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嫁接因结合了接穗和砧木各自的优势而具有一种或多种显著的增益效果,在低产茶园改造、良种推广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文章重点综述了茶树嫁接技术、嫁接对茶树的影响,以及在品种选育中应用等相关研究,并对嫁接在茶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嫁接在茶树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对茶树嫁接在杂交育种上进行了一些探讨,根据所获资料,我们认为嫁接在茶树杂交育种上有着一定的价值。现将资料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茶树嫁接可以成活在未嫁接前,我们听到有些同志说茶树嫁接不活,也有的说茶树很容易接活,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嫁接历史,广泛应用于果树、花卉、蔬菜生产。嫁接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已用来研究植物体内的物质合成与信息传递等,通过嫁接,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增强抗性,早结果,早丰产。目前在茶叶生产上面临的较大问题之一是茶树的老化问题,如用常规改植换种,时间长,成本高,而采用茶树嫁接换优良品种,具有保持母树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
茶树是单宁含量较高的植物,在嫁接时,由于单宁的氧化而影响成活。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茶树嫁接成活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几,最高百分之十几。为了探明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的途径,进行嫁接技术的摸索,找到了较为有效的嫁接方法,我们称它为茶树茎部不捆绑单芽枝接法。该方法可以促进愈合组织的形成,从而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为开辟茶树无性杂交育种提供一条有效的途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云南双江县茶区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等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茶树良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双江县茶区茶树嫁接时间以冬季(1月)为宜,接穗为一芽一叶,嫁接方法以"劈接-接口高度15 cm-套袋-遮阴"较好.  相似文献   

6.
骆耀平  刘祖生 《茶叶》2000,26(4):215-217,224
茶树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受诸多因子的影响,如砧穗的亲和性、砧穗的质量、嫁接时期和嫁接技术等.了解这些因子对茶树嫁接带来的影响,努力改善嫁接条件,有利于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此外,利用嫁接技术进行老茶园的改植换种,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改换良种的效应,它涉及茶树的生育、生态的保持、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效应,深刻认识嫁接换种带来的各种效应,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树嫁接是加快茶园良种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推广茶树嫁接技术,淳安县农业局茶叶站从1998年开始,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进行茶树嫁接技术的全面试验和小面积的推广示范。现已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宜当地推广的茶树嫁接技术,具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研究茶树短穗嫁接技术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为了把茶树短穗嫁接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并与生产推广相结合,笔者在1982至1983年将它应用于茶树嫁接换种试验初见成效(详见《中国茶叶》1984第三期),1985—1986年进一步探索老茶园嫁接换种的技术,提高嫁接换种的经济效益,现把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骆耀平  刘祖生 《茶叶》2000,16(3):152-153
茶树嫁接后的田间管理许多方面与扦插育苗及新茶园建立初期相同,如浇水、遮荫、除草、打顶、修剪、防冻、防旱,等等.但又由于嫁接茶树个体的特殊性,因而常规育苗及新茶园建立需几年完成的工作,在嫁接茶树上,1~2年内便可完成.这一时期茶园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嫁接的成败,只有掌握过硬的嫁接技术,仔细地做好嫁接后的各项管理,才能使茶树嫁接换种获得成功.忽视任一环节,都将导致嫁接的失败.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嫁接茶树的田间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植物嫁接是我国祖先发明的。清初我国园艺家陈在著述的《花镜》中说 :“木之必须接换 ,实有至理焉 ,小者可大 ,瓣者可重 ,色红者可紫 ,实小者可巨 ,酸者可甜 ,臭者可馥 ,是人力可以回天 ,惟在接换之得其传耳”[1] 。在果树生产上 ,长期以来普遍采用嫁接方法繁殖各种优良品种。茶树嫁接作为换种手段始于 70年代 ,近年来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对茶树嫁接优良的茶树品种 ,快速换种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省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 ,本文拟就谈谈茶树嫁接的一些问题。1 嫁接的效果据近年一些单位茶树嫁接换种的实践 ,茶园采用嫁接方法改种 ,…  相似文献   

11.
陈常颂 《茶叶科学技术》2000,(4):38-38,F003
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方法改植换种不仅费工,周期长且成本高.使单位面积茶园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受到严重损失,且优良茶树品种及难繁育珍稀茶树品种资源的推广和利用受到制约.而采用嫁接换种,可省去挖除更新茶树,植条及幼龄茶树培育等过程,操作简便,省工速成,比新植换种茶园可提早一至一年半投产,投资少见效快,且品质档次有较大提高等优点.本文就茶树嫁接技术方法与嫁接后管理作简单介绍,以便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一、茶树嫁接方法1、砧木处理换种原茶树低部位嫁接可大大减少砧木根颈部的萌.砧木约离地10cm处台刈,…  相似文献   

12.
茶树短穗嫁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嫁接因成活率低,在茶树育种上较少应用。近年来,我们在进行茶树嫁接技术的摸索中,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方法——茶树短穗嫁接法。1980~1983年的反复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加速愈合组织的形成,从而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在苗圃里嫁接1148株(17个组合),其最高成活率达95%,一般也达70~80%。在生产上还可应用于老茶园的换种,其平均成活率也能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王平盛  王鹏 《中国茶叶》2003,25(3):25-25
嫁接是老茶园进行改种换植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的特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开始,采用该方法在云南大叶种上进行试验示范,经过几年的摸索与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嫁接茶树由于其生长习性及分枝特性都不同于常规的移栽茶苗,因此修剪方法也要有所不同,现将其修剪方法总结介绍如下。1.嫁接后茶树的生长特性茶树嫁接由于砧木是成龄茶树,其年限一般都在20~30年,地下部分根系发达,能够很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源源不断供给地上部分,使茶树在一年四季中都在生长,生长量较常规移栽的茶树要…  相似文献   

14.
茶园良种化是茶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湖北省现有良种茶园面积少,群体品种多的现状,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题开展了茶树嫁接换种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经过多年的试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适宜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茶树嫁接技术——茶树低位嫁接换种及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茶树嫁接通常是采用适应性强的茶树群体品种作砧木,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作接穗,形成新的茶树嫁接体。具有根系分布广、深,吸收水分、养分力强大,抗旱力强的有性系根系特点,同时具有冠面性状一致、萌发整齐、产量高、品质好的优点,因此,嫁接茶树,兼有无性系良种与有性系品种的主要优点,又克服了无性系良种与有性系品种的主要缺点,能促进茶树迅速生长、健壮、高产优质,且可缩短建园时间,提早收获,节省投资,降低成本,是老茶园更换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茶树嫁接的研究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主要在嫁接成活的内在因素方…  相似文献   

16.
嫁接技术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技术在茶树上的应用为快速改造低产茶园,加快茶树良种化进程,提高茶叶品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茶树嫁接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它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利用该技术提高茶叶产业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嫁接茶树及其接穗和砧木品种冬季光合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孟利  吴姗  任明兴  骆耀平 《茶叶》2003,29(4):202-205
以嫁接茶树(龙井43/鸠坑,水仙/鸠坑)及其接穗和砧木品种(龙井43,水仙,鸠坑)为材料,测定了茶树冬季的光合日变化。冬季嫁接茶树的光合特性日变化测定表明,嫁接茶树的净光合速率(Pn)有向砧木鸠坑靠拢的表现,各处理在整个测量时段内,气孔导度(Gs)都很小,气孔基本处于关闭或微张开状态。在光照不强、温度较低的冬季,中午Pn值也降低,仍表现有“午休”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接穗形式、嫁接组合等因素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省茶树良种嫁接以秋季或春季进行为宜;嫁接方法以“一芽一叶-劈接-接口高度15cm.套袋”较为理想;筛选亲和力强的嫁接组合对提高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进华 《茶叶》2007,33(4):238-238,237
目前许多茶区的茶园仍以有性系群体茶园为主,主要表现为发芽不整齐、品质不一致、产量低,给茶园管理和采制带来一定困难,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毁掉重植又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茶树低位嫁接技术为低产茶园彻底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是加快茶园良种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茶树育种技术措施,嫁接可以促进不开花的亲本开花和进行无性杂交培育新品种。目前茶树嫁接技术已在茶叶生产中运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实践作一总结。1嫁接前的茶园和母本园管理1.1嫁接园的管理对规划要嫁接换种的茶园(树龄最好在30年以下,不宜太老,主干…  相似文献   

20.
嫁接两年生茶树新梢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姗  骆耀平 《茶叶》2001,27(3):22-26
研究了两年生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43/鸠坑,水仙/鸠坑及相应接穗,砧木品种新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鸠坑氨基酸含量的升高,多酚含量的减少使其较对应接穗品种的酚氨比降低,而水仙/鸠坑的酚氨比升高,咖啡碱含量因嫁接组合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嫁接一年生时的结果作比较,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表明嫁接初时对茶树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时效”问题,嫁接后两年,嫁接茶树体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主要滋味成分的含量受砧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