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伊犁草地由于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原有毒有害植物大量繁殖、蔓延,有毒有害植物的生长,不仅危害牲畜,而且消耗土壤养分和水分,妨碍优良牧草的正常生长,使草地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防除有毒有害植物是草地改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优化草原生态脆弱期的家畜生产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多数的草原区,天然植被放牧是家畜生产的主要方式.而天然草原在牧草的某些物候生长期对放牧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在早春牧草返青后至3叶期这一阶段,放牧会使植物生长缓慢,整个生长季的牧草产量都减少.这段时期又正值幼畜断奶高峰,家畜对营养的需求急剧增加,草原的承载能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根据植被在此时期对放牧的反应把这个阶段称为草原生态脆弱期.生态脆弱期的家畜生产方式应与牧草物候生长阶段同步,这样才能在满足牧草的生物需要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牧草产量以及家畜后续生产性能.本研究探讨了在早春草原生态脆弱期内可供选择的家畜生产方式:人工草地放牧,天然草地轮牧补饲,舍饲育肥以及限制饲养等.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区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山地草原,由于放牧强度的加大,狼毒的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伴随着狼毒分盖度的增加,针茅和扁穗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下降,毒杂草呈上升趋势。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狼毒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狼毒由伴生种成为优势种,天然草原由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群落演替为狼毒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初步提出了恢复该类退化草地生产力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区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山地草原,由于放牧强度的加大,狼毒的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伴随着狼毒分盖度的增加,针茅和扁穗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下降,毒杂草呈上升趋势。草地的Shannon_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狼毒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狼毒由伴生种成为优势种,天然草原由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群落演替为狼毒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初步提出了恢复该类退化草地生产力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除草剂"狼毒净"超低量剂43.2%和"灭棘豆"超低容量液剂54.9%对草地毒草狼毒和棘豆进行灭治,灭效分别可达97%和95%,说明该型化学除草剂能有效控制狼毒和棘豆的繁殖蔓延,提高牧草生产力,为青海省互助县乃至西北地区的草地毒草灭治提供较佳的化学灭除方法。  相似文献   

6.
草畜平衡管理系列研究(5)——牧草产量月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丰  齐智鑫 《草业科学》2012,29(2):280-284
基于在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等草原地区所获得的草地生产力监测数据,介绍了获取草地牧草产量月动态系数的方法。对不同类型草地以及不同地区同一类型草地上的牧草产量月动态进行了比较。检测了不同放牧压力对牧草产量月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产量的月动态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各类草地以及不同放牧压力下牧草产量消长的趋势较为一致。大多数草地的牧草最高产量出现在8月份。基于我国北方主要草原地区的气候相似性,本研究介绍的获取草地牧草产量月动态系数的方法以及部分系数值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新型化学除草剂灭除狼毒、棘豆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除草剂对草原毒草狼毒、棘豆进行灭治,灭效分别可达97%、95%,能有效控制狼毒、棘豆的繁殖蔓延,可提高牧草生产力,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毒草灭治提供较佳化学灭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按草地利用目的施肥草地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草的产量和质量。但是,草原的利用目的是不相同的,对于割草地,施肥目的是增加年产草量,而放牧草地是提高载畜量。尽管放牧方式不同,但一般是为了促进夏季以后的牧草生长,且考虑牧草品质。从草地的维持性这点来说,施肥须注意:寒冷地区是保证牧草有足够的越冬性,热带地区牧草不致夏季枯萎,特别是肥料容易缺乏的地区。在考虑到草原利用目的和环境条件的同时,还须注意肥料的成分、用量、施用时间及配比。  相似文献   

9.
以坝上退化典型草原的狼毒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不同物候期的狼毒植株,对其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在不同物候期还是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上,狼毒都具有较稳定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根茎叶花果),这种稳定的生物量分配特性有助于狼毒在退化草原的存活和扩张;其次,尽管狼毒对繁殖的分配较小,但并不代表狼毒的扩繁能力差。此外,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上狼毒不同器官的异速生长关系与其他物种相似,验证了相关生长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新疆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的种类与分布以及毒害草防除技术。新疆天然草地约有有毒植物24科81种,主要为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乌头(Aconitum L.)、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马先蒿(Pedicuari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橐吾(Ligularia)、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这些毒害草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以及水源附近等,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优良牧草产量下降。有效控制毒害草的蔓延,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是关键,这需要构建以生态治理为核心、化学和机械防控为补充的毒害草综合防除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林、草之间和草、畜之间的关系。林草互相竞争,又互相受益。森林影响光照,从而影响草地产草量,但一定密度的森林对含蓄土壤水分,减少牧草蒸发,保持草地气温、土温稳定,对牧草生长有益。而草地的管理、施肥、放牧牲畜的粪尿、牧草的固氮作用等,又促进了森林的生长。草地产草量的季节性变化,可影响放牧牲畜的增重与繁殖。草地的载畜量取决于草地的产草量,草地负荷过重,可导致草地退化,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下降,但适宜的载畜量可提高放牧牲畜的生产性能,保持草地的良性演替,延长草地的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草原载畜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草地的演变。载畜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草地产生不良影响,引起草原的退化演替。只有载畜量适度才能刺激牧草生长,确保放牧家畜获得数质皆佳的饲草,从而维持其高而稳定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近期国外有关资料和刊物发表的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论述了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是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放牧对松嫩羊草草地现存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草地放牧系统牧草现存量年度变化较大。放牧对松嫩草地除羊草外的其他牧草现存量(简称其他喜食牧草)具有显著影响(P0.05)。放牧导致草地其他喜食牧草现存量降低,放牧对家畜其他喜食牧草生物量的维持具有负面影响。在松嫩草地,中度放牧干扰不能维持草地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同时,放牧优化假说未能得以充分验证,但是适度放牧通过促进草地其他喜食植物补偿性生长而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夏季留茬高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不同放牧强度对放牧系统人工草地优质牧草再生产力影响,在朗目山混播放牧草地牧草生长旺盛的6-8月开展了不同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质量,牧草生长,牲畜采食量,牧草利用率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留茬10-12cm的牧草净产量,利用率,草地质量,牲畜采食量均最佳,是实现放牧系统人工草地合理利用和提高效益的理想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该区草原植被的一般特征和改良效果。过度放牧和水因子是影响草原植被的主要因素。人工种羊草、浅翻轻耙、松土补播牧草和种植星星草是改良该区草原的基本措施。进一步治理该区草原的研究课题是人工草地的高产、稳产及其培育更新和天然草原放牧的研究;改良建设措施是造林、补播牧草和排涝。  相似文献   

19.
狼毒的化学防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新纹 《草业科学》2005,22(4):88-90
应用化学除草剂对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在狼毒现蕾期至初花期用43.2%灭狼毒超低容量液剂商品量1.05~2.10 L/hm2原液喷雾,对狼毒防效可达95.29%~99.08%,灭除当年狼毒地上部分干枯死亡,生长点坏死,翌年返青率仅为0.31%,且对大部分优良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安全,解决了草地取水不便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干燥草原杀灭狼毒.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研制的新型除草剂———43.2%'灭狼毒'超低容量制剂在狼毒盛花期采用1.05l/hm2的施药量叶面喷雾,可使受药狼毒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足1%,而且能有效抑制草地狼毒群落,促进禾本科牧草生长,对草地可食牧草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