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笼养肉鸡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中鸡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在鸡14日龄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通风条件、空舍期消毒模式、粪便清理方式等因素有关;3个鸡舍舍内气载真菌在空舍期消毒后均未检出,随着鸡日龄增长开始递增。论文为笼养鸡舍生物安全技术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季节鸡舍环境中细菌气溶胶含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磊  崔金生 《中国家禽》2012,34(4):59-60,63
本试验对不同鸡舍内细菌气溶胶(主要包括气载需氧菌和气载葡萄球菌)在夏秋冬三个季节的变化情况进行采样调查,对鸡舍细菌气溶胶含量情况进行定量评估,为鸡舍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含量,改进和提高鸡舍环境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不同养殖模式鸡舍环境卫生质量,采用TYK-6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封闭式和开放式蛋鸡舍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及大肠杆菌血清型的分布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封闭式鸡舍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大肠杆菌检出量均明显低于开放式鸡舍,两者优势血清型均为O_(65)、O_(101)和O_(78);发病鸡舍气载大肠杆菌和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存在一致性,且病鸡舍气载大肠杆菌颗粒多分布于采样器的第3~5级介质中。结果表明:封闭式鸡舍养殖环境优于开放式环境,有利于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笼养鸡舍环境卫生质量及推断微生物气溶胶对饲养人员及肉鸡可能造成的危害,本试验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杆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气溶胶粒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浓度可达21.4×10~3 CFU/m~3,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可达0.71×10~3 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均值可达2.52×10~3 CFU/m~3,气载真菌浓度可达7.28×10~3 CFU/m~3;鸡舍内环境气载需氧菌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第1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大肠杆菌在第4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第5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气载真菌在第4层级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层级(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改善鸡舍环境方面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快大型白羽肉鸡健雏20 00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生物净化剂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生物净化剂组饲喂基础日粮+0.02%复合微生态制剂,测定了鸡舍氨气浓度、总悬浮颗粒物、硫化氢浓度、气载微生物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对改善鸡舍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改善鸡舍环境方面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快大型白羽肉鸡健雏20 000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生物净化剂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生物净化剂组饲喂基础日粮+0.02%复合微生态制剂,测定了鸡舍氨气浓度、总悬浮颗粒物、硫化氢浓度、气载微生物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对改善鸡舍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泽樘  詹勋  吴银宝  罗庆斌 《中国家禽》2012,34(3):18-20,24
选择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的肉种鸡舍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分别对该鸡舍的气温、气湿、风速等温热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用以评价该鸡舍采用的湿帘通风系统对鸡舍内温热环境因子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夏季采用湿帘通风系统的鸡舍平均舍温比舍外气温低3~4℃,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夏季采用湿帘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舍温,主要表现为前端降温效果明显,后部降温效果有所下降;中间比两侧的降温效果好。表明夏季采用湿帘通风系统对种鸡舍内的温热环境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8.
国外开始在密闭鸡舍用太阳能等技术试验饲养肉用鸡,据介绍可节约燃料费90%。这项节约能源技术包括;隔热、控制换气和太阳能系统。试鸡舍宽10.96米,长24.38米,用8.9厘米厚的玻璃纤维隔热,饲养3600只鸡。太阳能集热器具有气用平板型集热器2.2米~26  相似文献   

9.
封闭式自然气笼养蛋鸡舍,是北方蛋鸡生产的主要类型。本文依据环境测试技术的理论,剖析了围护结构保温与换气系统,指出该类型鸡舍的冬季换气量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提出加强结构保温,增加余热以供换气,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使用生物活菌除臭剂对36周龄产蛋鸡舍进行喷洒,测定喷洒前后鸡舍内有害气体、粉尘及气载微生物的浓度,研究除臭剂对鸡舍内环境的影响,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测除臭剂处理前后鸡粪中氨气和硫化氢的释放量,验证其对鸡粪的除臭效果。结果显示,鸡舍内喷洒除臭剂后NH3、H2S、CO2和粉尘浓度均较喷洒前有显著下降,分别降低4112%(P005)、5456%(P001)、3194%(P001)和3159%(P001);气载微生物数量也有明显变化,沙门菌、大肠杆菌和好氧总菌数量分别下降7778%(P001)、6111%(P001)和36%(P005),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上升1184%(P005)和1765%(P005)。验证实验证实,该除臭剂对鸡粪确实具有显著除臭效果。本研究表明,在蛋鸡舍内喷洒生物活菌除臭剂后,能够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增加有益气载微生物数量,减少有害气载微生物数量,提高蛋鸡舍内空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养鸡业在我国畜牧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集约化养殖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基于国内外对鸡舍臭味物质的研究,文章阐述了氨气、硫化氢和粪臭素的排放对鸡及人体的危害,进而指出源头减排的重要性。同时,从生化角度论述鸡舍臭味物质的来源,从而引出源头减排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期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冬春季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如何让蛋鸡多产蛋,是养鸡专业户提高效益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市养鸡户的生产实践,大致概括为八个字:暖、气、光、料、水、管、静、康。 一、暖,即保暖。这是蛋鸡生产的关键。蛋鸡最好环境温度是17℃~21℃,低于8℃,产蛋即会减少。为此,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入冬前要维修鸡舍,堵住通风口,关窗闭门,如方便可增加饲养密度(笼养蛋鸡不用);地面可垫厚垫料,也可撒些生石灰,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污浊味,有条件的可在早晚二次生煤炉或火炕(道)提高鸡舍温度。 二、气,即通风换气。这是鸡生产的环境条件。冬春季鸡舍要防寒保暖,而通风换气会降低舍内温度,需要饲养人员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二者相比,换气更重要。尤其鸡舍内粪便发出的臭味和氨气及鸡呼出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3.
华中地区夏季蛋鸡舍环境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中地区蛋鸡舍类型、夏季蛋鸡舍内的小气候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华中地区商品蛋鸡舍类型主要为有窗舍,种鸡舍一般为全封闭式鸡舍。有窗舍采用三层半阶梯式笼养,采用自然通风+电风扇+环境蒸发降温。全封闭式鸡舍采用三层半阶梯式笼养,采取湿垫风机—负压通风等综合防暑降温措施。夏季高温是影响蛋鸡正常生产的主要不良因素,有窗舍蛋鸡夏季采食量下降10%~25%,产蛋率下降5%~10%。全封闭式鸡舍夏季蛋鸡产蛋率基本稳定,可实现全年均衡生产,空气较清新,氨含量在10mg/m^3以下,但空气细菌总数偏高,达39.17×104cfu/m^3,舍内温度仍较高,日平均气温30.4℃,气湿85%,当舍外气温达37℃以上时,鸡采食量下降10%左右,产蛋率下降5%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鸡舍环境中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性及消毒剂抗性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96孔微量板法对鸡舍空气中分离鉴定的114株大肠杆菌测定其体外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和耐药情况。结果表明:114株气载大肠杆菌生物膜阳性率为34.21%,以弱阳性为主;形成生物膜的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生物膜阳性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菌株,阳性菌株的消毒剂耐药性也高于阴性菌株。说明气载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及消毒剂的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大雾天气 大雾因空气相对湿度大、地面风力小而形成。大雾天气在秋、冬季节多见。雾粒中含有多种酸、碱、盐、胺、酚、尘埃及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能诱发或加重家禽鼻炎、喉炎、支气管炎和眼结膜炎。大雾天空气流通不畅,但因鸡舍内气压低,雾粒很容易漂移进入鸡舍,鸡群吸入体内后,既可造成直接刺激,又可带入大量病原菌,导致鸡群发病。  相似文献   

16.
养殖环境生物应激因素对鸡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认识不同养殖环境对肉鸡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选用1日龄健康AA(Arbor Acres)肉鸡32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在不同的鸡舍环境卫生管理条件下,定期测定环境参数气载需氧菌、气载真菌和气载内毒素的浓度,与此同时再对鸡只的新城疫抗体水平、免疫器官指数、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外观步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鸡舍环境质量差,使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增高,对鸡的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清洁卫生条件,是健康养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冬春气温低,鸡舍内温度大,低温高温对鸡群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极为不利。预防鸡舍潮湿应采取综合措施.统筹兼顾。 一.应合理选择建舍场址要选择地势高燥、利于排水防涝、环境幽静、利于通风的地方建鸡舍;建舍宜坐北朝南,有利于保温防潮。 二.应加强适宜的通风换气冬春气漫低,应控制通风量,一般气温低于15℃时,通风量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每小时3-5立方米,鸡体周围风速不应超过每秒0.1-0.2米,并注意防贼风;应在适宜通风量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同时应根据鸡群品种,日龄,天气情况,鸡舍状况等加强通风换气,正确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网上平养肉鸡舍养殖期空气消毒频次,在诸城某商品肉鸡场选择A、B两栋鸡舍,A舍养殖期第8、15天分别进行喷雾消毒,B舍养殖期第15天喷雾消毒1次,采用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两栋鸡舍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菌群、气载霉菌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期的进行,A、B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菌群、气载霉菌的含量逐渐升高,第5天气载需氧菌的浓度分别达到2.52×10~4cfu/m~3、2.63×10~4cfu/m~3,两舍内气载需氧菌的浓度从第5天到消毒前均超过了《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气载大肠菌群分别达到0.63×10~3cfu/m~3、0.61×10~3cfu/m~3;气载霉菌分别达到2.21×10~3cfu/m~3、2.11×10~3cfu/m~3。喷雾消毒后,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菌群、气载霉菌浓度显著降低,并符合要求;养殖期21 d内A舍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菌群、气载霉菌的平均浓度低于B舍。说明及时喷雾消毒、采用良好的消毒频次是必要的,网上平养肉鸡舍内养殖期空气消毒推荐每5天喷雾消毒1次。  相似文献   

19.
正(上接《家禽科学》2018年第2期第50页。)3皮下病理表现3.1皮下3.1.1皮下气肿主要由气囊破坏溢气引起,常常是由于粗暴抓鸡碰伤气囊所致。另外,油漆污染鸡舍,油漆中甲醛刺激皮肤,破坏皮下组织,也会引起皮下气肿。这样,要求用甲醛终端消毒鸡舍,在新一轮进雏前,一定要提前大开门窗,并通过加温把甲醛气味释放干净。3.1.2皮下水肿多见于饲料酸败中毒;VE或硒  相似文献   

20.
顾敏清 《中国家禽》2006,28(3):31-32
随着寒冷季节的到来以及面对燃料价格不断攀升的现况,我们认为应是对鸡舍作好冬季准备工作的时候了。寒冷季节把鸡舍的保温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尽可能确保鸡舍良好的密闭性能。鸡舍密闭性能越好,鸡舍保温成本就越低。加强鸡舍的密闭性能,使所有冷空气只能通过设定的进风口进入鸡舍,而不能从鸡舍的墙壁和屋顶的漏缝处进入,这样无论在外部风力的作用下,还是在鸡舍通风情况下都能使鸡舍内热量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由于从鸡舍各种漏缝处进入的冷空气不可能与鸡舍屋顶处的热空气进行较好混合,从而导致地面垫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