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地水稻超早钵育大苗壮秧机械移栽技术是一项创新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寒地水稻超早钵育大苗壮秧标准与农时节点要求、实施超早钵育大苗壮秧必需的创建条件,总结了超早钵育大苗壮秧关键技术要点,以叶龄诊断、预测、调控为指导,从稻田耕作、提早移栽、合理稀植、浅—湿—干节水灌溉、施肥及植保等方面介绍了本田科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为基础,将三膜覆盖技术、钵育苗技术、超稀植栽培技术、寒地优质米生产技术综合配套,组装了三膜钵育摆栽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并示范15亩。结果表明,增加积温70—105℃,减少昼夜温差,钵育壮苗,在同插期,育出4.1—4.5叶大苗。移栽规格30×16.7cm,每m220穴80苗,有效分蘖率与机插相比增加104%,以较少个体,建立高光效群体,亩产808.1kg,较机插增产42.1%。  相似文献   

3.
机械插秧对水稻根系伤害重,插深一致,插后返青慢,但是可以保证一定的苗数;人插植伤小,插后易缓苗,但是插秧时难保证插深、密度,人为因素难把握;钵育苗可增加单株生长空间,插后无植伤,提高带蘖率及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试验证明,钵育摆栽是最有效的增产增收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段式"超早钵育高产栽培技术,集"两段式"育苗、钵体育苗的优势于一身,通过超早播种育苗,延长了水稻营养生长期,使晚熟品种也能够安全成熟。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概念及采用该项技术的典型田块产量情况,分析了其技术优势,并从品种选择、苗床准备、种子处理与播种、钵盘及时入棚、大棚育苗管理、本田精细整地、超稀摆栽、本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丽敏 《中国稻米》2001,7(6):24-25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自80年代大面积推广以来 ,迄今为止已创造了不少效益 ,但是寒地水稻生育期短 ,育苗期间积温不足 ,致使早育早插、培育壮秧、争积温、创高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 ,研究大、中棚三膜增温 ,充分利用日温 ,提高光能利用率 ,再加上利用钵体育苗、带土坨移栽、本田稀植、水肥管理等方法来缩短秧苗返青期、提高分蘖率、增加有效穗数 ,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栽培技术1.三膜覆盖 ,钵体育苗所谓“三膜”即是在大、中棚与地膜之间增设一层膜 ,较常规旱育苗多一层小棚 ,其高度为40~50cm左右。三膜覆盖通过缩…  相似文献   

6.
仲桂芳 《北方水稻》2008,38(3):131-132
黑龙江省虎林市属寒地稻作区,通常情况下只能种植一些中早熟水稻品种。采用大钵体保温育秧高产栽培技术,使12~13片叶的晚熟水稻品种在虎林地区也能够正常种植。该技术选择优质晚熟水稻品种,采用434孔钵育盘,于3月15日左右播种,超早保温育秧,培育出适合稀植栽培的带2~3个分蘖的壮秧,并结合本田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使水稻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
毛毳  张海峰 《北方水稻》2008,38(2):57-58
寒地水稻三高栽培技术是采用优质粳稻品种,稀播育壮秧,通过合理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和多蘖为基础的高产群体;施肥时从前期注重分蘖肥向中后期主攻穗部性状方向转移,以促进穗大粒多;灌水时以浅水为主,根据水稻各个时期的生理生态要求,采取晒田、间歇灌溉和深水相结合的灌溉方法,调节和促控水稻生长发育;并应用钵苗摆插和光生态膜大中棚育苗技术等,达到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并对超稀植栽培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在充分发挥个体生长优势基础上建立高产群体和高产、节本、高效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晚熟品种超早育苗高产技术,通过选用优质晚熟品种,采用温室、大棚"两段式"育苗,超早播种,超稀摆插,培育壮秧,实行整地、施肥、管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五项标准化管理,获得了成功,解决了高寒地区水稻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上不去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查哈阳农场在1996年试验示范了15亩的水稻“三膜、钵育、摆栽”技术,水稻平均单产达808.Ikg,1997年推广了4.5万亩平均亩产为661.4kg,最高亩产达809kg。摆栽水稻较机插亩产量平均提高123.Ikg。经两年的试验推广,对此项技术有下列启示:1“三膜、钵育、摆栽”的秧苗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因采用钵盘育苗,单株发育较好,平均每株带菜0.5-0.7个,摆栽后缓苗时间较短,1997年4.5万亩摆栽水稻的缓苗时间平均为1.6天,其中老稻田平均只有06天,新稻田平均为1.4天,盐碱地3.2天,技机插缩短8-10天。同时,抗寒抗旱性较机插栽培强。1997…  相似文献   

10.
行向及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不同行向及育苗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行向对水稻品种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东西行向种植较南北行向种植群体受光好且能显著地增加一次枝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并且,钵育摆栽是通过增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3个因素来提高产量的,实践证明,钵育摆栽与普通育苗插秧方式比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到20%。  相似文献   

11.
针对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总产量不稳的现状,在约0.67万hm2水稻种植上,通过3 a潜心研究,克服了水稻育苗技术粗放、插秧期拖后等不利因素,总结出选用适宜高产品种、培肥秧田、合理插植育壮秧、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等一套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不同的育苗方法,研究其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选适当的晚熟品种,利用大营养钵育带蘖大苗壮秧,且适当早插秧,可提高插秧效率,缩短插秧期,还可以节省种子及育秧材料,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引种示范和钵育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表明,甬优2640具有熟期早、熟相好、穗型大、株型好、高温条件下结实率稳定等生育特性。本文研究并总结了甬优2640钵育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培育壮秧、精确机插、精确定量施肥、定量水浆调控、加强病虫防治,以期为甬优2640的推广应用及钵育机插超高产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爱友牌机插宝水稻壮秧剂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民  宋广花 《北方水稻》2010,40(1):65-65
为了验证爱友牌机插宝水稻壮秧剂在寒地水稻育苗上的应用效果,2009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肥在合理的用量下能够使幼苗分蘖增加、充实度提高、抗逆性增强。能够达到或者超过当地常规应用的水稻壮秧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可降解秧盘育插秧技术在北方寒地水稻生产中利用的特点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黑龙江浓江农场在2016年和2017年以龙粳46和龙粳52为材料,利用可降解钵毯秧盘进行育插秧试验,并以塑料钵毯秧盘育插秧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塑料秧盘育插秧相比,用可降解秧盘育秧可以提高机插秧苗素质,改善机插效果,水稻增产1.7%~3.5%。该技术具有育插秧方便、省工节本、绿色环保、增产增效等特点,适于在黑龙江垦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长峰  杜宪录  刘守成 《北方水稻》2010,40(3):27-28,32
目前,子盘育苗机插和钵盘育苗机械摆栽是现阶段友谊农场生产中正在运用的育苗方式,钵体毯状育苗机插、植质钵盘育苗机插是两种新兴的正在试验中的育苗插秧方式。通过将这四种育苗方式插秧进行对比试验,从产量对比看,植质钵盘育苗机插产量最高,第二为钵体毯状育苗机插,第三为钵盘育苗机械摆栽,第四为子盘育苗机插,虽然植质钵盘育苗机插和钵体毯状育苗机插产量水平分别排在前两位,但在生产运用中都存在着有待解决的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寒地水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寒地水稻旱育壮秧技术的普及、技术的落实到位提供保障,为规范寒地水稻旱育苗技术和提高旱育秧苗素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钵盘育苗浅插也叫手摆秧,是群众在抛秧不得法而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移栽方式,这种移栽方式在我地区应运而生、不断发展,逐步取代抛秧栽培。对此,我01从1994年开始,就钵育浅插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1林苗浅插产量高林盛镇英窝村试验结果(1996),不同穴距对比试验(每穴3苗),钵盘苗浅插,二个试验点3个处理18个小区平均亩实产605kg,比软盘苗(或精编袋垫底苗)手插和钵盘苗抛秧分别增产72%和8.4%(见表1)。每穴不同苗数对比试验(行穴距30.0X16.scm),钵育浅插平均亩实产602.6kg,比软盘苗手…  相似文献   

19.
北方寒地水稻超早播育苗标准化生产技术,是以生产绿色、有机、优质水稻为前提,通过引用借鉴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结合宁安区域自然条件及近五年来种子、肥料、栽培、植保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在大量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技术是根据当地不同积温条件,选用五优稻一号、松粳6号等优质的晚熟品种,实施提早育苗,于3月25日~4月1日播种,争抢更多的有效积温,同时采用352孔大孔育秧盘,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并在本田实施超稀植栽培与管理,从而发挥晚熟优质品种的增产潜力,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20.
从甘蓝与水稻复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角度,阐述了秦皇岛地区水田上茬春甘蓝的整地、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及下茬水稻的选品种、育壮秧、重施底肥、合理密植、插后管理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