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产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地大约有3万种杂草.其中最主要的有1800种.每年会造成作物总产量约9.7%的损失.因此,需要对杂草进行防除.而目前杂草防治途径主要依赖于化学除草剂。但化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抗药杂草种群的增加、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植物医生》2014,(5):18-18
陕西农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近日获得"一种植物源抗病毒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及"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两项发明的专利授权。据技术部负责人李明甫介绍,植物病毒病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每年因病毒病对作物造成的损失达数百亿元以上。然而,目前混配制剂防治效果较差,并且多以盐酸吗啉胍为主要成分,化学抗病毒制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农药公害"。  相似文献   

3.
硅对瓠瓜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对瓠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接种提高了瓠瓜叶片的PAL、PPO、POD活性,加硅后接种处理植株叶片酶活性更明显增加;接种后瓠瓜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增加,加硅处理植株叶片木质素含量是不加硅处理的1.43倍.说明酚类物质代谢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硅能提高酚类代谢的酶活性.1.7mmol/L的硅能显著降低瓠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医生》2014,(3):47-47
人们在防治植物病虫害的过程中,习惯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严重破坏了植物的天然免疫功能。研究发现,植物本身具有免疫系统和抗性因子,抵制自然敌害。使用人工技术给植物的免疫系统“注入”植物细胞免疫因子,引发免疫反应,提升植物生长正能量,抵御和防控病虫害,是当前全世界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5.
番茄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茄果类蔬菜之一,各地栽种普遍。但是,随着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保护地数量的增加,在盲目追求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导致了番茄生长环境中不适宜的理化因素增多,植物营养严重失调。因此,近年来番茄生理性病害的种类和发病均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6.
白蚁是建筑物和树木的重要害虫。目前,白蚁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手段,但过多地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危机不得不让人们寻找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国内在白蚁生物防治农药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液、内生菌发酵产物等生物源材料制成的生物农药,已经在园林、建筑、农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介绍国内外生物农药防治白蚁研究取得的进展,为生物农药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鄢铮 《植物医生》2004,17(6):30-31
生产上对害虫的防治,化学农药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由于化学药剂具有刃性,既有效地杀死了害虫,但也会大量杀死天敌,而且某些药剂不易分解,容易污染环境.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近年来,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些植物、日常用品,甚至是动物的排泄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即可有效地防治害虫,这为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真菌是农业上的第一大病原菌,能够持续性地给全球的作物和果蔬产量带来严重的损失。目前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这也带来了真菌耐药性、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应对病原真菌的新型绿色防控技术迫在眉睫。喷雾诱导基因沉默(spray 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一种通过外源施用双链RNA或小干扰RNA的方式来控制病原体关键靶标基因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产上颇具潜力的新型绿色防控技术之一,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病原真菌的防控。本文主要综述了SIGS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研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农药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佛罗里达州,水稻主要种植在亚热带气候下的有机土壤中.这种土壤富含有机质而植物可利用硅(Si)含量低.1987和1988年分别用硅酸钙炉渣按0、5、10和15Mg/公顷用量撒施.1987年,使用硅酸钙炉渣后,稻瘟病比对照减少30.5%,胡麻斑病减少15.0%.1988年,稻瘟病和胡麻斑病分别比对照减少17.4%和32.4%.硅渣-病情和硅渣-产量关系可用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分别描述。且相关显著(P<0.05).在水稻秸秆样本中,只有硅(Si)含量随着硅渣使用量增加,而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钙(Ca)则不表现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硅含量是病害强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毒力杀蚜真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蚜虫是同翅目胸喙亚目的一个重要类群 ,发生种类多 ,数量大 ,繁殖速度快 ,危害威胁重。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已知蚜虫近 4 0 0 0种 ,绝大多数是农作物害虫。蚜虫的危害不仅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更主要的蚜虫是多种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 ,开展蚜虫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长期以来 ,蚜虫的防治主要是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 ,单一使用化学农药 ,结果使大量天敌被杀伤 ,破坏了天敌与蚜虫的消长关系 ;蚜虫抗药性产生 ,且随着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而交替上升。另外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还存在环境污染和…  相似文献   

11.
新疆短合植物根系特征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早春短命植物根系和立地条件的研究表明:早春短命植物的根系大都分布在土壤浅层;4月份是其根系发育的主要阶段。生境条件对短命植物根系的分布有明显影响;同种植物的根系类型会随生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条件是环境因子中影响根系发育及根系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药登记要严格产品中有害杂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 农药产品中的杂质情况,特别是严格限制的相关有害杂质情况.是判定农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们不仅会直接影响农药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而且可能会由于它们在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植物毒理学、残留等方面的原因,而对植物、人和动物、环境以及农产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农药产品中的杂质情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各国农药登记主管部门都制定相应规定,在办理农药登记注册时严格相关杂质的管理。最近,在我国医药行业暴露出的医药事故.也向农药企业和管理部门发出警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农药产品中相关杂质的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疆短命植物根系特征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早春短命植物根系和立地条件的研究表明:早春短命植物的根系大都分布在土壤浅层;4月份是其根系发育的主要阶段.生境条件对短命植物根系的分布有明显影响;同种植物的根系类型会随生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条件是环境因子中影响根系发育及根系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人们也逐渐开始重视自身日常居住环境。现阶段,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都极其注重对园林绿化的建设,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去修建绿化公园与道路绿化带等,使得生态与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在北方气候条件的制约下,植物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所以就会出现过度追求绿化建设工程进度而不注重生态系统与再生功能的稳定,又或者盲目追求统一性而在一个绿化区当中只栽种单一的植物,进而使得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承受不了病虫害所带来的破坏,因此,在对绿化设施予以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白粉病Sphac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是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ssp.sesquipedlis(L.)Verd.重要的叶部病害,寻找防治白粉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为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硅对植物抗真菌病害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可溶性硅的应用为植物抗病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作者研究了硅和接种白粉病菌处理对长豇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旨在阐明硅提高长豇豆对白粉病抗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金玲  巴峰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2):106-106
 在高等植物的生活环境中,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植物病原学的研究发展过程中,人们不仅对主效病原菌(major pathogen)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且微效病原菌(minor pathogen)也日益引起更多为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根际和叶面此类病原菌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植物体内是否也存在有此作用的微效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硅在植物抵御病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硅是地球表面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尽管硅在植物中的生理和营养作用显得很有限,但其在抵御病害方面的特殊"本领"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从硅在植物抵御病害中的作用、施用方式及其抗病机理等几个方面,对国外有关娃在植物抗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北植保》2012,(1):25-25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对苦味的抗拒犹如一道天然防线,意在提醒人们尽量不要摄取“毒性物质”。人体会对摄取的食物做出先期预感,比如糖、脂肪等营养物质会让人体释放出激素,帮助消化和新陈代谢。而苦味大量存在于很多有毒植物中,它会被身体看成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物质,因而常常导致人体出现恶心、呕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樟叶蜂(Mesonu,a,。八notaRohwer)是樟树苗木及幼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以幼虫食害嫩叶及嫩梢,发生严重时.一年生幼苗可因之枯死.幼树因嫩叶被吃光,严重影响生长。目前防治樟叶蜂主要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这类杀虫剂对人畜的毒性及环境的影响较大,为寻找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我们于1995年5月间应用日本三井东压化学株式会研制的新型杀虫剂10%多来保悬浮剂对樟叶蜂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药剂1.10%多来保悬浮剂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2.20%杀灭菊酯乳油3.40%敌敌畏乳油山东农药厂(…  相似文献   

20.
食线虫担子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虫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物,常对农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线虫大多在土壤中危害植物的地下部.而目前使用的杀线虫剂对人畜的毒性较高,因此,植物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不但费用高。而且极易造成更为突出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源污染和杀伤大量有益生物,使有害线虫和其它有害生物存在再度猖獗的风险,这不符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战略思想因此,植物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生物防治则成为有希望的一个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