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来稿须知     
《茶业通报》2011,(3):114-114
《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相似文献   

2.
来稿须知     
《茶业通报》2013,(4):155-155
《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相似文献   

3.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2,(3):111-113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茶业经济是中国茶叶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秦汉茶业经济发展体现在茶业文献面世,茶区扩大,名茶产生,茶叶市场出现等方面。江南、东南沿海、巴蜀和荆楚、云贵等地茶叶产区的拓展及其茶叶市场的发展,表明三国两晋茶业经济有所进步。至南北朝时期,江淮和江浙沿海一带的茶业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征稿启事     
正《茶业通报》是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来稿须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  相似文献   

5.
由省农牧渔业厅农业局和省茶业学会共同主持召开的安徽省新名茶和良种茶审评会议,于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合肥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新名茶和良种茶产地的同志;还特地邀请了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和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安农茶业系、屯溪茶校、省茶叶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会议的还有报社、电台的同志,共三十多人。  相似文献   

6.
段建真 《茶业通报》2016,(4):152-155
正安徽省茶业学会自1956年成立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安徽省茶业学会为安徽省以至全国茶叶生产、科研、技术推广、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无私奉献。团结全省茶业科技工作者、茶叶生产、经营和热心茶业的人士,共同为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工作,多次受到省科协的表彰。回顾六十年的学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老一辈的茶业科技工作者,他们是在  相似文献   

7.
正《茶业通报》杂志,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本刊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刊登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名茶都是劳动人民亲手创制的,经过有识之士加以总结整理提高。目前的名茶多数是在有关茶业研究单位或国营茶叶公司领导下指导创制的,很难遍地开花。社队企业或专业队创造的则不多见。今后要促进社队企业直接参加生产的科技能手开展名茶研究,带动一般茶叶品质的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大部分都在茶区的社队企业里。政府号召农、工、商联合一体,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繁荣农村,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这是建设“四化”的民富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名茶研究课题,于1980年7月15日到18日,在合肥召开了课题协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八系、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和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回顾了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历史,认为我国名茶历史悠久,资源极为丰富。形  相似文献   

10.
吴新民 《茶业通报》2004,26(4):169-170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自古以来池州就是我国重要茶叶生产区,“九华毛峰”、“黄山毛峰”、“祁红三大名茶因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享誉国内外。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20000hm2,年产干茶7000余t。然而,池州茶园有近60%分布在山区,经济落后,劳动力资源匮乏,茶叶生产加工粗放,茶园“树老、株稀地散、产量低、茶叶品种单一”是池州茶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当今茶叶市场处在供大于求,茶叶生产力水平低下,茶农进城打工,更造成池州茶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危机。实施集约化有机茶叶生产已被证明是提升茶叶价值,提高茶农经济收益,振兴茶业的有…  相似文献   

11.
以良种为突破口推进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叶生产与出口大国,为迎接世纪之交茶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促进茶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结构,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良种为突破口,加快无性系良种的选繁与推广应用,扩大良种名茶与名牌产品的产销,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与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茶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本文试就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九五我省茶树良种选育的重点及加快良种推广应用的关键措施作一简述。1良种是建设一优两高茶业推进茶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正《茶业通报》是南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的茶叶类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来稿须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简练,一般不超过4000字。并按本刊要求撰写稿件:1、稿件范围:本刊只刊登涉茶学术论文,主要包括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等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金台毛峰     
徽州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植茶、制茶经验,创造了不少脍灸人口的名茶,如祁红、屯录、黄山毛峰、徽州大方。休宁松罗等。为适应国民经济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及外贸出口的需要,成立名茶领导小组,领导茶业科技人员,深入实践,开展新的名茶试验点,1978年试制了十多个样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茶业学会团体会员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安徽省茶业学会是全省茶业科技工作者及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贸易、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学术活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有关茶叶产、供、销方面科技活动。本会依法在安徽省民政厅登...  相似文献   

15.
江平 《茶业通报》2006,28(4):154-154
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为加大我市茶业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提高茶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特组织各县、区茶叶站长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一行11人,于2005年6月6日至6月10日学习、考察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绍兴市及所属新昌县、嵊州市、绍兴县等茶业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浙东名茶市场、茶叶规模示范基地,及其茶叶产业化经营及茶叶综合利用等现状。大家对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尤其对浙江茶业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6.
湄潭是中国名茶之乡,茶叶已成为湄潭全县支柱产业,是贵州全省茶叶生产第一大县。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前身是建立于1943年的"贵州省立湄潭实用职业学校"。"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后备人才,挖掘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人文景观"等是当前职业教育首当其冲的任务。通过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地位,让能工巧匠进校园、进课堂,激发学生精技强能的热情。此外,利用湄潭中等职业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建立湄潭为核心的"茶业职教联盟",高调亮出"贵州遵义茶业学校"的牌子,提高"中国名茶之乡"的形象,使"遵义茶业学校"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叶小黄埔"。  相似文献   

17.
唐茂贵 《茶业通报》2005,27(3):111-112
茶叶是安徽省黄山市各区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茶叶是该市的大宗传统的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茶业经济一直是当地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认真做好名优绿茶的生产加工,对改善茶叶质量,增强茶产品竞争力,促进黄山市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1名优茶生产情况及加工现状黄山市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茶叶品质,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名优茶产品,如传统历史名茶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松萝、珠兰花茶等,新开发名茶有黄山绿牡丹、新安源银毫、紫霞贡茶、新安江香芽等。近些年,各类有机、…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茶叶》创办于1972年,始创名为《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更名为《茶叶通讯》。1980年成立编委会,编委办公设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1983年定名为《贵州茶叶》。《贵州茶叶》创办至今已184期,本着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振兴贵州茶业乃至全国茶业做贡献的宗旨,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茶叶》创办于1972年,始创名为《茶叶科技简报》,1978年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后,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与贵州省茶叶学会合办,更名为《茶叶通讯》。1980年成立编委会,编委办公设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1983年定名为《贵州茶叶》。《贵州茶叶》创办至今已180期,本着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振兴贵州茶业乃至全国茶业做贡献的宗旨,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  相似文献   

20.
久盼有一本“中国名茶志”的书出版,能使茶叶爱好者博览祖国的名茶,从学习中进行探讨,有所发明创造。《中国名茶志》的作者,以文字记载的形式,记述了祖国历史悠久的名茶,这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历史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完整而精确地建立起茶叶内的有关学科,是时代赋于我们茶业工作者的责任。基于这一点,《名茶志》的作者在茶叶分类问题上,却给人们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为此,我想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