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绥棱地区沙棘全光雾嫩枝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地嫩枝扦插育苗试验的基础上,1999-2000年进行了露地全光雾条件下,沙棘嫩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几个沙棘优良品种平均生根率可达90%以上,不同处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扦插基质以煤渣灰上加10cm田土,田土上加15cm河沙,采用2年生绿枝苗的新梢做插穗,用ABT生根粉1号处理为最佳组合,苗木生根率达95%,根系发达,生长良好,具有育苗周期短、繁殖快、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植物燃料油原料树种光皮树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对光皮树嫁接繁殖技术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光皮树嫁接繁殖育苗方法。试验分别对光皮树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及留砧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解决了光皮树嫁接繁殖的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树秋季三刀法露芽腹接成活率高达95.7%;光皮树春季三刀法腹接成活率也可达86%,采用三刀法腹接及留砧10cm为春接最佳技术组合;春接宜在2月底至3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在沙质海岸前沿对厚藤进行不同插穗长度和密度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种插穗长度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扦插繁殖易于成活,选择50cm的插穗长度具有良好的生长效果;3种种植密度对盖度、样方生物量影响较大,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和生产实际,建议厚藤扦插种植株行距范围为20cm×20cm~40cm×40cm,其地表覆盖效果和固沙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4.
红椿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达川区香椿产业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培育出优质苗木,对达川区红椿进行扦插繁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达川区红椿扦插最佳时期为12月,扦插方式是在10a以上健壮母株中选取1a生枝条,剪切成2~3个芽眼的小段,每段长15~20cm,用浓度为50mg/L的生根粉溶液浸泡30min后在砂壤土中扦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选取两年生的将乐槭嫩枝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探索更优化的繁育技术。采集将乐槭稍部、中部、基部等不同部位的穗条,剪切成10 cm、15 cm、20 cm等3种不同长度,采用2. 4-D、NAA、ABT-1等3种不同的生根剂分别以100 mg·L~(-1)、200 mg·L~(-1)、300 mg·L~(-1)浸泡后按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扦插试验,调查穗条生根相关特征指标,计算、分析生根效果。结果表明,A1B2C2D2为最佳组合,即用长15 cm的梢部枝条为插穗,搭配ABT-1生根粉200 mg·L~(-1),扦插生根率91. 3%,平均生根数17条,根长16. 3 cm,根系指数达17. 05,根系效果指数达15. 72。  相似文献   

6.
木芙蓉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塑料拱棚下进行木芙蓉扦插繁殖试验,研究不同类型插穗、不同扦插基质以及不同生根粉(IBA)浓度对木芙蓉扦插生根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丰木质化枝条比嫩枝生根成活率高;不同浓度的IBA处理中以1000mg/kg效果最好,生根成活率达86.7%;3种不同扦插基质中,以山砂基质的扦插成活率最高.扦插繁殖的最佳组合是:采用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经1000mg/kg浓度IBA处理,在山砂基质上扦插.  相似文献   

7.
对人工雨水中不同浓度的悬浮固体(SS)去除率进行了试验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对径流雨水中SS进行过滤的装置,得出了滤料种类、滤料层厚度和进水流速对雨水中S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矿石、石英砂、改性纤维球三种滤料对径流雨水中SS的过滤效果较好,并用这三种滤料作为组合滤料,发现在组合滤料厚度为48cm和60cm、进水流速为3mL/min的情况下该装置对SS的过滤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2005~2006年进行了兴安圆柏种子繁殖和扦插育苗试验。通过综合比较发芽率、株高、地径、苗高和根系发现,在干藏、沙藏以及秋播3种处理中,秋播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60%以上,当年生苗最高可达17.8 cm,主根长18.5 cm,侧根11条,地径2.3 cm,且苗木生长整齐、旺盛,育苗效果最佳。扦插时间和基质种类明显影响扦插育苗结果,与黄沙土和泥炭土比较,河沙是最适扦插基质,而6、7月份扦插效果最好,以中河沙为基质扦插生根率可以达到64.3%,9月份以后生根率小于5%。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的插穗选择试验和不同处理因素对生根影响的试验,对宝华玉兰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实生苗的树根和干基当年生萌蘖条作插穗,扦插生根率高,可达71.3%;扦插繁殖最佳的处理组合为蛭石+IBA 200mg/L。  相似文献   

10.
海州常山繁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峥焱 《北京园林》2005,21(4):27-29
本文分别采用了扦插和组织培养两种繁殖方法对海州常山进行了繁殖试验。扦插繁殖中通过使用不同的生根剂及采用不同的浓度进行了试验,优选出最佳的扦插繁殖方法为速蘸300PPm的ABT1;组织培养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配比组合对海州常山进行了繁殖试验得出最佳的组培配方为:最适合的接种培养基1/2MS+BA0.2mg/L+IAA0.1mg/L最适合的继化培养基为1/2MS+BA1.0mg/L+IAA0.5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本研究对海洲常山在园林中的应用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长白山区侵蚀沟生物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长白山区采用生物治理侵蚀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紫穗槐、胡枝子进行浅沟治理,防治水土流失作用明显,最佳组合为:坡度≤15°地段,紫穗槐、带间距8 m和胡枝子、带间距8 m;坡度≥15°地段,紫穗槐、带间距4 m和胡枝子、带间距4 m。采用旱柳4~8 cm粗的茎干在沟底埋桩进行深沟沟底治理,缓流挂淤作用显著,最佳组合为:横隔间距2 m,茎干间距20 cm,埋干深度50 cm,茎干长度100 cm。采用紫穗槐、胡枝子进行深沟沟坡治理,最佳组合为:紫穗槐、带状栽植(株距0.3 m、行距1.0m)和胡枝子、带状栽植(株距0.3 m、行距1.0 m)。  相似文献   

12.
GGR6在新疆杨扦插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应用50mg·kg-1 GGR6号浸泡后倒置催根、直接扦插以及应用清水浸泡后倒置催根、直接扦插等4个处理对GGR6在新疆杨扦插育苗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应用GGR6号生长调节剂浸根可显著提高新疆杨扦插育苗的成活率、出苗率、苗高和地径;倒置催根又比直接扦插有显著效果;以应用50mg·kg-1 GGR6号浸泡后倒置催根处理效果最佳,其生根率达97%,成活率92.0%,苗高271cm,地径1.95cm。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嫩枝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樟子松嫩枝嫁接时间、方法、人员及生产应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樟子松嫩枝嫁接的最佳的时间为7月末8月初,晚于8月上旬不宜嫁接;嫁接方法以髓心形成层贴接和劈接为宜;对樟子松嫩枝针叶束嫁接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半红树植物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引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温室盆栽条件下,杨叶肖槿在盐度≤3‰的土壤中可正常生长,土壤盐度≥6‰,将不利于生长;2009年2月寒害调查表明,与其他半红树植物(银叶树、水黄皮和海芒果)相比,杨叶肖槿苗期的抗寒性稍差;种植于高潮滩后,杨叶肖槿苗(0.5年生)的越冬保存率为78.3%,1年生苗均高27.4cm,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杨叶肖槿在珠海淇澳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引种栽培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在甘井子林场进行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山地育苗垄作与平床育苗生长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垄作育苗当年平均苗高83 cm ,地径0.96 cm ,主根长38 cm ,侧根长27 cm ,侧根平均7条,均高于平床育苗;垄作育苗和平床育苗在生长量、地径粗度和侧根数量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垄作育苗由于根茎粗壮,侧根条数多,当年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均比平床育苗成效显著,均构成了显著差异。山地垄作育苗效果要明显好于平床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MS+NAA0.5mg/L+蔗糖40g/L+琼脂4.5g/L的培养基上接种彩色马蹄莲(BlackMagic)继代培养产生的丛芽块添加外源激素KT和BA的浓度及其不同组合,研究外源激素KT和BA对丛芽块增大、不定芽个数、生根数和生根长度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T的浓度为10mg/L时,丛芽块的增长最大为1.14cm2,BA浓度为0.5mg/L时丛芽块增长最快为1.24cm2。外源激素KT和BA相互作用时,KT10mg/L+BA0.5mg/L激素组合有利于丛芽块的增大。同时在无BA条件下,MS+NAA0.5mg/L+KT10mg/L+蔗糖40g/L+琼脂4.5g/L有利于彩色马蹄莲不定芽的增殖,但KT、BA均抑制根的生长,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圣音竹地下茎乳白色,节间长15~24cm,横向水平状起伏生长。大小年较为明显,呈现大年长笋、小年长竹的生长规律。竹秆节间长4~6cm,株高仅为3~8m。直径与叶面积指数高度相关R=0.9966。竹林平均胸径1~2cm的最佳密度为5100~6000株/hm2,3~4cm的最佳密度为4500~5250株/hm2,4~5cm的最佳密度为3300~4200株/hm2。区域引种试验证明,圣音竹是一个可以广泛推广的优良竹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桢楠(Phoebe zhennan)轻基质网袋育苗试验,掌握了桢楠苗木生长发育节律。结果表明:7-9月为苗木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圃地水肥管理,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提高苗木质量。采用5.6 cm×8 cm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1年生苗平均高为26.7 cm。  相似文献   

19.
自然分布的风箱果(Physocapus amurensis)很难见到实生幼苗,自然更新能力较差。通过对风箱果种子的不同处理方法和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试验,探讨适合于风箱果种子繁殖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后的风箱果种子,清水浸泡48h出苗率有明显提高;用200mg!L-1赤霉素(GA3)处理72h的种子出苗效果较好;播种深度在0.2cm时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青海云杉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母株年龄(7、10、15、20和25年)、扦插类型(嫩枝、硬枝和根系)及穗条采集部位(顶端、上部、中部和下部)对青海云杉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扦插前测定插穗内源激素(IAA,ABA和KT)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其与扦插生根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5年生青海云杉上部的嫩枝(粗度:0.5~1.0cm;长度:15cm)能有效地提高扦插生根率和降低基部腐烂率,同时增加插穗生根数和根系长度,表现出较好的扦插生根特性,内源生长素(IAA,ABA和KT)和有机营养物质(碳和氮)与青海云杉扦插生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单一的某种激素、有机化合物对插穗生根没有明显的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以及生根能力的大小主要受IAA/ABA和全碳/全氮比值的调控,比值越大,其插穗生根率越高。可用IAA/ABA和全碳/全氮比值作为衡量青海云杉插穗生根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