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搜集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县近30年的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风速)、农作物产量、森林覆被率等数据,经过研究分析认为,防护林体系区域性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植被指标体系和气象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计算后构成了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2.
《防护林科技》2012,(6):3-3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所、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惟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防护林科技》面向全国,为我国  相似文献   

3.
<正>《防护林科技》是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共同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协办的科学技术类期刊,  相似文献   

4.
《防护林科技》2013,(1):111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惟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  相似文献   

5.
对洞庭湖西岸区4种防护林地土壤与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和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平原湖区防护林土壤pH值为4.54~5.27,呈酸性反应;防浪护堤林土壤pH值为8.18,呈碱性反应。(2)全Cu、全Fe、全Zn以环湖低丘平原补植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土壤含量最高;全Mn、全Cd、全Ni、全Pb却以防浪护堤林土壤含量最高;全Co则以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土壤含量最高。(3)4种防护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FeMnZnNiCuPbCoCd,Pb、Zn、Cu和Cd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各防护林群落中植物体内不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范围亦很大。(4)植物对土壤中Cd的吸收能力最强,对Mn、Zn、Cu、Ni、Pb其次,对Fe最弱;木本植物青冈、冬青和山矾具有较强的Cd积累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种典型人工林(楠木、水杉、柳杉)下土壤渗透性特征,利用环刀入渗法对其土壤渗透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种典型人工林各土层均是初渗率平均渗透率稳渗率,除0~20 cm层外,其余土层初渗率、稳渗速率、平均速率和总渗透量均是柳杉林最小;3种人工林不同土层的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水分入渗速率的变幅均是0~20 cm土层大于20 cm~40 cm和40 cm~60 cm;采用Kostiakov模型对不同林分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F检验显示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该模型适合描述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渗透系数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渗透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土壤物理性质指标与土壤渗透系数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防护林科技》面向全国,为我国六大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刊登范围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及平原绿化、荒漠化防治、水  相似文献   

8.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 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 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 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 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 mm·min-1)、稳渗率(0.52 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 mm·min-1)均最小;4) 坡位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 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相似文献   

9.
《防护林科技》2013,(2):111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惟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防护林科技》面向全国,为我国六大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刊登范围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及平原绿化、荒漠化防治、水流域治  相似文献   

10.
<正>《防护林科技》由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指导站主办,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等单位协办。是全国唯一关于防护林科学研究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23-1335/S。欢迎防护林地区的各级领导干  相似文献   

11.
在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靠山种畜场建立的3种草牧场立体开发模式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樟子松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防护林的主栽树种,沙棘是固沙林、灌木饲料林的主要树种,绥李、黄太平、樱桃是草牧场区的主要经济树种;确定了樟子松移植大苗造林的最佳时间、移植桶规格和苗木规格。草牧场樟子松疏林立体开发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显著;草场防护林体系网带疏块、乔灌草药复合模式,形成了生态和经济上比较稳定高效的综合体系;经济林开发利用模式产值是农田的8倍。比普通经济纯林提高34.8%。  相似文献   

12.
福州旗山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含氧量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TM400氧气分析仪和气象测定仪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中常绿阔叶混交林和停车场进行24小时连续同步观测,据此分析出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一天24小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呈抛物线形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下午15∶00,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其各时段空气含氧量都比停车场高,且差异显著。2)常绿阔叶混交林空气氧气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与空气湿度呈及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  相似文献   

13.
伊犁河流域丰产型农防林防护和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干旱、半干旱区伊犁河流域察布查尔县境内新垦地丰产型小网格农防林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农田和对照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地相比,农防林表现出强大的调节功能,林网内农田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各测点风速明显减小,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等,只是距林缘不同距离的水平测点间,同一测点不同垂直高度间、一天中不同时段内各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差异均较大。另外,到目前为止,农防林对林内作物的增产效益也较明显,有防护林的油葵经济纯收益为对照地的1.25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接计算法和替代工程法,对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重点计算了涵养水源、防风增产、土壤保育、固碳制氧这4个主要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具有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具体为:涵养水源效益6980.81万元·a-1,防风增产效益987.71万元·a-1,固碳制氧效益344.99万元·a-1,土壤保育效益173.63万元·a-1。研究结果可作为建立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生态补偿机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6—2009年,在齐齐哈尔地区选设试验点,通过播种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及造林对几种灌木在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引种进行试验。经过4a观察,在30多个参试灌木树种中,初步筛选出西部沙樱、银水牛果、沙枣、甘蒙柽柳、大叶卫矛等生态型灌木树种和金雀锦鸡儿、台湾忍冬、紫叶稠李等观赏型灌木树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调查、测算、分析,对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沼泽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各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之间除暗棕壤(P=-0.900,0.01〈ɑ〈0.05)外,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不大;处于寒温带的爱辉区和孙吴县与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4个地区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未发现普遍规律;土壤碳储量分布规律为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草甸土〉黑土。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呈先减后增趋势,这主要与森林经营导致的森林面积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选择林地、未翻耕地、耕地、半流动沙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定量分析,研究阳高县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风蚀规律。结果认为:1)不同类型近地层2 m内风速随高度近似地服从对数分布规律,林地的斜率最大为1.663 1,未翻耕地的斜率最小为0.895 4,说明林地上林分对风速梯度影响最大,风速降低比率最大,其他下垫面类型斜率大小次序是耕地〉半流动沙地〉未翻耕地。2)不同下垫面对应的粗糙度大小不同,林地粗糙度为3.267 9 cm,属于最大;其次为半流动沙地、耕地、未翻耕地。增大下垫面的粗糙度,可以控制风速和风沙流的产生及运动。3)林地、耕地、未翻耕地和半流动沙地土壤输沙量的大小依次为半流动沙地〉未翻耕地〉耕地〉林地。  相似文献   

18.
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TC-201A型)对河北太行山区五种主要水土保持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湿度和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总体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即早上较高、中午较低、下午又逐渐上升;2)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月变化为6、7、9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5、8、10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空间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4)不同树种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苹果 > 板栗 > 栓皮栎 > 油松 > 刺槐;5)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与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6)坡中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沟内的,但二者之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倏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2)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道路绿地对PM2.5浓度分布与消减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选择北京市典型道路绿地类型为试验监测点,对0,6,16,26,36iTI不同绿带宽度下PM2。浓度分布、消减能力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绿地空气中P№。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00左右,最高值出现在晚高峰20:00左右;0,6,16,26,36m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6.64,44.35,42.91,40.96μg.m-3和41.97μg.m-3,以26m绿带宽度最低,0m最高;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s〈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十分明显,26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28.0%;中度污染及以A(PM2.5〉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s消减作用不明显;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中的温度、风速成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