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百合LfMAD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百合LfMADS1和LfMADS3基因的功能,分别将其正、反义基因插入到植物组成型双元载体pBin438中,并通过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烟草。PCR和PCR-Southern杂交结果均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烟草基因组中。转LfMASD1反义基因植株中1朵花的雄蕊极短、花药缺失;转LfMASD1正义基因植株中发现1个花萼变瓣的突变体。在转LfMASD3反义基因植株中发现1个植株的苞叶部分瓣化,花柄变短,另外1个植株上发现1朵花缺失1枚雄蕊;而转LfMASD3正义基因植株中没有发现变异。作者认为LfMASD1是百合花器官发育的B功能基因,LfMASD3是百合花器官发育的SEP基因,这些基因在烟草中的表现说明百合的花器官特性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模式植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ACC 合酶与节瓜雌性之间的关系,以雌性自交系(A36)和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为材料,克隆得 到节瓜ACC 合酶(CqACS)基因,并与葫芦科中已知的ACC 合酶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构建进化树;对A36 幼苗 叶片进行赤霉素(GA3)处理后用qRT-PCR 对CqACS 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并统计赤霉素处理前后20 节内的雌花率。结果 表明,CqACS 基因在雌性自交系A36 中的长度为1 318 bp,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 中长度为1 637 bp。经对比分析,SX 比A36 多了91、97、117 bp 3 个片段,除此之外只有2 个碱基的差别。同源序列比对发现,A36 中的CqACS 基因与西瓜中 的Cit-ACS1 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5.31%,与黄瓜中的Cs-ACS1 基因同源性为91.13%;SX 中的CqACS 基因与西瓜中Cit- ACS1 基因同源性为78.04%,与黄瓜中的Cs-ACS1 基因同源性为76.06%。GA3 处理后,A36 的平均雌花节率(20 节位内) 为45%,而对照为90%;qRT-PCR 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CqACS 基因在GA3 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在第3 次 处理后4 h 上调最大。  相似文献   

3.
白菜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杨酸处理后的‘苏州青’白菜为材料, 通过RT2PCR和RACE技术, 获得了白菜病程相关蛋白PR-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与甘蓝型油菜PR-1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 , 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78% , 与其它植物的同源性为57%~60%。Southern杂交表明该基因在白菜基因组中的拷贝数至少为2个。半定量RT2PCR分析表明, 2 mmol/L的水杨酸处理后12 h, 该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4.
苹果LEAFY同源基因的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苹果的果台枝顶芽中克隆了两个长约1.4 kb的cDNA片段,分别定名为AFL1和AFL2。它们的碱基序列在编码区有90%的同源性,但在3’末端非编码区仅有约印%的同源性。它们表达的肽链氨基酸序列与小叶杨、大豆、矮牵牛等有70%以上的同源性,与番茄、金鱼草、拟南芥有近70%的同源性,证明它们是LFY的同源基因。RT-PCR的结果表明,生长期AFL2在萼片、子房、根、茎、叶以及果台枝顶芽中都有表达,而AFL1只在果台枝顶芽中表达;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台枝顶芽中,AFL1在顶芽停止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以后才清晰表达,而AFL2在生长期6~10月都有表达。因此认为苹果中的这两个LFY同源基因虽有共同的起源,但是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在花和营养组织的发育中起不同的作用。DNA印迹分析表明,在苹果属及近缘的梨属植物中LFY同源基因是多拷贝的。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ACC合酶与节瓜雌性之间的关系,以雌性自交系(A36)和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为材料,克隆得到节瓜ACC合酶(CqACS)基因,并与葫芦科中已知的ACC合酶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构建进化树;对A36幼苗叶片进行赤霉素(GA_3)处理后用qRT-PCR对CqACS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并统计赤霉素处理前后20节内的雌花率。结果表明,CqACS基因在雌性自交系A36中的长度为1?318 bp,普通雌雄同株自交系SX中长度为1?637 bp。经对比分析,SX比A36多了91、97、117 bp 3个片段,除此之外只有2个碱基的差别。同源序列比对发现,A36中的CqACS基因与西瓜中的Cit-ACS1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5.31%,与黄瓜中的Cs-ACS1基因同源性为91.13%;SX中的CqACS基因与西瓜中Cit-ACS1基因同源性为78.04%,与黄瓜中的Cs-ACS1基因同源性为76.06%。GA_3处理后,A36的平均雌花节率(20节位内)为45%,而对照为90%;qRT-PCR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CqACS基因在GA_3处理后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在第3次处理后4 h上调最大。  相似文献   

6.
任锡亮  侯喜林  李英 《园艺学报》2006,33(6):1345-1348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 cDNA 为模板, 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 获得了L - 半乳糖酸- 1, 4 - 内酯脱氢酶(EC 1.3.2.3, GLDH) 基因cDNA 2 034 bp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GLDH基因cDNA序列编码60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花椰菜GLDH基因具有98%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GLDH基因具有90%的同源性。该基因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AY899298。  相似文献   

7.
应用cDNA-AFLP技术分离草菇冷诱导表达基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cDNA-AFLP技术筛选获得了5个草菇冷诱导表达基因片段VC1、VC2、VC3、VC4 和VC5。测序结果表明, 5个DNA片段大小分别为247 bp、219 bp、172 bp、350 bp和171 bp。同源性BLAST搜索结果显示, VC1、VC2、VC3、VC4和VC5片段目前都没有同源的核酸序列; VC1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 的假拟蛋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VC2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水稻的AMP脱氨酶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VC3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Danio rerio的糖原合酶激酶3α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VC4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Leuconostocm esenteroides的假拟蛋白有一定的同源性, VC5片段翻译的蛋白质序列没有搜索到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8.
 利用已构建的月季花朵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了22个与乙烯受体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片段,并利用这些片段从月季花瓣中克隆得到了3个乙烯受体基因全长,分别为RhETR1、RhETR3和RhETR5。其中,RhETR1全长为2 814 bp,编码一个595 aa的肽链;RhETR3全长为2 468 bp,编码一个765 aa的肽链;RhETR5全长2740 bp,编码一个742 aa的肽链。这3个基因推定的编码蛋白分别与枣(Ziziphus jujuba)中的ZjETR1、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中的PtETR2和砂梨(Pyrus pyrifolia)中的PpERS2同源性最高,依次为85.2%、75.8%和80.3%。蛋白同源性及结构分析表明,RhETR1和RhETR5分别与拟南芥中的ERS1和ETR1结构相似,属于第1亚家族成员,RhETR3与ERS2结构相似,属于第2亚家族成员。在花朵自然瓶插过程中,这3个基因分别表现为下调、上调和组成型表达。利用原核表达载体,选择和月季花朵开放最为相关的RhETR3,获得了和理论分子量一致的重组蛋白,表明克隆得到的RhETR3具有完整的读码框。  相似文献   

9.
从■(Prunus salicina Lindl.var.cordataJ.Y.Zhang et al.)成熟叶片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中新分离得到了1个PPO基因,命名为PsPPO2,基因登录号为JF681036.1。经NCBI-BLAST分析,其核苷酸序列与蔷薇科果树中的河北鸭梨和富士苹果果实的PPO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1%和80%;与作者先前分离克隆的PsPPO1和PsPPO3基因同源性分别为55%和56%,说明此克隆是PPO基因家族的新成员。通过RT-PCR分析,PsPPO1、PsPPO2和PsPPO这3个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果实受损伤后的表达模式。在叶片发育过程中,PsPPO2表达量都很高;PsPPO1在嫩芽和幼叶中表达;PsPPO3只在嫩芽中表达;在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PsPPO2和PsPPO3在早期表达,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下降,PsPPO1在褐变果中表达量较高。受机械损伤后,PsPPO1受诱导,而PsPPO2和PsPPO3不受诱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因克隆和测序方法,对来自国内外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简称Foc) 1号和4号小种的6个菌株endo-PG基因同源性、与其他真菌的亲缘关系以及endo-PG基因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为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同小种的endo-PG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不同小种的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总体来说,4号小种比1号小种同源性更高,亲缘关系更近。在全基因序列分析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基因差异可以作为区分2个小种致病性差异的依据。根据预测的CDS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6个菌株的endo-P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变异并没有引起相关保守结构域的变化,推测6个菌株的致病性可能与endo-PG基因的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PCR 扩增法, 从柑桔基因组分离出了AP 1 同源基因中的一个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它与其它植物的MADS 盒基因同源性较高, 氨基酸序列同源45%~73%, 但是否与发育有关, 还需做功能性检测。  相似文献   

12.
B类MADS-box基因在调控显花植物的花瓣和雄蕊发育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初步了解大蒜花发育的分子机制,以‘阿城紫皮’大蒜(Allium sativum)的花蕾为试材克隆了AsPI(Gen Bank登录号为KY272748)。AsPI的cDNA长939 bp,开放阅读框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显示,AsPI编码的蛋白质包含高度保守的MADS结构域(1~57氨基酸)和保守的K结构(76~140氨基酸),AsPI蛋白具有PI亚家族特有的序列特征:MADS区特征丝氨酸残基、K区高度保守序列KHExL以及C–末端的PI基序。序列比对、功能域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sPI属于单子叶植物B功能基因PI亚家族。半定量和实时RT-PCR检测AsPI在大蒜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花蕾中高丰度表达,在花茎中表达量中等,在根、假茎、嫩叶、保护叶等营养器官中表达量极低甚至不表达。  相似文献   

13.
甜樱桃MADS b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樱桃‘拉宾斯’(Prunus avium L.‘Lapins’)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与花发育相关的MADS box基因,命名为PaMADS3,其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HQ229605。PaMADS3基因全长1 095 bp,包含1个723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断其编码24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aMADS3蛋白与拟南芥中的SEP蛋白高度同源。组织特异性表达显示PaMADS3基因在花瓣、雄蕊、心皮中表达。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花芽露绿期的离体枝条经过15和25 ℃处理后,其雌蕊中PaMADS3基因在25 ℃的表达量高于在15 ℃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4.
以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马罕’雄花为材料,利用获得的MADS-box基因保守片段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ACE技术克隆MADS-box家族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CiMADS9。该基因长为1 077 bp,开放阅读框(ORF)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典型的MADS-box结构域和半保守的K区,是MIKC型MADS-box基因。聚类分析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AGL15亚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iMADS9在生殖器官(雄花、雌花、幼果)中的表达量高于营养器官(叶、枝条)中的,并且在雄花中的表达量最大。将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拟南芥中过量表达该基因使植株开花延期,基生叶增加。  相似文献   

15.
柿花发育相关的MADS2box基因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雌花型柿(Diospyros kaki) ‘阳丰’花为试材, 克隆得到一个与其花发育相关的MADS2box基因, 命名为DkMADS1, GenBank登录号为DQ412058。该基因cDNA全长1 193 bp, ORF为747 bp, 编码一个含有249个氨基酸的蛋白。DkMADS1 具保守的MADS区及半保守的K区, 与其它植物中的MADS2box蛋白有很高同源性。RT-PCR表达分析表明, 该基因在‘阳丰’花的萼片、花瓣、子房和‘禅寺丸’的雄蕊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板栗雌雄花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发掘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文明  徐育海  何秀娟 《园艺学报》2016,43(8):1593-1604
为筛选板栗混合花序中雌雄花形成与发育关键基因,基于板栗雌雄花表达谱测序结果,从差异表达基因中分离到17个MADS-box基因。通过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其中2个基因缺少半保守的K盒,为Ⅰ型MADS-box基因,另外15个基因为Ⅱ型MADS-box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13个包含完整读码框的MADS-box基因中有2个B类基因,1个C/D类基因和3个E类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这些MADS-box基因在板栗早期混合花序中的雌雄花之间表达差异显著(变化倍数 > 2),且部分B、C/D和E类基因在板栗幼叶、纯雄花和雌花中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推测这些MADS-box基因在板栗雌雄花形成和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夏菊的春化机理,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5′ RACE、3′ RACE技术克隆夏菊品种‘优香’[Chrysanthemum morflorium(Ramat.)Kitam.‘Yuuka’]开花抑制基因CmFLC-like1的cDNA全长序列,获得其全长为945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36 bp,编码1条21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且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CmFLC-like1与葡萄(Vitis vinifera)VvFLC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DlFLC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55%和52%。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CmFLC-like1蛋白与拟南芥和核桃的FLC遗传距离最近。亚细胞定位表明,CmFLC-like1基因定位在核上。在酵母体系中发现CmFLC-like1没有转录激活活性,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发现具有转录抑制活性。菊花植株营养生长期不同组织器官的RT-PCR表明CmFLC-like1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茎和茎尖中次之,根中最少。低温(4 ℃)可抑制CmFLC-like1表达,且处理时间越长,抑制表达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已经克隆的‘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的基础上,通过染色体步移法从两种芜菁基因组中克隆了BrDFR1BrDFR2基因上游1 296和1 297 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启动子片段中包含TATA box、CAAT box、光调控元件、ABA应答元件、伤害应答元件、低温应答元件、防御与胁迫应答元件、MeJA应答元件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BrDFR1PBrDFR2P仅在1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差异。将BrDFR1PBrDFR2P分别连接到pCAMBIA1301植物表达载体上,构建Promoter::GUS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明,BrDFR1PBrDFR2P均能驱动GUS基因表达。构建BrDFR1PBrDFR2P的一系列缺失体,融合GUS基因后遗传转化烟草。染色结果表明,BrDFR1PBrDFR2P缺失片段均具有相应的起始下游基因转录的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 i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he analysis of gene functions in plants. Though there are many reports on virus vectors for VIGS in plants, no VIGS vectors available for Rosaceae fruit trees were reported so far. We present an effective VIGS system in apple, pear, and Japanese pear using Apple latent spherical virus (ALSV) vectors.

Results

Inoculation of ALSV vectors carrying a partial sequence of endogenous genes from apple [ribulose-1, 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small subunit (rbcS), alpha subunit of chloroplast chaperonin (CPN60a),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a), or actin] to the cotyledons of seeds by a particle bombardment induced highly uniform knock-down phenotypes of each gene on the true leaves of seedlings from 2~3 weeks after inoculation. These silencing phenotypes continued for several months. Northern blot and RT-PCR analyses of leaves infected with ALSV containing a fragment of rbcS gene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rbcS-mRNA drastically decreased in the infected apple and pear leaves, and, in reverse, rbcS-siRNAs were generated in the infected leaves. In addition, some of apple 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ALSV vector carrying a partial sequence of a TERMINAL FLOWER 1 gene of apple (MdTFL1) showed precocious flowering which is expected as a knock-down phenotype of the silencing of MdTFL1 gene.

Conclusions

The ALSV-based VIGS system developed have provides a valuable new addition to the tool box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in apple, pear, and Japanese p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