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畜牧兽医》2014,(11):74-74
<正>为落实2014年吉林省基础母牛扩群项目和肉牛良种繁育体系项目,加快推进吉林省肉牛后裔测定工作进度,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水平,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吉林省畜牧总站近日在公主岭市组织召开了全省肉牛后裔测定技术员培训班。来自28个项目县市畜牧总站和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兴牛牧业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单位  相似文献   

2.
<正>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菜篮子”密切相关。发展肉牛产业,对于提高牛肉供给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吉林省不断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实施,肉牛产业发展动力强劲。而基础母牛直接决定肉牛产业能否得到良好、稳定、持续发展。课题组在对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调研中发现,母牛养殖存在养殖规模小,饲养水平不高,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课题组结合吉林省基础母牛养殖现状,利用SWOT模型对基础母牛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为吉林省肉牛产业快速、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996年初国家计委批准《吉林省优质肉牛系列开发项目》建设以来,随着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和肉牛项目的全面启动,全省肉牛业生产发展迅速,肉牛产业链也日臻完善,养牛业实现了农耕动力为肉用、粗放为集约、内销为外销的三大转变,已初步形成了科学饲养、规模经营、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4.
<正>受吉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委托及任务要求,我们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前郭县、乾安县、洮南市、通榆县和长岭县等五个县市的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1吉林省西部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我省西部地区主要以草原为主,山地较少,对肉牛产业及其发展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省西部草场面积在不断减少,平均年递减在  相似文献   

5.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0):67-67
为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生猪、肉牛、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程和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2012年9月24日至25日,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在公主岭市组织召开全省现代生猪、肉牛、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会议及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会议暨种猪性能测定培训班。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张国华到会并对实施现代生猪、肉牛、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畜牧业的产业地位、发展环境、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吉林西部地区是国家和吉林省重要商品牛生产基地,肉牛养殖起步较快,具有较多的优质肉牛品种,特别是草原红牛独具地方特色,已获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誉国内外。随着吉林省提出的“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吉林西部地区肉牛养殖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畜牧业中支撑产业、口粮及农牧产品转化提升、打造全国“大肉库”和建设畜牧业经济强省的举足轻重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正2月10~17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赵玉民、张嘉保、高云航和张越杰等岗位专家团队联合公主岭综合试验站和延边综合试验站以及相关人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吉林省肉牛产业带来的影响、采取的救助措施以及后续恢复生产等情况,分别对吉林省种公牛站和肉牛养殖场户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全国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培训班5月12~1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全国各公牛站和申报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各单位的120多名管理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鲁俊、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玉民、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处长刘海良、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产业发展处处长孙晓峰、吉林省畜牧总站站长付殿国及有关专家出席了开班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吉林省农科院畜牧科学分院从肉牛遗传改良、高效繁育、精细化饲养、疫病防控、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组成产学研联盟,开展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构建了支撑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省农科院在创建优质肉牛规范化技术体系实施过程中,以副院长、研究员赵玉民为首的科研团队,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和多性状基因聚合技术,挖掘出与草原红牛(肉用品系)和延黄牛生长发育、肉质性  相似文献   

10.
肉牛产业是兴安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兴安盟行署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百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发展规划,扶持发展肉牛生产。通过对兴安盟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兴安盟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肉牛生产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扩张,技术不断进步,组织化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完善。但是肉牛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及挑战,主要表现为牛肉质量低下,肉牛业结构不合理,肉牛个体生产能力低。当前江西省肉牛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分析江西省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肉牛生产的对策,对肉牛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产业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生 《当代畜牧》2012,(4):62-64
<正>为了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地肉牛饲养规模、品种改良、饲草加工、肉制品加工、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全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宁夏同心县组织有关人员赴甘肃张掖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吉林省皓月集团就发展肉牛产业进行了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目前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近年来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生产水平、产业化水平以及肉牛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今后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推动新形势下重庆市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3年,甘肃省肉牛牦牛产业继续以20个肉牛产业大县(含3个以牦牛肉生产为主的大县)为主保持平稳发展。据甘肃省辖区86个县市统计,2013年肉牛存栏509.2万头,出栏肉牛181.3万头,牛肉产量达19.3万t。牦牛是甘肃省重要牛种资源之一,存栏118.73万头。甘肃省初步形成了以河西走廊国家商品粮基地肉牛产业区、陇东地区肉牛产业区和依靠天然草场的牦牛产业区为优势的肉牛生产基地,甘肃省肉牛业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以西门塔尔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效果最为明显,已成为甘肃省肉牛生产的主体。文章从甘肃省肉牛生产概况、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与甘肃省肉牛产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甘肃省肉牛产业发展建议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以助力甘肃省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吉林畜牧兽医》2009,(8):60-60
“东北肉牛带产业与技术论坛”在延吉举行。作为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所在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邀请了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北京、河北、湖南、甘肃等10余个省区的有关领导和国内肉牛领域的有关专家80余人来到延吉,对于东北肉牛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千万头肉牛工程",按照韩俊省长在梨树调研的指示精神,梨树县委书记曾范涛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深思细谋,以发展肉牛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资金政策为保障,合理配置产业发展要素,统筹县、乡、村三级资源,压实各级书记职责分工,争做全省肉牛产业排头兵。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位于东北“玉米带”中部,粮食和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肉牛工程”。这项工程总投资概算46.7亿元,涉及以中部农区为主的23个县,运用产业化机制,构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养牛业模式,响应国家开发东北肉牛带的战略规划,形成产加销配套的全国肉牛生产基地。1996年5月,国家计委正式发  相似文献   

18.
《吉林畜牧兽医》2010,(10):59-59
<正>吉林省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生猪、肉牛奶牛、家禽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意见》等3个政策性文件,初步构建了涵盖产加销各环节的政策保障体系。二是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了解我国肉牛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及背景,提出了能够提高肉牛产业的措施,通过采取提高我国的肉牛产业的生产技术、完善肉牛产业的生产体系等相互结合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出现的质量问题与生产秩序杂乱等问题,使得我国的肉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牛冻精改良配种是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牛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是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大力发展肉牛生产的一项主推核心技术。2000年以来都龙镇确实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推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大力推广牛冻精改良技术,抓好本地牛选育工作,积极指导和扶持肉牛养殖户实施选种选配,提高母牛整体繁育能力,把品种改良技术推广作为加速肉牛生产提质增效的切入点。为进一步探索都龙镇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对发展好肉牛产业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