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大名县花生种植面积50万亩,位居全省第一.自2002年以来,花生蛴螬成暴发态势,一般减产10%~40%,重者60%~70%,严重者几乎绝收.由于花生蛴螬种类多,发生和危害时间长而分散,地上地下危害空间广,以及长效高残留农药被禁用,蛴螬的发生已成为花生减产的重要因素.2004年大名县植保站6月20~25日黑光灯诱杀蛴螬成虫日平均量高达1150头,可见其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物药剂球孢白僵菌药剂与麦麸按1∶5比例湿润拌匀后,用点播器在垄上花生穴内施药防治花生蛴螬的效果,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花生蛴螬的防效在67.2%~74.0%,平均为71.7%;虫果率在4.3%~5.3%,平均为4.9%,远低于对照区平均虫果率16.3%。能够有效地控制蛴螬对花生的危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6):75-78
[目的]了解和初步掌握吉林省花生苗期病虫害发生概况和危害程度。[方法]在花生主产区,采用随机取样、分级计数和实地估测法对苗期病虫害发生概况进行调查。[结果]累计调查1 200多公顷,约占我省花生种植面积的1.3%。花生苗期主要病害为根腐病和立枯病,危害率占苗期病害总体的75%以上;主要虫害为蛴螬和花生蚜,危害率占苗期虫害总体的80%左右。[结论]吉林省花生苗期根腐病、立枯病、蛴螬、花生蚜发生较为普遍、危害重。其防控技术有待于完善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花生是许昌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花生蛴螬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花生收获期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最高每平方米达67头,最多一穴花生查到蛴螬11头。由于蛴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指导搞好夏花生蛴螬防治工作,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夏花生蛴螬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许昌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花生蛴螬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花生收获期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最高每平方米达67头,最多一穴花生查到蛴螬11头。由于蛴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指导搞好夏花生蛴螬防治工作,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夏花生蛴螬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不同施用方式防治花生蛴螬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花生田蛴螬危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等剂量下播种时穴喷施防治效果、保果率、增产率分别为94.68%、83.81%、21.11%,较苗期中耕喷施效果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大田花生分别采取不同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方式对花生蛴螬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量最多,以翻耕秸秆还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产量最高,达到3 462.52 kg/hm2;春花生覆膜种植后花生每株平均果数最高,夏花生覆膜种植后花生受害株率和受害果率最低,夏花生蛴螬发生量较少,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皖中花生农贸市场就座落于我镇。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等种种因素影响,我县花生蛴螬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据笔者调查,我镇花生受蛴螬危害,一般年份减产20%~25%,严重的减产60%~80%,甚至绝收。1发生特点蛴螬种类繁多,属完全变态害虫。我县花生田蛴螬  相似文献   

9.
许昌市蛴螬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危害特点蛴螬主要为害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蔬菜、果树等,受害最重的是花生、大豆、小麦。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昌市该虫发生明显回升,至2001年已呈暴发态势。近几年连续出现因蛴螬为害造成部分地块花生、大豆9月初即提前干枯死亡的后果。据调查,严重地块蛀果率高达50%以上,甚至一棵花生下面蛴螬可达15头,损失极为严重。该虫成虫4~7月份陆续出土,取食蔬菜、甘薯、大豆、花生及杨树、柳树、苹果、梨等多种林木及花卉叶片。幼虫每年有三个为害高峰:3~4月份随气温回升,为害小麦及春播作物;7~8月份为害大豆、花生;10~11月…  相似文献   

10.
花生田蛴螬发生规律及在防治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夏花生蛴螬发生程度十分惊人,危害愈来愈重,因此使各地花生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究其原由是没有准确掌握蛴螬的发生活动规律,防治时间不科学所致。众多资料在花生田蛴螬防治上普遍认为在花生播种期药剂拌种及药剂土壤处理,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因为此时蛴螬大部化蛹或羽化出土,田内无虫可治而无效。笔者通过近3年对蛴螬发生规律研究,证明6月中旬-7月上旬防治3遍成虫,7月中下旬采用药剂喷淋或撒毒土防治低龄幼虫,可使虫口基数下降86.8%~97.1%,保果率达81.4%~97%,产量提高3.8~5.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