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库伦摩擦和粘着摩擦生热作为生热驱动力,模型中被焊材料与夹具之间建立接触关系,在温度场分析中热流密度和生热载荷采用一种自适应载荷,在力学分析中采用简化的搅拌头机械载荷。对铝合金薄板搅拌摩擦焊接过程进行热力学方面的模拟得到其温度场和残余应变场。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斜齿轮的最少齿数,并分析了影响斜齿轮重合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线性理论和矩阵摄动理论,研究了离心力场,切削温度场及辊压适张度位置对圆锯片动态特性和临界转速的影响,对离心力场,切削温度场共同作用下锯片最佳辊压适张处理位置进行了计算分析,还分析了锯夹半径对最佳辊压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工程竹产品——正交胶合竹(CLB)。已有试验对CLB墙体在稳态传热过程下的保温性能进行了探究,为进一步研究CLB墙体在室外综合温度周期性变化作用下的传热过程并探究采用CLB墙体的竹结构房屋的能耗情况,通过建立在稳态传热过程下CLB墙体的有限元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建立了受到室外综合温度作用下的5种墙体模型,以此分析CLB墙体在非稳态传热条件下的保温性能以及不同保温方式对于CLB墙体保温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DeST对CLB墙体房屋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建筑墙体受到的温度作用时,太阳辐射引起的当量温度不应忽视;CLB墙体拥有优越的保温性能,采用CLB墙体的建筑室内热环境稳定;无论夏季或冬季,保温层最合理的位置在CLB墙体的外侧;围护墙体采用CLB墙体的竹结构能够达到江苏省居住建筑节能率65%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玉萍  傅峰 《木材工业》2008,22(2):8-11
研究杉木、杨树和巨桉等6种人工林木材两两混合胶合的剪切强度、木破率和剪切强度效率(剪切强度与密度的比值)等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木材混合胶合是可行的,不同组合间胶合性能差异显著;"中与中"密度组合的胶合性能较好,"低与中"密度和"中与高"密度组合的次之,"低与高"密度组合的最差.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首栋六层梁柱框架-轻型木结构剪力墙——山东鼎驰木业有限公司研发大楼为研究对象,对其一楼质检部墙体A与二楼仓库墙体B的传热系数进行测定分析。热流计分别呈横向与纵向布置,分别采取空调加热和电暖器加热,测试不同部位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参照标准GB 50176—2016计算墙体理论传热系数;采用Abaqus软件对墙体传热系数进行模拟并对墙体内部温度与热流密度分布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墙体A(横向)与墙体A(纵向)的平均传热系数分别为0.463、0.465 W/(m2·K),墙体B的平均传热系数为0.374 W/(m2·K),均达到了寒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外墙标准;各测点传热系数实测值有一定差异,墙体保温性能不均匀,受施工条件与结构形式影响较大;墙体传热系数的理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分别为0.238 W/(m2·K)和0.233 W/(m2·K);保温层墙骨柱区域热流密度相比于保温棉区域显著提高,墙骨柱处易形成热桥,导致热流量和传热系数大幅上升,保温隔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价斜螺钉连接钢 木节点的剪切性能,探明其受力机理,以云杉胶合木、钢板和自攻螺钉作为研究材料,测试不同荷载方向与受力情况下斜螺钉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将试验数据与国外规范中的计算模型进行对比,提高了侧边钢板 胶合木(钢 木)斜螺钉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自攻螺钉与剪切面之间的角度变化对其在钢 木节点承受剪 压复合应力的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当偏转为剪 拉复合应力时,节点承载力明显增大,并在30°~45°获得最大值;剪 压复合应力时,现行EC5公式计算剪 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非常不安全;EC5的刚度预测结果在剪 压复合应力区和垂直剪切面钉入时,与试验值吻合度很高,但对剪 拉区节点的滑移模量没有预测性;将Tomasi模型应用于斜螺钉连接钢 木节点滑移模量理论计算时,在45°~90°时与试验值吻合度极高。单颗自攻螺钉的抗拔刚度计算节点滑移模量的方法极为有效,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落叶松胶合木构件横纹受压性能,选取落叶松为原材料制作胶合木试件,测定落叶松胶合木试件密度、含水率,进行横纹受压性能试验,探讨其破坏模式,并计算横纹抗压强度与横纹抗压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横纹受压破坏为塑性破坏;密度为0.64 g/cm3的落叶松胶合木构件横纹受压比例极限强度为60.78 MPa;试件含水率为11.3%与12%时的横纹抗压弹性模量分别为:254.8 MPa,245.0 MPa.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人工林落叶松木材干缩及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的恒定的温度场中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人工林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A.)木材干缩率、干缩比、心边材干缩差异及基本密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地制定木材干燥工艺基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采用数学方法实时描述LOM薄木层积热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探讨热压工艺参数与温度场分布梯度的关系,为满足成型零件胶合质量与加工精度需求提供参考。【方法】以木材传热理论为基础,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LOM薄木层积热压过程的传热控制方程和边界方程,通过基本假设简化模型,将层积热压过程的三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简化为一维非稳态传热问题。采用向前差分法对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离散,利用MATLAB软件实时模拟层积热压过程中零件内部的温度场,观察温度场变化。对不同深度层的温度分布曲线进行分析,解释层积热压过程中温度随层数变化的规律,并根据仿真所得数据绘制二维折线图。【结果】由MATLAB仿真结果和薄木层积热压温度曲线数学模型可知,随着叠加层数增加,热压板对薄木层温度的影响不断减弱。靠近热压板的薄木层温度变化显著,是因为当热压板工作时,薄木层与热压板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流换热,薄木层温度上升,当热压层数为15层时,靠近热压板的首层薄木层温度为113.07℃。沿薄木层积垂直方向,随着薄木层深度增加,热压板对薄木层温度的影响不断减弱,是因为离开热压板后低温空气进入并与薄木层进行对流换热,薄木层温度迅速下降,第3层温度为99.61℃,由第1层到第3层,间隔1层,温度下降近14.00℃。在一定深度以下或接近底板的薄木层,温度变化较为缓慢,第13层温度为77.50℃,第15层即靠近底板的薄木层温度为75.64℃,第13层到第15层,间隔1层,温度下降不到2.00℃。【结论】模型中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拟合优度较高,模型对LOM制造工艺具有较强指导作用。本研究所建数学模型与LOM机床工作过程相吻合,所编程序可用于分层实体制造过程中温度场的实时模拟,MATLAB仿真过程可计算模型各点温度变化历程,对提高薄木黏结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摩擦特性的榫接合节点抗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创新的测量方法对椭圆榫接合节点的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合理的条件假设,建立了椭圆榫接合节点抗拔力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椭圆榫接合T形构件的抗拔力试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研究所采用的加工方式,木材在平面接触状态下,接触面纹理角度、接触面积以及接触压力对木材与木材间的摩擦系数无明显影响。各接触面粗糙度测量结果表明,横纹不同纹理角度和顺纹不同纹理角度下的粗糙度基本相等。通过创新的试验方法对不同纹理角度的椭圆榫接合节点摩擦系数进行测量,其结果与平面接触状态下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平均摩擦系数约为0.54。试验验证阶段对采用椭圆榫接合的T形构件抗拔力进行了测量,得到抗拔力平均值为3 192.5 N,标准差为398 N,而通过本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所得的榫接合节点抗拔力为2 928.08 N。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误差均在标准差范围内。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力学模型可用于实木椭圆榫接合节点抗拔力的估算,并为榫接合节点在胶合状态下的力学特性研究,以及实木榫接合家具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与多种机型拖拉机最终传动进行对比和理论分析,对354L拖拉机最终传动的结构做了剖析,认为本机行星齿轮式最终传动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受力均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理论木材温度场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世强  曹军 《森林工程》2007,23(1):11-14,36
对具有各向异性的木材温度场做了初步研究,给出根据木材稳态热传导分析的基本理论。针对木材的热各向异性,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木材温度场进行了理论数值模拟计算和测量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比较可靠,误差在-3.5%~4.2%,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竹粉/聚丙烯塑料复合材料转矩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竹粉/聚丙烯塑料复合材料的转矩流变行为。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竹粉含量、马来酸酐添加量以及转矩转速3因素对复合材料转矩流变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粉/聚丙烯塑料复合材料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即剪切变稀流体。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3种因素对复合材料转矩流变行为的影响中,竹粉含量的影响最显著,其余的2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热压法制备速生杉木集成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脲醛树脂胶粘剂,运用热压胶合工艺,对速生杉木进行指接与侧拼胶合后制成集成材,并进行横向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测试:分析热压法制备速生杉木集成材的工艺可行性,讨论侧拼压力、胶合时间与热压温度对速生杉木集成材横向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为速生杉木集成材的热压法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试验条件内,采用脲醛树脂作为胶粘剂,运用热压法制备速生杉木集成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金属网与木单板的复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研究着重考察不同胶粘剂种类、不同金属材料和不同规格金属网,在不同组坯条件下压制复合板的电磁屏蔽性能。确定木单板与金属网的复合工艺,结果表明,板材的电磁屏蔽效能在1-1000MHz范围内可达到40dB以上;采用处理剂A处理金属网,可改善金属网与木材的胶合;复合板的胶合强度符合国家标准GB9846.12-8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轻型木结构墙体的热工性能对建筑节能至关重要,其稳态传热性能是节能效率评估指标之一。工程调研发现,轻型木结构墙体墙骨柱热传递过程易产生冷热桥,改善墙体保温构造并通过试验测试,对得到不同构造的墙体传热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设计人员优选墙体设计参数、研发墙体新型保温材料。试验采用标定热箱法与热流计法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对改善保温措施的墙体进行试验,分析了12种墙体试件的热流密度、传热系数、热阻以及日传热量参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性较好。研究发现:气凝胶毡放置在墙骨柱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平均传热系数3.8%~15.0%,随厚度增加可逐渐减弱或消除墙骨柱冷热桥效应;聚苯乙烯保温板可有效降低传热系数32.4%~35.1%,墙体蓄热能力较好;纳米纤维保温材料可有效降低传热系数5.9%~8.7%,提高墙体冷热面温差,平衡室内温度。选取的3种保温材料中,聚苯乙烯保温板相比气凝胶毡和纳米纤维保温材料,对墙体整体热工性能的提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考虑山坡的斜度、风速、烟气的流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变化等因素 ,计算了烟气所能蔓延到的区域。同时 ,计算了烟气羽流各截面的质量流量和热流密度。此外 ,还计算了林木表面与烟气换热的热流密度和总换热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坡斜度和风速对烟气运动的影响 ,从而对林火的蔓延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乙酸酐对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酸酐改性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研究了乙酸酐为不同浓度时,双因素(pH值和温度)对耐水胶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4个不同浓度下pH值和温度的最佳组合值为:乙酸酐体积分数为1.2%、1.8%、2.4%、3.0%时对应的pH值/温度是8/55℃、8/55℃、7/70℃、7/70℃,最佳耐水胶合强度可提高到0.72 MPa。以乙酸酐体积分数为1.8%为例,采用茚三酮法测得大豆蛋白质的酰化程度,分析不同温度下pH值对酰化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耐水胶合强度与酰化程度不成正相关。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乙酸酐与大豆蛋白的游离氨基发生了交联反应,从而提高了大豆基木材胶粘剂的耐水胶合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疲劳破坏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且其破坏荷载低于极限荷载,是大多数结构物的破坏形式。当结构发生疲劳破坏时,是相当危险的。和其他结构构件一样,胶合木梁在承受循环荷载时也会发生疲劳破坏。因此,本研究旨更准确地预测胶合木梁的疲劳寿命,可为胶合木在工程中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前人等幅疲劳试验结果,开展了胶合木梁二级变幅疲劳试验。通过对3根胶合木梁的二级变幅疲劳试验,测试了其应变和挠度变化规律,观察了其变幅疲劳破坏形态和裂缝发展规律,并同时得到胶合木梁在不同幅值下的疲劳寿命。结合试验结果,运用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估算胶合木梁的寿命。【结果】根据变幅疲劳试验结果,结合几种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利用修正Miner理论计算公式反算得到公式中的参数a=0.54,同时利用Corten-Dolan理论计算公式反算得到公式中参数d=5.70。并分别运用Miner理论、修正Miner理论和Corten-Dolan理论对变幅疲劳试验下胶合木梁进行了寿命估算,得到在不同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下,3根变幅疲劳试验梁的估算寿命。并分别比较各种理论下的寿命估算值和试验值。【结论】利用Miner理论的估算寿命和试验结果相比,两者相差较大,Miner理论寿命估算精度较低,而修正Miner理论和Corten-Dolan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精确度较高。为今后工程应用中运用修正Miner理论或Corten-Dolan理论对胶合木梁的疲劳寿命进行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建议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修正Miner理论或者Corten-Dolan理论对胶合木梁寿命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