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小麦多抗育种中抗病性鉴定是关键,选择多种小麦病害流行区作为抗病性鉴定的自然病圃,不仅可以降低育种成本,而且鉴定结果较可靠。在小麦赤霉病非常发区,小麦正季播种时可以采用颖壳内花粉囊残留量鉴定法,再结合在贵阳、昆明的夏繁小麦直接鉴定小麦赤霉病,鉴定结果较可靠。因为这些地区夏繁小麦严重发生赤霉病,比正季播种的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还重。由于现在的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绝大多数抗源属于垂抗类型,所以杂种F_1和F_2应把抗病性作为唯一选择性状,F_2代以后把抗病性与综合丰产性和优质结合起来进行选择,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小麦蜡熟中后期对多种病害的抗性一次进行鉴定,并可与丰产性选择结合起来,不仅鉴定快速,而且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优质油采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通强  万育麟 《种子》1997,(6):61-63
通过品种间杂交,采取系谱法或系谱集团法选择定向培育;把田间选择与室内选择密切结合贯穿始终地加强产量性状和抗病性选择,并把含油量与双低性状放在同等地位,始于中世代进行选择。采取选育,鉴定,示范,繁殖,推广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先后育成了低芥酸品种油研1号,双低品种油研2号和油研6号。  相似文献   

3.
甘蓝多抗性抗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配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蓝种质材料815份自交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初步选择,入选了比较优良的自交系612份。然后利用研究建立的甘蓝室内苗期TuMV、Br、CMV抗性鉴定方法,结合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方法,鉴定筛选出H8501、B8502、J8806、B9505等4个抗源。并以抗源为母本,以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和抗病的另5个自交系为父本杂交18个组合。经对组合抗病性和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分析,结果表现组合均抗病,同时优质性和丰产性均优良的有8个组合,其中4个组合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并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试验设计对玉米杂交组合的选择效果,对玉米杂交组合在鉴定、品比和单株试验环境下产量和株型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株种植(60 cm×60 cm)的条件下,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与其在品比试验环境中产量的表现相关极显著,株型性状的表现也较一致,同时,很多不利的株型性状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更有利于组合的选择与淘汰。而目前采用的单行区鉴定试验环境中,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与其在品比试验环境中的表现相关不显著。采用单株种植设计进行杂交组合的产量测验,不仅可以克服单行区鉴定试验中存在的相邻组合相互干扰的问题,而且能节省试验用地,减少人力、物力开支。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品种间杂交,采取系谱法或系谱集团法选择定向培育;把田间选择与室内选择密切结合,贯芽始终地加强产量性状和抗(耐)病性选择;并把含油量与双低性状放在同等地位,始于中世代(选择标准随世代增加而提高)进行选择。采取选育、鉴定、示范、繁殖、推广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先后育成了低芥酸品种油研1号.双低品种油研2号和油研6号。较好的解决了优质与高产及抗病的矛盾,实现了双低与高产,双低与抗病和双低与高油酸及含油量较高的有机结合,为油菜品质育种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6.
粳稻超优1号背景回交导入系的耐热性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不可避免地影响水稻的生产。本研究以粳稻品种超优1号为轮回亲本与9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供体品种杂交培育的BC2F4回交导入群体为材料, 通过开花期高温胁迫, 共初筛到124个耐高温单株; 以粳稻为供体的回交导入群体出现耐热个体的频率高于籼稻供体的导入群体, 表明粳稻资源中同样存在耐热有利基因。经对初筛后代的耐热性重复鉴定和在正常条件下的性状评价, 发现有80个株系的结实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 耐热性选择效率为64.5%, 这些耐热导入系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在高温胁迫和正常条件下均出现广幅分离, 从中鉴定出耐热性和产量性状均显著好于轮回亲本的8个优良导入系。在3个耐热导入系的聚合F2群体中, 筛选出耐热个体的平均结实率在80%以上, 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和最高聚合亲本, 从中获得106株耐热性极显著好于聚合亲本的单株, 显示出较理想的耐热性聚合效果。通过对耐热导入系和轮回亲本在正常和高温胁迫条件下的产量以及相关性状的表型比较分析, 有助于提高对水稻耐热性状筛选中的供体选择、选择效率和筛选方法等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本研究获得的高产耐热聚合系, 将为水稻耐热有利基因发掘和耐热性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提供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7.
胡俏强 《中国种业》2019,(12):68-70
QN-51是利用不同生态区域的品种资源构建基础群体,再经过农艺性状选择、抗性鉴定,结合配合力测定,通过多代自交筛选实现优良性状聚合,从而培育出的优良糯玉米骨干自交系,具有自身制种产量高、品质好、配合力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对QN-51的选育过程、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改良创新和育种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今后优良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重测序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稻瘟病抗源筛选是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的基础。本试验利用3000份(简称3K)重测序中的1217份核心种质资源,通过湖北恩施两河和芭蕉2个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抗性,结合不发病条件下农艺性状考察和抗病资源的苗期人工接种抗谱测定,综合评价和筛选优异的稻瘟病抗源。自然诱发鉴定结果显示材料间的稻瘟病抗感差异显著,从中共获得144份抗苗瘟、叶瘟和穗瘟的抗病种质。选用稻瘟病综合抗性较好的34份材料以3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株苗期接种,鉴定显示有17份材料的抗性频率≥70%,抗谱较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大部分抗病材料植株偏高,单株产量低,农艺性状差。结合病圃鉴定、人工接种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鉴定出7份稻瘟病抗性强、抗谱广且农艺性状较好的优异抗源材料IRGA 411-1-6-1F-A、YJ30、金早47、泉珍10号、YN 1353-3、云粳23和IRAT1047,可作为抗源亲本用于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和品种抗稻瘟性改良。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优良性状选择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油菜生产上更好地运用甘蓝型油菜的优良性状,对8份参试甘蓝型油菜品系的单株产量以及相关农艺性状和含油量进行了选择与鉴定。结果表明,12甘蓝型油菜品系44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12甘蓝型油菜50的综合性状表现次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国际上小麦抗旱育种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育种策略争论。其一认为,抗旱高产品种的选育应先在水肥条件良好的条件下进行选择,以便充分显示其丰产性的遗传潜力,尔后在干旱条件下进行鉴定筛选。理由是,在干旱条件下选择的基因型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增产潜力较低。此外,在良好的条件下杂种后代的遗传变异较大,同时有关性状  相似文献   

11.
Keyboard input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into on line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with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 five strokes encoding keyboard input method,and a new approach for on line recognition of unconstrained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Five Strokes Encoding Recognition,is proposed.Besides,the set of character roots of Five Strokes have to be altered slightly to meet the on line recognition technique's features.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向印度南瓜及美洲南瓜中转育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无蔓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采用田间调查结合RAPD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规律。通过比较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南瓜属3个种中的遗传表现发现: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种间杂种F1、F2及BC1F1中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种内杂交不同,无蔓中国南瓜与蔓生异种南瓜材料的种间杂交一代表现出节间变长的倾向,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通过种间杂交,可将中国南瓜特有的无蔓性状转育到美洲南瓜及印度南瓜中,创造全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番茄抗病虫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几个主要质量抗病性状和数量抗病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进展。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根结线虫、番茄白粉病、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斑萎病、番茄叶霉病等,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青枯病和番茄晚疫病。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DUS测试中数量性状的适宜样本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US(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测试是对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DUS测试结果直接影响到植物新品种是否能被授予保护权。在DUS测试中,数量性状是完成品种描述和进行特异性判定的重要部分,而数量性状的调查花费人工最多、工作量最大,怎样能缩小工作量又能反映数量性状调查的准确性,这是本试验研究的目的。目前,玉米测试指南已经成为国家指南,指南要求每个数量性状测量40个数据。本试验利用10个测试品种、全株10个数量性状,对每个性状的40个已测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抽样分布理论和区间估计的方法确定每个性状的最小取样容量。  相似文献   

15.
谢晓玲  邓自发  解俊峰 《种子》2003,(4):12-13,16
本文分析了来源相同的 14种巨穗小麦种质的主要特异性状间的相关性 ,回归分析了性状对间的数量关系 ,并结合基因定位的结果探讨了性状间的相关性与基因连锁程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小穗数与穗粒数的正相关程度最高 (r =0 .96 2 5 ) ;千粒重与多数性状间呈负相关 ;株高与多数性状间的正相关程度较高 (r >0 .8) ;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多位于同一染色体或染色体的同一臂上 ,且正相关程度越高的性状对 ,其控制基因连锁程度越高 ;3A染色体上控制千粒重的基因的作用效应 ,以及该基因与 3A染色体上控制其它性状的基因间的连锁关系是造成千粒重与其他性状呈负相关的主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6.
L. Pecetti  E. Piano  M. Romani 《Euphytica》2004,135(1):89-97
Although agronomically interesting, selection of creeping-rootedness inlucerne, that is, the ability to form adventitious shoots on horizontal,spreading roots, remain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complex and still unclear geneticcontrol of this character, coupled with the possible occurrence of external factorsthat affect unpredictably its expression. Two experiments were undertaken onprogenies of creeping-rooted plants, to verify previous findings and inferences,and test novel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various plant factors on theexpression of creeping-rootedness. The ultimate aim wa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the most appropriate germplasm, procedures, or indirect selection criteria, that would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reeding for this character. The factors here examinedincluded genotype, age, kind of progeny, vigour, spreading ability, and undergroundmorphology. Some genotypes appeared to be good donors of the character, whereasothers did not. The proportion of creeping-rooted plants increased in allcases with the plant age. Selfing consistently de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the character compared with clonal propagation or crossing. It is suggestedthat the effect of age and selfing on the penetrance of creeping-rootedness ismediated through their effect on plant vigour. Both aerial and root vigour showedindeed an effect per se on the presence of the character. Beside thevigour, possible indirect selection criteri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requenciesof swollen zones and latent stem primordia on horizontal roots. Proportion ofcreeping-rooted plants in progenies after one year of growth appeared as a simple anduseful criterion to predict future trend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conclusions, theresults provided evidence that a combination of family and individualselection may enhance the character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7.
保水剂对绿豆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春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170-173
摘要:试验选择绿豆作为指示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不同浓度保水剂对绿豆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处理对绿豆的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是在油菜幼苗期(3~8叶)表现出来的一个在叶片面上长1~5片小叶的易于识别的形态标记性状,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利用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研究价值。通过对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遗传机制和遗传鉴定研究,在摸清其遗传控制基础和遗传规律基础上,对该性状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利用中的利用途径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东农42产质量性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通过高蛋白品种东农42的六个播期试验,对品质性状和部分产量性状动态取样分析进行研究。确定不同播期对大豆产质性状影响,为指导大豆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通过对大豆东农42在六个不同播种时期的形态及产质量性状中的九个性状进行动态取样和测量,并通过EXCEL和SPSS10.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东农42不同播期动态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播期之间对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和形态性状影响均较大。随着播期推迟,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增加,油分含量减少;产量性状的单株荚数、鲜粒荚比降低,而鲜皮荚比升高;形态性状的主茎节数降低。但其它一些性状受环境光温条件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如株高,平均鲜粒重和平均鲜荚重等。本实验证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大豆的适宜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如果播期太晚,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basic concept of feature extraction of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and proposes a new feature extraction named superposition mesh weighting factors strokes extracting algorithm to obtain feature of small set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Basing on the analysis model of RBFNN, an integration RBF classifier is used for small set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Then, the hybrid optimize strategy, which combines the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is adopted to train RBFN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