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宋晓玲 《水产学报》1996,20(4):374-378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宋晓玲,黄倢,王崇明,于佳,陈碧鹃,杨丛海(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亲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人工感染,温度效应ARTIFICIALINFECTIONOFBROODS...  相似文献   

2.
几种养成虾的病毒携带状况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了深圳市及其临近地区养殖对虾携带病毒的情况。检查118尾外观正常的养殖对虾,包括斑节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检出带有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包涵体的个体20尾,约占17%;带有对虾肝胰腺类细小病毒包涵体的个体4尾,约占3.3%。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汝少国 《水产学报》1998,22(1):49-55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的对虾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亲虾的卵巢,卵细胞和无节幼体,溲状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卵巢和卵细胞中有似病毒粒子,无节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有杆状病毒感染,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印尼是世界养殖虾大国之一,现下其养殖虾的生产量仅次于泰国居世界第2位。养虾业是印尼的主要渔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渔业之一。印尼养殖的虾类.主要为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的对虾类,其中主要的有班节对虾、墨吉对虾和周氏新对虾、刀额新对虾等。例如,1997年印尼养殖虾的产量为16.7万t,其中斑节对虾的为9.6万t(占58%),墨吉对虾的为3.1万t(占18%),新对虾属的为4.0万t(占24%)。  相似文献   

5.
湛江长洪对虾苗种实验场的斑节对虾转入越冬池后3~10d内发生暴发性死亡,症状与北方地区杆状病毒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一致。病理学研究表明,所有发病虾样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结缔组织、肝胰腺血窦、淋巴器官等细胞核均存在严重的HHNBV病灶,只有20%的发病对虾肝胰腺中观察到轻微感染的MBV包涵体。HHNBV单抗的酶联免疫染色,可对HHNBV的病灶产生特异性着色,对虾组织结构和MBV包涵体均不着色。在山东培育三代并养殖16个月的斑节对虾中也观察到与湛江发病的越冬亲虾相同的情况。以上说明,近年来在广东一带HHNBV是值得重视的病原,其危害可能重于MBV。对于发生过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群体来说,不宜用来作为亲虾。  相似文献   

6.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7.
了解2001年苏北滩涂养虾情况发现:虾的收获淡水好于海水,二茬虾好于一茬虾,南美白对虾好于中国对虾,初养虾者收获好于常养虾者。就此,对防虾病工作提出讨论。1.淡水为什么好于海水?目前养虾的最大危害是白斑杆状病毒(WSBV)病,有资料表明WSBV的最适盐度应与对虾一致,即22‰~29‰,但在纯淡水仅在1小时内有感染力,而对虾在2‰的盐度下照常生长;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不少淡化虾池养殖成功的例子,这就从理论和实践都证明WSBV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如对虾,利用适应能力的差异大力开展对虾的淡化养殖成为可行,是防WS…  相似文献   

8.
早期投喂对虾料促进罗氏沼虾生长的试验高桂明钱金铭汤正虞(上海市松江县水产良种场,201616)最近几年,我国的对虾养殖因遭受流行性虾病的严重危害而跌入低谷。由此同时,大型经济虾类罗氏沼虾的养殖却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本试验根据罗氏沼虾食性广、易养殖...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仔虾不同包装密度下的存活率进行监测,在获得各时间段仔虾的存活率及其存活时间的同时,得出不同包装密度下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日本对虾仔虾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2种对虾仔虾存活率与包装密度呈负相关。结合增殖放流实际,给出了放流对虾仔虾最适包装密度。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最近公布了获一九九О年农业部质量奖产品及企业名单,我省海丰县水产颗粒饲料厂的冠球牌对虾成虾颗粒饲料和廉江县养虾(集团)公司饲料厂的珊瑚牌中、成虾饲料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进行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与健康虾比较,自然发病与人工感染病虾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减少,而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对人工感染试验病虾跟踪检测显示,对虾在病毒感染后24h,出现AKP升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下降,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出现变化的血液指标增多,变化幅度也急速增加。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是杆状病毒急性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患病虾在营养物质代谢、抗病力、消化、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迅即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2.
虾池中病毒介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至1995年,作者调查了大连地区有关虾池中病毒介体-底栖甲壳动物。通过电观察发现虾 池中的蟹和蝼蛄虾的肠组织的细胞中存在有肝状病毒粒子和细菌。这种底栖甲壳动物是虾池中对虾病毒的介体(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本文详细地介绍限蝼蛄虾 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对养殖对虾的危害情况。同时对刚放池的养殖虾苗(平均体长1vm)和纳地进入网听的近海钩虾进行了。得押有、肠等组织中均未见到有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肌肉、肝胰脏、性腺及卵的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与野生的中国对虾相比较,人工养殖对虾的各组织及卵含有较高比例的亚油酸及较低比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野生与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在脂肪酸组成上的这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生态环境及所摄食物的不同所造成的。从我们先前的实验证明ω-3系列和ω-6系列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中国对虾的必需脂肪酸,其中尤以DHA最为重要,对于幼虾的生长及亲虾的成熟都是必需的。可见在人工养殖中国对虾的配饵中添加富含DHA的脂肪源将是提高人工养殖对虾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Liao  I 卢祖丽 《水产科技情报》1989,16(1):27-29,26
引言台湾省的对虾养殖业已得到世界各国养殖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其养殖品种有斑节对虾(台湾称草对虾)Penaeus monodon,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长尾对虾P.penicillatus,其中斑节对虾年产已超过18000吨。台湾省对虾养殖业的成功在于:1、已具备了幼虾养殖技术,且幼虾价格合理;2、已研制并能生产供应28种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16.
对提高越冬亲虾育苗量有关技术问题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玉祥  高学兴 《海洋渔业》1991,13(3):125-126
<正> 近几年来,对虾亲虾越冬技术在全国,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迅速推广。随着对虾越冬范围的扩大,越冬场点的增多,越冬亲虾占对虾育苗所用亲虾之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在亲虾越冬技术的推广中,许多单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亲虾的成活率上,而忽视了越冬亲虾的育苗率。因此,尾虾产苗量越来越低。在亲虾越冬技术攻关研究时一般每尾越冬亲虾产苗万尾是很容易的,现在一般每尾越冬亲虾产苗量仅2万尾左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要提高越冬亲虾的育苗率,一定要全面掌握对虾亲虾越冬技术,切实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进境斑节对虾亲虾及其仔虾,成虾中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包涵体和病毒颗粒的检测方法和病毒的感染率,检测结果显示,亲虾和虾苗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3.1%和62.5%。  相似文献   

18.
宋秀立 《齐鲁渔业》1994,11(4):10-11
对虾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宋秀立(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266002)虾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制约养虾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虾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包治百病的理想方法。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水质条件的恶化无疑是导致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  相似文献   

19.
自1989年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试养成功后,广东的对虾养殖得到了发展,养虾面积不断扩大。以汕头为例,1991年的养虾面积达2.9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2000多亩,其中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上半年的对虾总产量达1100多吨。对虾业的迅速发展,虾病亦随之流行,尤其是高密度养殖以及多造次生产,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的肌肉、肝胰脏、性腺及卵的脂肪酸的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及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与野生的中国对虾相比较,人工养殖对虾的各组织及卵含有较高比例的亚油酸及较低比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野与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在脂肪酸组成上的这一差异,是由于它们的生态环境及所摄食物的不同所造成的。从我们先前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