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调查和分析了不同荔枝品种结果母枝性状与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结果母枝的培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枝条粗度对果实性状的影响最大;枝条长度、复叶数、小叶数和总叶面积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不同品种的荔枝表现各不相同,大丁香的枝条长度与果实性状相关性显著,三月红和草莓荔的复叶数、小叶数及叶面积与果实性状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结果母枝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苦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6份苦瓜种质资源的第一雌花开放天数、第一雌花节位、开花到坐果时间、果长、果径、果肉厚等与产量性状有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雌花数、单株坐果数、单果重、果长、果径等5个性状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坐果数性状对产量性状形成所起的直接作用最大,通过其它性状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雌花数量性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是通过结果数和单果质量来实现的。聚类结果表明:36份种质资源聚类为2个主要的组群。所有种质资源中,“04—36”与其它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利用“04—36”与这些材料杂交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杂种优势。种质“04—26”和“27—3”的亲缘关系在所有种质资源中最近,实现有利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选择长势稍有差异的两组糯米糍(Nuomici)荔枝树,探索测量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树冠长势的简单和精确的方法,分别测量他们的末次秋梢枝条长度、枝条粗度、复叶数、小叶数、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叶片厚度、叶脉粗度、叶片鲜重、自然干燥叶片的重量、烘干至恒重的叶片重量等。结果表明:在两组长势稍有差异的同一个荔枝品种中,他们的枝条长度、枝条粗度、复叶数、小叶数、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叶片厚度、叶脉粗度等数据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叶片鲜重、自然干燥叶片的重量、烘干至恒重的叶片重量则差异显著。作者认为:通过测量叶片鲜重来定量判定荔枝果树树冠长势的方法是既简单又精确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云南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份罗望子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罗望子在植株、叶片、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学形态特征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冠幅、冠型、树势、复叶主轴粗度、小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萼片长宽比、萼筒宽度、萼筒深度、果肉厚、果实曲线长度、纤维数、纤维重为罗望子的种质资源植物学多样性的主要指标,通过筛选初步将叶长、叶宽、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单果重、果实直线长度、果实曲线长度、果肉厚度、纤维数、果肉剥离难易程度、种子数量这几个性状作为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描述评价的代表性状,便于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16份材料分为6大类群,为罗望子种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学性状描述规范的制定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杂交后代中选出6片小叶的复叶植株试种观察,分离群体中以5叶型和4叶型占绝大多数,6叶型仅占少数。多叶大多出现在主茎第8~9复叶节位,叶面积随小叶数的增多而增大,但3、4、5、6片小叶4种叶型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部福州橄榄种质资源圃中80份橄榄种质资源叶片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橄榄种质资源的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叶面光泽度、叶片形状、叶尖形状、叶基形状、小叶数、复叶主轴长度、小叶叶柄长度、小叶长度、小叶宽度、叶形指数等表型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不同来源地橄榄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形状、叶形指数、嫩叶颜色、成熟叶颜色、小叶数是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构成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不同铃形的陆地棉棉铃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圆锥形、卵圆形及圆球形三种铃形的1 5个陆地棉品系的棉铃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铃体积、长度、宽度、长宽比最大,不孕子率最高,子指最大,但其棉铃经济系数最低;铃形为卵圆形的品系衣分最高,但其铃体积、宽度最小,铃重最低,每囊健子数最少;铃形为圆球形的品系铃重、棉铃经济系数最高,每囊健子数最多,但其衣分、不孕子率最低,子指最小.(2)在纤维品质方面,铃形为圆锥形的品系纤维长度最长,整齐度、比强度最高,麦克隆值最小,综合纤维品质优于卵圆形与圆球形铃品系.(3)相关分析表明,铃体积、长度、长宽比与棉铃经济系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铃体积、长度与麦克隆值存在显著负相关,铃体积与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蓖麻花序特征、顶芽分化及内源IAA和ABA含量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雌花率及雌花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蓖麻雌花并非完全单性花,各品种(系)雌花均存在退化雄蕊痕迹,但其发生率不同,单雌后代品系明显高于品种材料。单雌花序与两性花序的雌花中均存在退化雄蕊,且无显著差异,但花序中下部与上部之间差异显著。顶芽石蜡切片观察表明:蓖麻在5叶期以前,其顶芽基本处于叶芽生长阶段;在6-9叶期,顶芽逐渐进入花芽分化、生长阶段,而此阶段,顶芽内源IAA、ABA含量变化也十分明显。不同性别花序和花的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IAA含量,单雌花序>雌花>两性花序>雄花;ABA含量,雄花显著高于雌花,但两性花序却明显低于单雌花序;IAA/ABA值,雌花>单雌花序>两性花序>雄花;说明IAA含量和IAA/ABA相对含量可能在花性分化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结果习性好、经济效益高的立冬本龙眼为试材,研究不同果穗留量对果实品质、营养枝质量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留果60~70粒,果穗数量以32%最为适宜,果实单果重13.07~13.33 g的优质果;营养枝粗度7.78~8.46 mm、长度23.78~26.35 cm、复叶数16.86~19.60个之间,次年枝梢成花率为71.04~77.13%,与对照树一样为优良结果母枝。其次果穗留量38%略为偏多,果穗留量28%略为偏少,果穗留量42%和48%容易出现大小年或隔年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利用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花器官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其发育进程.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胡椒花穗长度和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在20~28 d增长明显变缓.胡椒花为杂性花,兼具雌花、雄花和两性花,但雄花和两性花数量极少.胚珠为直生类型,具短珠柄,着生在中轴胎座上.胚珠和胚囊发育过程长达20d,速度比较缓慢.花穗同一部位雌蕊发育启动比雄蕊稍晚,但柱头在花粉囊破裂之前失活,这种雌雄异熟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远源杂交比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蓖麻杂交育种效率,研究杂交组合收获指数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观察和测量了133个蓖麻杂交组合的13个农艺性状,即收获指数、单株产量、生物量、百粒重、有效穗数、一级分枝数、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穗长、主穗位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133个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蓖麻杂交组合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6~0.644,平均值为0.398;133个杂交组合中收获指数在0.5以上的组合仅占16.54%。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单株产量、株高、主穗长、有效穗数4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选择主穗花序较长、植株相对较高、一级分枝数较多的个体,可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油菜苏优3号为材料,研究去枝、疏花处理对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枝,蔬花后,主轴,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千粒重显著增加,角果宽度和长度亦增加,去枝后单株千粒重增加16.61%,疏花后单株千粒重增加14.05%,均达极显著水平,去枝后单株产量下降,下降幅度最高为9.77%,达极显著水平,每个花序疏花5朵,单株产量增加0.38%,增产不显著,疏花10朵以上则单株产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作物的生物量与产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建立生物量预测模型可实时分析植株的生长情况,有利于进行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本试验通过测定3个品种火龙果3个不同时期的部分形态指标对火龙果的生物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火龙果植株结果枝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叶肉的长、宽、厚等指标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结果枝干重)= -43.5430+ 0.7100×叶肉长+0.5919×叶肉宽+2.7955×叶肉厚,验证系数R=0.8760;火龙果花的干物质积累量与花长、基部直径等指标密切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花干重)=-14.8919+0.4499×花长+4.5402×基部直径,验证系数R=0.8815;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果横径、横纵比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果干重)=-35.7435+16.3456×果横径-62.6395×横纵比,验证系数R=0.8782;地上部的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分枝数、主茎的叶肉厚、节点个数、髓部直径、髓部厚度等指标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地上部干重)=0.058707+0.1337955×分枝数+0.0153781×主茎叶肉厚-0.041053×节点个数-0.083695×髓部直径+0.2397029×髓壁厚度,验证系数R=0.8864。本研究通过对红心火龙果植株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观测分析,建立红心火龙果生物量预测模型,可以对火龙果植株结果枝、花、果以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株型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不同年代育成的28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种植,系统研究了叶型、茎型、穗型若干株型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改良进程中,上部3片功能叶均变短、变厚、变直、变挺;各节间变短、变粗,节间密度变大,尤以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最为显著,而单位鞘重变化不显著;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均变大。据此认为,早籼稻叶型改良应在保持现有叶片曲率的前提下增加叶长;茎型改良应增加基部节间的粗度和穗下节间的长度;穗型改良应增加每穗粒数和枝梗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直播短季棉不同密度和不同棉太金施用量进行组合,以达到简化栽培并构建适于机械采收的早熟棉群体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棉太金和增密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其中:(1)单位面积相同棉太金施用量下,密度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下降,小区产量提高;(2)相同密度下,单位面积棉太金施用量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小区产量下降。试验中单铃重和衣分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 A:晚轮422/沈农265;F2 B:泸恢99/沈农265)为试材,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出降低趋势。在辽宁,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四川,每穗粒数则显著低于四川。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表现为Cw(长剑叶、弯穗)> Cz(长剑叶、直穗) > Dw(短剑叶、弯穗) > Dz(短剑叶、直穗),穗数和每穗粒数以Dz最低,Cz和Cw较高。剑叶长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剑叶宽与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剑叶宽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穗弯曲度只在四川分别与结实率及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则表现为与大多数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中采用体积分别为57,26,15L的塑料盆栽培杨桃(AverhoacrmbdaL,品种为马来西亚甜杨桃),探讨根域容积对杨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根域容积的增加,根系和枝梢生长量都呈比例增加。大盆总根重分别是中盆和小盆的1.55和3.12倍,大盆地上部干重分别是中盆和小盆的1.61和3.01倍。小的根域容积可以显著促进细根的生长,增加根长密度,对地上部的生长表现为减少抽梢次数和生长量,但对叶片的大小形状没有显著影响。根域容积变小不影响根冠比例。小盆栽培的杨桃开花和结果分别比大盆提早49,61d。小的根域体积会减少花穗数和单穗花量,但不影响果实发育及果实品质。各处理间果实外观、单果重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没有显著差别。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盆开花最多,座果率最高,产量最高。对盆栽杨桃而言,25L 左右的根系空间可获得最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类型品系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9、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和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在穗部特征、叶片形态以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依据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两年中的产量表现,将其分成高产品系(产量>10.5 t/hm2)和中产品系(产量<10.5 t/hm2)。两年中,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品系为甬优2638、甬优2640、甬优1610、甬优1612和甬优1640,中产品系为甬优1851、甬优1852、甬优7753、甬优1763和甬优 5854。产量构成因素方面,不同类型品种单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常规粳稻最高,每穗粒数以高产品系最高。2)穗长以杂交籼稻最高,单穗重和着粒密度以高产品系最高;除穗下部二次枝粳籽粒数以杂交籼稻最高外,穗部其余5部位籽粒数均以高产品系、中产品系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且籽粒数以上部二次枝粳和中部二次枝粳的增加最为明显。3)上三叶的叶长和叶宽为中产品系>杂交籼稻>高产品系>常规粳稻,高产品系上三叶的卷曲率高于对应的中产品系;上部第1、2叶的叶基角和披垂角以高产品系最低。4)高产品系株高为118.7cm,高于常规粳稻(96.6cm),低于杂交籼稻(132.9cm)和中产品系(144.1cm);上部第1、2、3节间长度以中产品系最高、常规粳稻最低;穗长与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穗下节间占秆长比例均以高产品系最低。单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茎秆单位节间干质量以高产品系最高。提出了甬优籼粳交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选育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枇杷枝剪口密度(分别剪1、2、3、4、5、6、7个枝/m2,7个处理)对新梢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剪口密度(剪1个枝/㎡除外)对枇杷新梢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每个剪口抽生的枝梢数均比对照多;新梢的长度和叶片数各处理(剪1个枝/㎡除外)均有增长和数量增多,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剪4~5个枝/㎡抽穗率相对较高,开花较早,谢花所占的比例较低,而花穗质量也较理想,单果重、株产均有较大提高。表明剪4~5个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