村和上店村基地,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适宜种植作物的种类,以提高稻田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对稻田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将传统的“稻—  相似文献   

8.
正2015—2017年,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3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成功示范推广了多个模式,其中"稻—蟹"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最为突出,与对照田(同等条件下只种水稻的稻田)相比,亩均增效1 133元。具体总结如下:一、关键技术1.稻田基本条件(1)地点。以勃利县九龙鱼种场稻蟹模式为例。(2)面积。100亩。田块平整,且与周边连片,辐射面积6 000余亩。  相似文献   

9.
江西稻田保护性耕作的模式及效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保护性农业、可持续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性农业、可持续农业中的“关键技术”、“骨干技术”、“支撑技术”。稻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场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中担负着特有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西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大力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推广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模式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江西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对确保江西粮食安全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作者近些年来对江西稻田保护性耕作模式及效益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对江西稻田保护性耕作的12种常见模式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可供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广稻田保护性耕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9800万亩耕地中,稻田与旱地各约一半。我们从1984年以来,对几种稻田多熟新形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内容和方法 主要试验基地设在川西平原中部的广汉县,另在峨眉及安县各设辅助点,进行麦+豆—稻、油—稻—豆及麦+豆+甜玉米—稻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田的特殊环境,在水稻无需治虫除草的前提下,及时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形成鸭稻共育、稻鸭双丰收的生态高效模式。稻田养鸭能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据匡算每亩可增加效益300元以上。为更好地推广稻田养鸭技术,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2.
正稻田科学种养是我国特有的节约型高效种养农业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新研发的稻田养鳖养鱼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易行,而且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很受国内适宜稻区农户的欢迎。截至目前,根据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特点,稻田养鳖比较成熟的模式有田池型和田沟型两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本文介绍一种已在江浙地区试验成功的高产高效稻田养鳖新模式,即田渠型稻田养鳖养鱼种养模式,供适宜条件的稻区农户参考应用。一、模式特点田渠型稻田养鳖养鱼种养是在稻田田埂周围挖  相似文献   

13.
稻鱼多熟种植是耕作制度的改革方向.发展稻田养鱼多熟种植既是抓"米袋子”也是抓"菜篮子”,又是农民的"钱夹子”.他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该试验以一年稻鱼多熟种植为准,评价各熟制的综合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稻鱼多熟4种种植的10个指标集为一本进行综合评判.为稻鱼多熟种植的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光合物质生产、品质和经济效益特征及差异,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当地代表性优质水稻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稻虾(rice crayfish, RC)、稻鳖(rice turtle, RT)、稻鳅(rice loach,RL)、稻鲶鱼(rice catfish, RF)、稻锦鲤(rice koi, RK)和稻鸭(rice duck, RD)等6种主流和当地特色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与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生产(CK)进行对比,系统研究多种类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稻米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显著降低3.66%~7.54%,其中稻鸭模式减产最少,稻锦鲤模式减少最多。稻田综合种养水稻产量降低主要由于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减少导致群体颖花量显著减少,并且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和叶面积指数偏小,主要生育阶段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较低,导致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少。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较CK显著降低稻米整精米率2.40%~4.37%,显著降低垩白度8.14%~11.14%,增加直链淀粉含量9.35%~13.80%,降低蛋白质含量6.29%~10.01%,显著提高食味值评分3.91%~11.69%,其中稻鲶鱼、稻虾、稻鳅模式在提升稻米食味品质上的作用更明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崩解值较对照升高2.75%~12.65%、3.24%~19.63%和2.47%~14.79%、1.67%~5.78%,消减值降低2.54%~15.15%,稻米品质变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较CK提高80.93%~511.52%,其效益增加主要源于水产(禽)养殖产品增收和稻米优质加价增收。综上所述,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稳产提质增效的稻作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试验与推广谭文兵(湖南省益阳地区农业局益阳413000)为了探索“两高一优”农业模式,提高稻田生产经济效益,根据城郊农业的特点,我们于1989年至1993年在益阳市郊区进行了菇—菜—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与推广,获得了亩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生产示范、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1982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站的红壤稻田布置了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四个处理,即:稻-稻-紫云英(豆科)、稻-稻-油菜(十字花科)、稻-稻-黑麦草(禾本科)、稻-稻-冬闲。28年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促进水稻增产;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明显的降低田间杂草密度,减少早稻期间田间杂草的种类,但对晚稻时期田间杂草种类的影响不明显。3. 稻-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油─稻─稻是澧县稻田的一种主体种植模式。近几年来,这一模式产量水平基本上稳定在油菜籽1500kg/hm2左右,早稻5250kg/hm2左右,晚稻6000kg/hm2左右。1对油─稻─稻模式的剖析11突出的季节矛盾油─稻─稻模式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双季稻区采用稻-稻-菜种植模式,每亩可增收1000元以上,复种指数从200%提高到300%,还能起到促进后作增产,实现水旱轮作,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等作用,是农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但必须合理安排好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黑龙江省勃利县吉兴乡东村周宝军在自家稻田选用"鱼—鸭—稻"共作模式,同时养鱼、养鸭、种植水稻,鱼、鸭、稻喜获丰收。养鱼亩均增收55.00元,养鸭亩均增收82.00元,水稻亩均增收822.00元,亩均增收959.00元。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供参考。一、具体做法(一)稻田的基本条件面积:100亩。田块平整,面积较大,且与周边连片,辐射面积可达万亩以上。水源:系井水,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土质:系黑色壤土,保肥、保水性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对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将朝着多样化、规模化、机械化、轻型化、高效化和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该文对当前及今后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