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引进6个水稻品种在浦城县烟后稻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302、圣优369、天优华占、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增产极显著或显著,适宜在浦城县作为烟后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圣优2396是建阳市嘉禾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阐述和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和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引进了9个杂交晚稻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中,粤两优673、天优1261、钱优3301、福龙两优29、花2优136、花2优315等6个品种全生育期与对照(CK)宜优673相当;每666.67 m2产量比CK分别增产3.35%~10.46%:对参试品种农艺性状、田间表现、产量、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圣优2396是建阳市嘉禾农作物研究所用圣丰2A和恢复系JHR396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介绍了该品种2007—2012年在南平市区域试验、试种和示范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粤优938系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R938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 ,粤优938具有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组合已于2000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一、产量表现粤优938在1994年测产品系比较试验中产量为9.28t/hm2 ,比汕优63增产4.8%;在1996年江苏省杂交中籼稻联合鉴定试验中产量为10.05t/hm2,比汕优63增产8.3 %。在1997年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9.06t/hm2 ,比…  相似文献   

6.
根据海南甘蔗产业现状, 选用新台糖10号、粤糖92/126、粤糖93/159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3/159品种分蘖力较强,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多,早熟、高产、高糖;榨季多年多点新宿平均,粤糖93/159单位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新台糖10号和粤糖92/126增产26.6 %和9.11 %;蔗糖分比新台糖10号、粤糖92/126分别提高0.23、0.2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产31.86 %、39.48 %。另通过对粤糖93/159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可知:其引种适应性研究增产增糖效果显著,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对粤糖93/159的大面积推广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4年,引进水稻新品种深两优1号、珞优9号、隆两优华占、粤优939、深两优911、泰优390、内香优8514、内五优263、荣优390、Y两优900、粤优1128等在泸溪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泸溪县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00、粤优1128、隆两优华占、粤优939等4个品种,株型紧凑整齐,长势旺盛,穗长粒多,产量较高,均适合在泸溪县推广应用,尤其是Y两优900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2011年武夷山市种子站引进4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采取随机排列的方法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16、中浙优1号、福两优1586、川优2189分别比Ⅱ优明86(CK)增产16.1%、16.8%、19.6%、22.8%。适宜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红莲型雄性不育系粤泰A的特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泰A是一个综合性状好的红莲型籼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繁制种容易、米质优、杂种一代适应性广等特性,江苏、四川省等用其配制一批组合,如;粤优938,表现比汕6暗显著,品质明显改善。粤优938、粤优占等组合在越南、印尼等地试种,也表现经法地推广中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0.
沙县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优673作对照,对6个品种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组3个品种赣优673、广8优673、福龙两优1031,实割产量分别比宜优673(CK1)增产7.1%、3.7%、2.9%;二组3个品种恒丰优387、中浙优86、安优18,实割产量分别比宜优673(CK2)增产6.9%、5.9%、1.4%。总结了表现较好品种的种植表现。  相似文献   

11.
引进4个水稻品种在武平县北部乡镇大禾乡作烟后稻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16、特优627在武平北部地区种植产量上占优势,可作为武平县北部山区烟后稻后续推广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应衡南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稻品种,引进16个近几年通过湖南省或者国家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1377、隆两优1988、Y两优900、Y两优1998、隆两优97、荃优华占、隆两优1319、隆两优黄莉占、两优688、隆两优华占等品种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可作为中稻品种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种植;Y两优9918、梦两优黄莉占可适当引进种植;湘两优1号、C两优华占和Y两优696作中稻栽培生育期较短,产量较低,不建议在衡南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部认定的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3个省级主推超级杂交稻组合、2个苗头超级杂交稻组合和普通高产杂交稻汕优63(对照)为材料,研究了超级杂交稻在长江流域7个生态试验点的产量稳定性.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红莲优6号、C两优87和Y两优1号4个组合表现超高产且在各试验点产量稳定性较高,结实率高而稳定,在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其它组合则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表现较高的产量和结实率.对超级杂交稻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超级杂交一季中稻高产攻关第一、二、三、四期标志性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及第五期攻关品种超优千号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典型的光合模型对参试品种齐穂期剑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对各品种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及指数函数模型对参试5个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都可以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得到的光合参数与实测值最接近;光能利用率以超优千号和Y两优900最高,剑叶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以Y两优900最强,光饱和点以Y两优900和Y两优1号最高,暗呼吸速率即光合产物消耗以Y两优900和两优培九最大;气孔导度除Y两优2号随光强增加增长缓慢外,其他4个品种均增长较快,但未出现气孔关闭现象,对强光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参试品种水分利用率WUE在光照强度小于800μmol/(m~2·s)时,随光照强度增加而表现为直线升高,当光照强度继续增加,WUE增长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但Y两优900的WUE仍表现出增长态势。因此,Y两优900在光照强度大、日照时数长的地区种植,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油-稻种植制度中甘蓝型油菜秸秆对水稻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0、25%、50%和75%)的3种油菜(沣油737、湘杂油553和中双11)秸秆水浸液处理下,五优308和C两优343两个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水浸液总体增加了幼苗的苗高和鲜重,低浓度(25%)下会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的根长,高浓度(50%和75%)下则起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湘杂油553的秸秆水浸液提高了五优308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降低了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但对C两优343幼苗表现相反的化感作用,显著降低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而提高了其T-SOD和POD活力,25%浓度下显著降低了其丙二醛(MDA)含量。75%浓度的中双11水浸液显著提高了五优308幼苗的MDA含量,并降低了POD活力。25%浓度的沣油737显著降低了C两优343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而提高了T-SOD和POD活力。综合结果表明,油菜秸秆水浸液浓度越高,对水稻的化感作用越强,且不同油菜品种水浸液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中沣油737和五优308...  相似文献   

16.
单季优质晚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引进9个优质稻新品种作为单季晚稻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福两优366、深两优884、甬优1540、深两优870、两优619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作为今后福安市推广优质晚稻的备用品种。总结了各品种在福安种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两优616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新品种两优616是由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总结了2013年两优616在尤溪县溪尾乡示范片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永安市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永安市种植的中稻新品种,2013年选用近2a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的8个中稻新品种进行比较筛选试验,以Ⅱ优明86为对照,从产量、经济性状及抗性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2优3301、福两优366、两优616和嘉浙优99等4个品种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永安市作中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